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有些建制派還在竊竊私語,要不要扮扮反對派之時,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在一個論壇上,剖析中央對港的政策,他講得相當直白。看來中央對香港撥亂反正的行動,仍陸續有來。我建議建制派仔細閱讀張曉明的講話,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平。
張曉明說,反思香港回歸之後的問題,說到底都與對一國兩制方針錯誤理解和貫徹不全面有關,例如2014年要逼迫全國人大常委會收回「8·31」決定而搞的非法「佔中」,2019年反對向內地移交逃犯而發動的「反修例風波」,都是以毫無底線的方式搞對抗,並演變成社會動亂。
雖然張曉明闡述一國兩制的方針時,都講得平衡兼顧,講一國時,也講兩制。但從他的發言可見,中央認為,香港過去講兩制太多,講一國太少,開始荒腔走板。
張曉明還給香港一個忠告,「對一國守得越牢,政治包容空間越大。」他提到世界在變,中國在變,香港也在變。香港之變既有被動的變,也有主動的變,包括在政治上撥亂反正,在經濟民生領域要有實行改革的勇氣。而政治上的撥亂反正,是要愛國愛港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
按著張曉明的思路,可見在中央的眼中,一國兩制這部列車,在香港正逐步脫軌,關鍵是有部份人無視一國的原則,而這部列車的政治脫軌,亦波及經濟民生問題,中央現時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香港這部「出軌號」列車,拉回正確的軌道。
有高人解讀,中央在政治上對香港撥亂反正工程,要做各方面的改革。有一個核心,就是要以愛國愛港者治港,另有四大領域,包括法律、媒體、教育和青年。首先講以愛國愛港者治港這個核心議題,此前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特區政府DQ四個不擁護、不效忠的反對派議員,只是其中的一小步,相信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中央的眼中,治港者不光是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和立法會議員,也包括所有政權機構,例如區議會,也包括政府公務員,以至各公營機構的人員。這包括兩個面向,一方面要把提倡港獨及顛覆中央的人摒除出政權機構之外;另一方面要重新確立行政主導的政治制度。
再講四大領域。中央認為香港去年發生這樣失控的動亂,與法律、媒體、教育和青年四個領域的歪變,都有莫大關係。如果這些領域沒有根本性的改革,局面不會好轉,人心會進一步變壞。
張曉明的講話,提到了部分的改革方向。例如他說特區政府部門正在搞國民教育制度,又例如他看到前終審法院大法官烈顯倫呼籲「香港是時候進行司法改革了。」相信中央覺得這幾個領域不是要小修小補,而是要動大手術。所以,我們現在見到的撥亂反正工程,只是冰山一角。
在經濟民生方面,也需要有改革勇氣去破解難題。張曉明說,在轉變過程中,難免有陣痛,但總的趨勢會愈來愈好。他特別提到,只要大家協齊心協力謀發展,何愁困擾許多市民的住房問題解決不了?何愁經濟復蘇無期?
照目前的形勢分析,中央覺得香港要動大手術,在政治和社會民生方面進行大改革,才會有出路。香港過去不想做、不敢做的事情,要有勇氣去破題,這就是我之前所講的「A政策」與「非A政策」的觀念,反對派說政府不能做的事情,要反其道而行,大力去做。
特區政府高官也好,建制派議員也罷,其實都要猛醒,不要再把中央的說話當唱歌,不要以為中央光說不做。你看人大常委會在短短6個月已做出的3大動作,制訂《港區國安法》、推遲立法會選舉、定出DQ框架,既應知道中央的雷霆萬鈞,也應該知道還會陸續有來。未來一年,就是特區撥亂反正、改革變身的重要一年。反對派總辭,正好讓出更多議會決策空間,推動更多根本性的改革。
建制派不應扮反對派,去做改革派吧。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