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光說,當局正在與港大團隊研究。
政府研究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升級」,不須掃瞄便可自動感應行蹤。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今日(4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正研究加設藍牙自動感應功能,在指定處所安裝訊號感應器,市民到相關處所可自動被紀錄行蹤。
政府研究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升級」,不須掃瞄便可自動感應行蹤。 資料圖片
黃志光說,當局正在與港大團隊研究,仍有不少技術問題需解決,如甚麼處所安裝感應器、如何不被周邊訊號干擾等,目前未有定案是否會在所有處所安裝,會先在合適處所小規模試行,強調大前提是保障私隱、去中央化。他強調可保障市民私穩,數據只是紀錄在手機內,政府沒有中央數據庫紀錄市民的行蹤。
政府研究無需掃描二維碼即刻自動紀錄行蹤。資料圖片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在同一個節目表示,自動感應功能涉及一種叫「iBeacon」的技術,可感應範圍100米內的訊號,但他關注未必能夠準確知道確診者曾到哪一個處所。
數字政策辦公室公布《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有關指引旨在為技術開發者、服務提供者及使用者,提供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實務操作指引,內容涵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範圍、應用局限、潛在風險與治理原則,包括需關注的資料洩露、模型偏見和錯誤等技術風險等。
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資料圖片
數字辦早前委託「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透過實踐應用並收集業界意見,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的準確性、責任、資訊保安等範疇,研究及建議適當的規則和指引,數字辦經研究後制定《指引》,目標在於平衡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應用與責任,為人工智能生態圈中各持份者,建構一套符合香港情境、具本地特色的治理框架。
資料圖片
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人工智能大模型論壇上說,政府冀透過《指引》促進業界與公眾以安全及負責任的方式,發展及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鼓勵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的同時,減低風險,以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香港的普及發展。
數字辦會持續審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技術及應用發展,並與相關團體保持聯繫,定期更新指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