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攬炒巴」之稱的劉祖廸,近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回顧其流亡英國兩年的經歷,更自曝現時月入僅得5至6千港元。
報道形容,劉現年28歲,相貌「官仔骨骨」,擁有測量師專業資格,本應過上「模範生」生活的他卻因修例風波而成為提出「攬炒」和身體力行的「第一人」,即使負上沉重代價,遠離家鄉,但他依然沒有後悔。
劉祖廸。
報道提到,2019年修例風波初期,劉祖廸仍身在海外。最初透過Telegram,聯合志同道合的陌生人打「國際線」,直到同年12月,他親自落場參與抗爭,由英國返回香港,並且在2020年元旦大遊行被警方拘捕。由於警方當時仍未知其「攬炒巴」的身份,出來後,他立即購買機票返回英國。
2020年6月,劉祖廸在英國受襲之後,被3名蒙頭大漢在倫敦對準他的頭部拳打腳踢,導致其眼骨、頭骨、耳朵爆裂,倒臥在街頭不醒人事。雖然走過鬼門關,但眼角上的疤痕卻成為永久的烙印。同年7月,他確診患上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劉祖廸形容當時不停流眼淚,家人、朋友、同學都不知道他遇到的掙扎,自己要過著一個三個身份割裂的生活。
兩個月後,《大公》、《文匯》在8月報道了「攬炒巴」的真名,並稱他已經被通緝。他其後在10月公開身份,宣布和團隊分拆,並會繼續帶領「攬炒團隊」,呼籲國際社會制裁中港官員。
談到收入,劉祖廸說,他因眾籌被批評,已經看透抹黑,不想再眾籌,轉為在Ko-Fi平台開設專頁,靠訂閱捐助過日子。他說:「好坦白講我4月1日(辭職)之後,依靠大家好微薄的支持,我都不怕說現時我每個月有多少支持,只有5至6千港元收入,去支撐自己的生存,不是生活了。未來會怎樣?我不肯定」
記者寒暄時問到劉祖廸「食飯未?」「肚餓嗎?」的時候,他淡淡然答了一句「平時都是一日只吃一餐,省錢」。
「攬炒巴」劉祖廸早前不幸染上Omicron變種病毒,感嘆「人生如常地無常」,如今在專訪中自爆月入僅得5至6千港元,令人不禁反問,倘若走在運動前線的「牌面人物」都淪落至此,其他違反法律,正流亡海外的「蝦兵蟹將」又會怎樣?
小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最近前《蘋果日報》記者陳X行營運的Channel C爆大鑊,公司長期欠薪,而警方追查後竟然發現,和陳X行有關的幾間公司,竟透過虛構帳目,做大「銷售額」等手法,騙取政府「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共2000萬巨款;但妙就妙在,陳X行呃走大筆款項後,竟挪為己用,但就無出糧給員工,搞到Channel C周轉不靈,而員工則叫苦連天。最近該公司還被債權人接管,搞到網站停運,員工出糧無著落,徬徨無助。
Channel C其中一個「苦主」是其多媒體製作主任陳朗昇。陳朗昇是前記協主席,而現任記協主席則為《華爾街日報》前記者鄭嘉如,鄭嘉如2021年6月加入記協執委,成為骨幹成員,去年7月1日出任主席,同月17日記協就發稿指鄭嘉如遭《華爾街日報》辭退。
按道理,記協一直聲言為記者出頭,但在Channel C欠薪事件卻不見蹤影,連自己友都唔幫,難免令人質疑,記協只識針對建制派,對反對派就雙重標準,手軟腳軟,見到前《蘋果》記者陳X行的劣行,亦不敢出聲,不敢追究到底。
事實上,自特朗普第二度出任總統後,針對記者的醜行一蘿蘿。如特朗普早前簽署公告將「墨西哥灣」改名爲「美國灣」, 但因為《美聯社》記者不肯將「墨西哥灣」改寫成「美國灣」,白宮今年2月14日宣布,將無限期禁止美聯社記者進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及空軍一號專機採訪,可謂任意踐踏新聞自由。
此外,特朗普不斷針對媒體,路透社4月25日援引一份備忘錄稱,美國司法部放寬了針對媒體泄密案的調查權限,允許檢方更便捷地傳喚記者配合調查、調取記錄,可強制要求「新聞媒體成員提供與其相關的信息和證詞」。美國政府打壓新聞自由不遺餘力,平時好關心新聞自由的記協,卻不見得出來主持正義,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門口示吓威請吓願施吓壓。
其實鬧特朗普是普遍港人共識,不論黃藍都啱,唯獨記協唔敢出聲,若非雙重標準,就恐怕只是膽小怕事。
有八卦友話,鄭嘉如目前跟其前僱主《華爾街日報》正在打官司,指對方無理解僱她,但鄭嘉如既然識告前老闆,為何不協助Channel C員工控訴其欠薪的老闆呢?
鄭嘉如和代表資深大律師祁志(右)(巴士的報記者攝)
記協其實有豐厚資源,坐擁自置物業,作為一個工會,絕對有能力為Channel C員工打官司討回公道。傳媒因為財政困難而倒閉,所在多有,即使傳媒行家亦會感到無奈,但像Channel C老闆這樣,一邊呃政府錢一邊尅扣員工人工,就絕無僅有,可謂近年傳媒行內最醜惡的事件。記協視若無睹,鄭嘉如視若無睹,這個記協主席有少少失職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