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肆虐逾一年,戴口罩已成為市民習慣。科大研究團隊發現,一般醫學用口罩除了能阻隔空氣中的病毒外,亦能減低由空氣中致癌物PAHs,所引發的癌症風險達至少七成,其中汽車引擎排放、吸煙、燒香等燃燒過程均會釋放PAHs,團隊建議在清明節祭祀先人的市民要配戴口罩,減少致癌物質的吸入。
研究人員分析口罩樣本對空氣中致癌物質的曝露量。
科大化學系和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副教授陳雲表示,研究團隊發現一般醫學用口罩除了能阻隔空氣中的病毒外,亦能阻隔空氣中的致癌物,包括引致肺癌及白血病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他說,PAHs相較打噴嚏所產生的呼吸道飛沫,PAHs體積只有其八分之一,但一般醫學用口罩能阻擋逾三分之二的PAHs,其中細菌過濾率達九成五的ASTM一級口罩,可阻隔約七成的PAHs,而細菌過瀘率達九成八的ASTM二級口罩則會提升至七成五的過濾效果,不過細菌過瀘率達九成九的ASTM三級口罩未能再進一步提高過瀘的效果,換言之佩戴口罩或能減低由空氣中致癌物所引發的癌症風險達至少七成,降低致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口罩。
陳雲續指,研究團隊先後在廟宇、巴士總站及實驗室等地點進行測試,發現廟宇及巴士總站採集到最多PAHs,意味著在廟宇工作的廟祝,和巴士總站的站長會有相應較高的致癌風險。科大化學系和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教授郁建解釋,PAHs廣泛存在於大氣中,但含碳元素的物質被燃燒時會釋放大量PAHs,導致環境中的PAHs上升,其中廟宇因為燃燒大量香燭,和巴士引擎的排放亦會釋放PAHs。
研究人員分析口罩。
郁建說,事實上一般家居亦會產生PAHs,例如在家中「炒餸」或燒香均會釋出PAH,故建議市民煮食期間使用抽油煙機,和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降低受PAHs的影響。陳雲亦提醒,本月四日將是清明節,屆時會有不少市民會祭祀先人,希望市民在拜祭期間繼續配戴口罩,減少致癌物質的吸入。
科大化學系和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副教授陳雲(左四)、科大化學系和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教授郁建珍(右二)及其研究團隊。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年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SALSA)錄取11名香港精英運動員,人數創歷年新高。校方今日舉行歡迎典禮,邀請運動員新生、家長、教練及體育界代表共賀這批精英展開學業與運動雙線征程。
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處長劉夢琳教授(左二)與三名即將入讀的傑出學生運動員新生林新棟(左一)、符歡(右二)和莫竣林(右一)合照。
新學年將於9月入讀的運動員涵蓋桌球、劍擊、賽艇、棒球等8個項目,包括:
林新棟(工商管理學課程):賽艇運動員
符歡(理學士經濟及金融學):美式桌球運動員
莫竣林(工學士計算機工程學):棒球運動員
吳婉琳(工程學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劍擊運動員
羅子豐(科技及管理學雙學位):帆船運動員
其餘運動員分佈於花様滑冰、田徑等項目,如拯溺運動員陳樂心將攻讀計算機工程學。
一眾即將入讀科大的傑出學生運動員合照,他們包括:(前排左起)符歡(桌球)、羅子豐(帆船)、吳婉琳(劍擊)、莫竣林(棒球);以及(後排左起)周哲弘(花樣滑冰)、陳穎東(劍擊)、林新棟(賽艇)、黃浩軒(劍擊)及陳立仁(桌球)。
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長劉夢琳教授致辭時指出:「運動員的自律、毅力與鬥志,與學術成就息息相關。他們的經歷能啟發同學,並為校園注入正能量。」她強調,科大將持續優化SALSA計劃,配合教資會資源,吸引更多具潛質的運動員入讀。
科大舉辦歡迎典禮,特別邀請學務長梁伯和教授(第二排左十)會同一眾傑出學生運動員新生、香港體育學院代表、運動員的教練、中學校長、老師及家人等,慶祝各精英運動員即將展開人生新一頁。
除SALSA外,科大「學生運動員入學計劃」(SAAS)提供獎學金、彈性課程及專屬輔導:
經濟支援:最高全額學費減免連生活津貼HK$104500(可續領),另設海外比賽津貼。
生活配套:四年宿舍住宿、免費醫療及心理輔導。
學術彈性:允許延長修業期、調整學分負荷,並配備學術導師團隊。
科大近年設立專屬顧問委員會,並為頂尖選手提供考試時間調適等便利。校方表示,此舉旨在平衡香港體育人才培養與國際競技需求,助力運動員在學界與專業領域同步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