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冠肺炎康復者 逾20種心血管病風險爆升

生活事

新冠肺炎康復者 逾20種心血管病風險爆升
生活事

生活事

新冠肺炎康復者 逾20種心血管病風險爆升

2022年03月04日 07:00 最後更新:09:42

世衞早前已發出「長新冠症狀」後遺症的指引,日前,另有心臟病學專家的最新研究,再作出預警更新,指出新冠病毒可造成全身器官損傷外,其中以心血管系統疾病,最備受關注。因為研究結果得出, 對於新冠肺炎康復者,將可能患上的心血管疾病,當中包括多達二十多種,而且其罹患風險更大幅提升。因此,專家呼籲群眾絕不可掉以輕心,以為感染Omicron只屬嚴重流感般小事。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研究顯示,新冠康復者的中風猝死險增加了52%、房顫風險增加71%,心包炎為85%,特別是心肌炎風險可增加4.4倍、冠心病風險上升72%、心梗風險上升63%,心衰竭上升了72%,而其他如心臟驟停、心源性休克、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等均增到2至3倍。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另一樣最令人擔心的是,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無視是否患有長期病患如糖尿病、肥胖,有否不良習慣如吸煙等,基本上不論年齡,亦即只要是新冠肺炎康復者,他們對於以上心血管病的患病風險,均會大增。這對比起之前確定的「長新冠症狀」傷害,例如疲勞、虛弱,以及嗅覺喪失等,殺傷力無疑大得多。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其對人力資源、醫療系統,以至整個社會,亦勢必造成不輕,甚至可以是極沉重的負擔與打擊,尤其是存在大量確診康復者的國家。而這研究亦可作為部分國家,提早解除防疫措施,選擇於過早的時刻,刻意與新冠病毒共存的當頭棒喝。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杭州1名男子食麵驚覺無法吸到麵條,就醫確診面癱,醫生揭:夏季1習慣所致!

男子吃麵時突發現面部無力且嘴巴歪斜

綜合內媒報導,內地杭州一名52歲男子李先生(化名)日前晨跑完,和往常一樣進食自己最愛的炸醬麵時,突然發現自己無法吸吮麵條,他表示,當時感覺自己的右半邊臉部無力,照鏡子時他發現自己的嘴巴已經歪斜,遂急忙戴上口罩,前往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求診。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男子就醫確診患有面癱 醫生指「一冷一熱」引發

接診的神經內科副主任醫生羅晨經診斷後指出,李先生患有面癱,經詢問才得知,原來李先生近期因天氣炎熱,經常將夜間的冷氣開得非常低,結果因溫度變化太大,進而導致李先生面癱。醫生對此解釋,一冷一熱是導致夏季面癱高發的一大重要原因,極容易引發健康問題。

面癱是由面神經受損導致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礙

據悉,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痺,通常由面神經受損引起,患者會出現面部肌肉功能喪失或減弱,其發病原因和病毒感染、神經缺血、溫度變化有關。中醫將其稱之為「口僻」或「吊線風」,發病多和正氣不足、勞累過度、受寒或病毒感染有關,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一般在季節變換、冷熱驟變的時候多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面癱的主要表現症狀

醫生描述,患者通常表現出單側面部肌肉癱瘓,麻木,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裂變大等,眼鏡流淚,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病情嚴重者可通過面神經手術進行治療。面癱患者通常會無法進行臉部基本動作,諸如抬眉、蹙額、閉目、露齒及鼓頰等動作。部分患者在病發初期還可能伴有耳後疼痛,並可能出現味覺減退、聽覺過敏等症狀。

面癱早期可以使用糖皮質激素及抗病毒藥物治療

醫生指出,在發生面癱後72小時內,如果病情適宜,醫生可能會使用糖皮質激素來減輕面神經的炎症和水腫,並配合使用抗病毒和神經營養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此外,物理治療方法,如超短波透熱療法和紅外線照射也被用於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對於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進行面神經減壓術、面神經吻合術或移植術等手術治療以重建面部神經傳導功能,從而幫助肌力恢復。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面癱經治療後仍有後遺症風險

面癱的恢復預後和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的及時性及有效性等息息相關。大多數患者在積極治療後能夠逐漸恢復,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醫生分享預防夏季面癱的措施

醫生對此建議,為預防夏季面癱,應避免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使用冷氣時應保持適度溫度,避免直吹臉部,以防風邪入侵。此外,夏季飲食應清淡,少食辛辣、油膩及生冷食物,避免內生濕熱。重要的是,日常理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以免影響氣血流通。適時可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涼爽時分進行輕度運動,如散步、瑜伽等運動增強體質和保證充足睡眠,從而維持氣血充盈和經絡通暢。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