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四大疑點 岳飛背脊「盡忠報國」非媽媽所紋

歷史長河

四大疑點 岳飛背脊「盡忠報國」非媽媽所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四大疑點 岳飛背脊「盡忠報國」非媽媽所紋

2023年10月06日 10:00 最後更新:10月10日 15:26

一直以來,宋代名將岳飛,背脊紋有「盡忠報國」四隻字,有文獻記載。

《宋史﹒岳飛傳》有云:「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這個不用懷疑,但由誰去紋?《宋史》沒有詳細記載。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而一直以來,教科書插圖又好,坊間亦有講法,岳母幫他在背脊紋上「盡忠報國」,近年有歷史愛好者就推翻這個說法,並提出了四大疑點。

 

疑點(一)

據記載,岳飛母親姚氏是貧困農家婦女,不大可能會識字。

 

疑點(二)

秦漢以後,有「黥刑」這項處罰罪犯的殘酷肉刑,在犯人臉上刺字,「刺青」在社會認知上有如一些不好的事,媽媽幫兒子紋字,似乎不太合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疑點(三)

除了「黥刑」,還有「黥面」,是用作識別士兵的方法,刺在面部太明顯,所以改刺在手臂、掌心、手背,或者手的虎口位,但是並無刺在背部的記載。

 

疑點(四)

「岳母刺字」說法最早見於《唐門岳氏宗譜》,修於1382年,指出「靖康初,岳飛始見宋高宗;母涅其背『盡忠報國』。」經過調查推敲,岳飛在1142年除夕夜被殺,到1382年中間的240年,沒人提過「岳母刺字」,令人質疑岳飛子孫為什麼突然會知?所以有可能為了光宗耀祖而作的「孝順」行為。

 

這個故事在華人社會家傳戶曉,就當一些小故事去認識歷史亦未嘗不可。而隨著時代發展,刺青、紋身再不是一些不好的事,而是流行文化,你睇,碧咸紋身都有紋中文-「生死由命富貴由天」!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趣味史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皋風「按圖索驥」 誤把癩蛤蟆當駿馬

2024年12月27日 20:00

「按圖索驥」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不過它最廣為人知的典故還是出自於當中的明代楊慎所寫的《藝林・伐山》中,當中有言:「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禦也。』所謂『按圖索駿』也。」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由於他十分擅長相馬,無論怎樣的馬,他一眼看過去就能辯出優劣,因此又被稱為「伯樂」。有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要找到一匹可以日行千里的駿馬。於是,伯樂仔細尋訪,最終在路上發現這匹他中意的良馬。只見這匹骨瘦如柴的馬陡坡舉步維艱,呼呼喘氣的在拉著鹽車。伯樂對馬向來親近,又難得見一匹好馬,所以他不由走到馬的跟前。見伯樂走近,馬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地在嘶鳴。見牠引頸長嘶,伯樂就明白這匹駿馬只適合在疆場上馳騁,而不是用拉車的。

伯樂與駕車人相討一番價錢後便把這匹馬帶回皇宮,果其不然,這匹千里馬後來就陪著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自此,人們對伯樂的相馬才能就變得更為敬重,而伯樂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他便總結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加以解說,終於寫成了《相馬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伯樂的兒子皋風自小在父親的薰陶下,自然也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成為厲害的相馬師。於是,他常常挑燈夜讀,就是為了《相馬經》背得滾瓜爛熟。當他長大後,他自認為自己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有了認馬的本領,於是他拿上了他的《相馬經》,出門尋找千里馬去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他邊走,邊觀察,心裡想著《相馬經》上對千里馬的描寫:「高大的額頭,像銅錢般圓大的眼睛;蹄子圓大而端正,像堆迭起來的塊」。沒走多遠,他就看到一隻大癩蛤蟆。他蹲了下來,仔仔地研究著眼前這隻大癩蛤蟆,心想:這傢夥額頭高隆,眼睛又大又圓,難不成這就是書上所指的的千里馬麼?他心中充滿了喜悅,也不曾想到癩蛤蟆根本是馬,就把癩蛤蟆帶了回家。一到家,他便揚聲跟伯樂說:「爸爸,我找到千里馬了!只是⋯⋯牠蹄子跟書上的有點不一樣⋯⋯」伯樂一看,哭笑不得,便幽默地說:「可惜了!這馬只會跳,可不能用來拉車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按圖索驥」這個成語,原意是指人只按照圖片、線索尋找好馬,卻不會靈活變通,即是比喻人辦事機械、死板。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