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人蜂湧移民去英國 前首相馬卓安警告:英國永遠都不會是大國了

博客文章

港人蜂湧移民去英國 前首相馬卓安警告:英國永遠都不會是大國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港人蜂湧移民去英國 前首相馬卓安警告:英國永遠都不會是大國了

2020年11月12日 12:05 最後更新:12:11

「英國不再是一個大國,而且將永遠無法再成為一個大國......」這是一個前首相的警告。

據《衛報》11月9日報道,「脫歐」大限在即,英國政府卻在計劃「內部市場法案」,意圖破壞英歐雙方為避免北愛爾蘭出現硬邊界簽訂的「北愛爾蘭協定書」,前首相馬卓安對此發出了警告。

馬卓安和英國女王。新華網圖片

馬卓安和英國女王。新華網圖片

馬卓安進一步闡釋道:「在全球近80億的人口當中,英國人口不到1%。」(英國人口6680萬,在全球排名第21)

「雖然我們現在是二流大國裡面的佼佼者,但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無論我們如何努力,狹小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都將使我們有可能被那些大得多的國家超越。」

接著,馬卓安又把「脫歐」同這些聯繫起來,稱:「近幾十年里,我們一直用在國際事務里發揮著『超越體量』的影響,安慰自己。我認為的確如此——但那是已經是過去了。我們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建立在我們的歷史和名望上,歐盟成員國身份以及同美國的緊密聯盟,有效地撐起了它們。」

「可突然之間,我們不再是歐洲和美國之間不可替代的橋梁。美國也好,歐洲也好,都跟我們不再那麼緊密相連了。」

在說出這番話之前,馬卓安正全力抨擊自己的保守黨同僚在「脫歐」條款上的出爾反爾。

早在9月6日,英國政府計劃公佈一份「內部市場法案」,計劃破壞去年10月英歐雙方簽訂的旨在避免北愛爾蘭出現硬邊界的「北愛爾蘭協定書」。該法案隨即在國際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不僅歐盟竭力反對,就連美國的眾議院院長佩洛西也威脅稱:「如果英國違反該國際協定,並破壞『貝爾法斯特協議』的內容,那麼英美貿易協定就別想在美國國會通過了。」

馬卓安認為,政府否決脫歐協議關鍵條款的計劃,損害了英國的全球聲譽,令人感到「難以置信」,大臣們也已承認,破壞協議將違反國際法。

馬卓安痛斥同屬保守黨、現任首相約翰遜,說道:「世界各地的律師都不敢相信,英國——一個通常被視為法治搖籃的地方——會賦予自己破壞法律的權力。而在我們需要把商業活動最大化的時候,這項法案已經對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司法聲譽造成了損害。」

馬卓安鄭重警告:「該法案可能會削弱英國目前的地位,或許還會削弱倫敦的地位。」

他還質疑,政府起草「內部市場法案」時有沒有考慮過這一點?有沒有咨詢過專業人士?

據英國《衛報》報道,上議院已經以壓倒性多數票決定取消試圖「廢除」《北愛爾蘭議定書》部分條款的措施,英國政府回應稱他們將對條款進行修改。

實際上,英國所有在世的前首相都反對這項法案。馬卓安是英國第50任首相,他的前任是著名的「鐵娘子」戴卓爾夫人,他的繼任者是布萊爾。儘管馬卓安是保守黨成員,但在英國2016年的脫歐公投中,馬卓安是「留歐派」。

英國快將脫歐,內部政治一團亂,經濟有大衰退危機。但港人卻蜂湧移民去的英國,移民者要明白,英國永遠都不會是大國了,下一代在英國長大,工作機會減少,搵食會相當困難。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以巴衝突一周年 中東距離「全面戰爭」還有多遠?

2024年10月07日 12:06 最後更新:12:12

當地時間10月6日,以色列繼續轟炸加沙走廊和黎巴嫩真主黨目標,造成大量傷亡。真主黨的火箭則突破以色列的防空系統,落在以色列北部。以巴衝突爆發一周年之際,衝突仍在輪迴。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阿克薩洪水行動」,把以色列拉回「贖罪日戰爭」,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展開報復式空襲,新一輪以巴衝突驟然爆發。1年後,近4.2萬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襲擊中喪生,近二百萬人流離失所,而數十名以色列人仍被哈馬斯扣為人質。

以軍對黎巴嫩襲擊持續。(AP圖片)

以軍對黎巴嫩襲擊持續。(AP圖片)

從衝突爆發的那一刻起,這場危機已演變為以色列和伊朗主導的「抵抗軸心」的對抗,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組織紛紛加入戰局。如今,加沙停火遙遙無期,新的危機接踵而來,黎以局勢驟然升溫。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東問題專家董漫遠對《觀察者網》表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國內面臨反對黨的發難乃至利庫德集團內部的挑戰,開闢北方戰線是為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但黎巴嫩真主黨是比哈馬斯更難對付的對手,若以色列在黎南部開闢緩衝區受阻,勢必會升級對真主黨的作戰行動。

另方面,隨著伊朗第二次從本土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色列的報復也迫近。董漫遠指,伊朗攻擊以色列是忍無可忍下的被迫反擊,其目的已經達到,並不願衝突升級,後續事態的發展要看以色列如何反應。董說,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一定會比今年4月的行動,是否會觸發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全面戰爭,還有待觀察。

專家分析,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國內面臨反對黨的發難乃至利庫德集團內部挑戰,欲開闢北方戰線是為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AP圖片)

專家分析,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國內面臨反對黨的發難乃至利庫德集團內部挑戰,欲開闢北方戰線是為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AP圖片)

過去20天,在數千通訊設備引爆後,黎巴嫩又遭遇以色列大規模空襲和地面入侵,真主黨高層幾乎損失殆盡,同時加沙上演的悲劇正在黎巴嫩重演。近一年衝突中,黎巴嫩已有2,000多人喪生。國際移民組織數據顯示,截至10月2日,黎巴嫩記錄在冊內部流離失所者已超過54萬,與9月29日相比增加了56%。

加沙問題尚未徹底解決,以色列為何要擴大作戰目標,將衝突重心轉向黎巴嫩?董漫遠認為,現階段加沙已不需要那麼多作戰部隊,而黎巴嫩真主黨持續在黎以邊界對以色列展開牽制性作戰行動,「內塔尼亞胡把當前對加沙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行動,同他延長自己的執政周期、逃避腐敗指控、繼續高舉右翼民粹主義旗幟做了通盤統籌考慮」。

加沙大批巴人流離失所。(AP圖片)

加沙大批巴人流離失所。(AP圖片)

董指,內塔尼亞胡面臨以反對黨的發難,即使在利庫德集團內部也面臨國防部長加蘭特的挑戰,加沙作戰增加讓北部居民重返家園的新目標,爭取其民意基礎和日後的大選鋪路。以色列想達到目的,就要在黎巴嫩南部開闢一個緩衝區,降低真主黨對以色列北部的威脅,「如果真主黨不讓以色列得逞,以色列就會升級對真主黨的作戰行動」。

但黎巴嫩真主黨是遠比哈馬斯更難對付的對手,以色列想要重創真主黨,其軍事行動的規模,要等同甚至大於第五次中東戰爭時以對黎軍事行動的規模,乃至演化為全面戰爭的可能性。1982年6月,以藉口其駐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份子刺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打擊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勢力,以色列勝利,巴解組織撤出黎巴嫩。

但董分析,若開闢了緩衝區,以色列地面部隊是否要長期駐守,不駐守就意味著撤軍,而而駐守就意味著原本由以色列北部居民承擔的安全風險現轉移到以國防軍身上,他們就時不時淪為真主黨的活靶。

伊朗向以色列發射飛彈。(AP圖片)

伊朗向以色列發射飛彈。(AP圖片)

當地時間10月1日晚,伊朗近200枚火箭射向以色列境內,伊朗單方面自我克制階段結束。董指,伊朗目前處在一個特殊時期,新總統在外交政策上展現出溫和姿態,上月底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也向以色列發出「和平邀約」。惟新總統就職第二天,前來參加就職典禮的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德黑蘭遇襲身亡;9月底,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和伊朗「聖城旅」副指揮官尼爾福魯尚又相繼遭以色列「定點清除」。以色列欺人太甚,讓伊朗不得不回應。董指,站在伊朗的角度,除報了仇,也向其展示了伊朗強大的中程導彈突防能力。

但以色列已表示將在10月7日前後對伊朗做出「重大而嚴厲」的報復。據以色列官員發布聲明,所有選項都在考慮範圍內,如對伊朗核設施和石油生產設施的打擊,或針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的「定點清除」、針對伊朗軍事資產的「精確突襲」等。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見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見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明不支持以色列襲擊伊朗的核設施,董指,以色列現在是根據其自身的政治需要,來準備對伊朗相關目標展開打擊,若以色列沒把伊朗領導人或核設施作打擊對象,還不至於觸發兩國間全面戰爭。但董預計,伊朗仍會貫徹一個原則:既要打擊以色列的氣焰,又不至於觸發和以色列的全面戰爭。

董漫遠表示,近期一系列衝突的總根源是巴勒斯坦問題,「無論是真主黨在黎以邊界對以色列牽制性的作戰行動,也門胡塞武裝封控紅海通道,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力量嘗試打擊以色列,還是伊朗向以色列本土發動飛彈襲擊,都是加沙衝突外溢的表現」。

一年來,儘管國際社會為加沙停火做出許多努力,但始終未能成功。今年5月31日,拜登政府公佈三階段停火方案,隨後獲得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通過,以色列和哈馬斯起初表示接受,但以色列對加薩襲擊絲毫沒停止跡象。

路透社今年8月引述多位消息人士說,分歧源於以色列在哈馬斯接受三階段停火方案後提出的新要求,包括以色列繼續在奈札里姆走廊沿線駐軍。董說,以色列想要以技術性停火換取全部人質獲釋,再恢復軍事行動。但哈馬斯是要靠手中這些人質「保命」,就是要求以色列從加沙撤軍。同時,讓哈馬斯人員返回加沙北部,參與戰後重建。

但一年來,以色列尚未達到其定下的作戰目標,外界普遍認為,所謂「消滅哈馬斯」幾乎不可能實現。另方面,美國和以色列的分歧似乎也在加大,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公開批評越來越頻繁,今年5月還「暫停」向以色列運送武器。那邊廂,美國屢屢強調支持以色列自衛,其對以色列的軍援計畫也仍在持續進行。

加沙問題走到這一步,美國難辭其咎。董漫遠指,目前拜登政府是有意阻止以色列把衝突繼續擴大的,「但以色列不聽他的,拜登在這個問題上顯得無能為力,抱著一種「能起多大作用就起多大作用」的心態。

去年底起,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展開報復式空襲,造成嚴重傷亡。(AP圖片)

去年底起,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展開報復式空襲,造成嚴重傷亡。(AP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底,內塔尼亞胡訪美時,除會見拜登和副總統賀錦麗,還去海湖莊園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美以關係進入了一段「蜜月期」,特朗普2017年12月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遭國際社會普遍反對。董形容,共和黨政府對以色列的支持可謂到了「毫無保留」的地步。

美國《政客》新聞網7月一篇報導中直言,內塔尼亞胡認為拜登已經是「跛腳鴨」,押注特朗普為下任總統,有中東高級外交官表示,內塔尼亞胡想拖延時間,等到11月美國大選。」黎巴嫩《消息報》稱,埃及總統塞西獲得一份情報評估也認為,加沙停火談判可能要到11月才有進展。

今輪巴以衝突何時結束?董表示,「哈馬斯的發展會進入低潮,需要慢慢恢復實力,與以色列長期周旋」。至於巴勒斯坦問題則長期被邊緣化,巴勒斯坦人民的歷史不公一直無法糾正,才釀成去年10月7日開始的新一輪巴以衝突」,但經歷這一輪衝突,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問題的關注度將提升。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劉中民認為,這場衝突令巴勒斯坦問題重新回到了區域事務的核心位置,但目前距離重啟談判、尋求巴勒斯坦建國與實現「兩國方案」,都還有太多的困難需解決。

劉中民指,以色列這一年的回應,包括對哈馬斯發動的軍事行動,都是基於其長期奉行的戰略文化與安全哲學,目前以色列正尋求在加沙、黎巴嫩南部建立安全緩衝區,如果能在建起緩衝區的同時繼續維持打擊敵對力量,以色列的安全環境能夠某種程度上得到改善,但依然是一種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隨著在政治和外交上陷入嚴重孤立,以及周邊更加仇視以色列,其安全環境本質上說進一步惡化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