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5月15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早上7時18分,成功登陸火星,成為繼美國後第2個實現探測器在火星登陸的國家,同時也揭開了中國航太歷史新篇章。
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模擬圖。
這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著陸,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
祝融號火星車。
之後天問一號探測器,會放出祝融號火星車,它會駛離著陸平臺,並開展巡視探測。
我們可以用6圖看懂中國火星探測器如何安全著陸火星。
著陸火星共分多少步。新華網圖片
為什麼選在烏托邦平原著陸。新華網圖片
著陸火星的恐怖7分鐘。新華網圖片
祝融號火星車6種設備。新華網圖片
祝融號火星車能工作多久。新華網圖片
祝融號火星車將面臨哪些難題。新華網圖片
我們期待祝融號火星車,把火星的影像送回來啊。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隨著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中國透過增加關稅等方式系統性降低對美國大豆進口,為防止美國大豆可能出現「洗產地」等現象,內地相關進口產業鏈正逐步進行一系列相應調整。
為防止美國大豆可能出現「洗產地」等現象,內地相關進口產業鏈正逐步進行一系列相應調整。中國農業外經外貿信息網圖片
據內媒《財經》報道,相關調整措施包括多方面,並逐漸形成互補。例如,收緊相關檢驗檢疫措施,新增對種衣劑(含農藥的種子包衣材料)殘留、麥角菌、雜草種子等指標篩查;進口商又需提交大豆原產地熏蒸證明、港口裝卸記錄、運輸溫度監控數據等證明文件。在此基礎上,有關監管方面也與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供應國合作,建立區塊鏈溯源平台,記錄每批進口大豆的相關數據從種植到運輸的全程信息。
進口商需提交大豆原產地熏蒸證明、港口裝卸記錄、運輸溫度監控數據等證明文件。中國農業外經外貿信息網圖片
以加強檢驗檢疫為例,進口大豆屬法定檢驗商品,由海關根據商檢法規實施檢驗。由於大多數進口大豆屬轉基因產品,中國對其監測體系包括轉基因品系確認、有害生物檢疫、品質檢驗等多個層面。
海關總署最近發布公告稱:近期進口的美國大豆中檢出麥角和種衣劑大豆。中國農業外經外貿信息網圖片
海關總署最近發布公告稱:近期進口的美國大豆中檢出麥角和種衣劑大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海關總署決定暫停 3 家涉事企業大豆輸華資格。相關業內人士透露,從 4 月開始,政策也有相應調整,改為全船逐批檢驗,以更好地實施進口大豆溯源。
區塊鏈溯源平台被視為在大豆追溯方面能發揮作用,通過納入每批進口大豆的全程數據,包括種植地 GPS 坐標、收割時間、運輸船舶軌跡等關鍵信息,相關系統可通過技術識別大豆來源。此外,區塊鏈技術亦在物流軌跡分析中發揮作用,以實時監控全球港口的物聯網數據,識別大豆來源,避免不當轉運。
中美大豆貿易風波引發國內進口產業鏈調整,中國進口大豆主要來自巴西。中國農業外經外貿信息網圖片
總的來說,中美大豆貿易風波引發國內進口產業鏈調整,中國進口大豆主要來自巴西。對於目前中國大豆進口渠道的調整,業內人士指出,政策收緊可能在短期內影響供應和價格,但隨著時間推移,將建立新的大豆貿易秩序,形成新的循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