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德國被曝計劃干預對華投資 學者:德經濟將遭巨大打擊

博客文章

德國被曝計劃干預對華投資 學者:德經濟將遭巨大打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德國被曝計劃干預對華投資 學者:德經濟將遭巨大打擊

2022年08月29日 17:20 最後更新:17:34

據聞德國經濟部正計劃大幅收緊對企業對外投資擔保的有關規定,鑒於用於對華投資的擔保支出占比最高,此舉也被視為德國政府有意改變對華政策,引發好大爭議。

德國《商報》報道截圖

德國《商報》報道截圖

超過6名德國高級官員向德國《商報》透露,德國經濟部希望大幅收緊對德國公司在海外投資的國家擔保規則。其中一名高級官員稱:「我們必須採取對策,以防投資過於集中在中國的風險加大」。

相關報道指,改變路線的原因是在地緣政治緊張加劇之時,德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日益增加。德國政府擔心,如果對中國採取制裁措施,會影響許多德國公司。

《商報》援引官方資料:德國政府2021年發放的擔保金中,對華投資支出最多。

《商報》援引官方資料:德國政府2021年發放的擔保金中,對華投資支出最多。

根據目前的規定,德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事先若獲得國家擔保,一旦投資受損,其中一部分可從國家得到補償。德國政府目前已經發放了總額為291億歐元的擔保,其中113億歐元針對在華投資。

因此,德國經濟部打算對這一規定進行限制。而且,德國經濟部的計畫遠遠超過修改擔保規定,他們還在討論對德國海外投資實施控制。相關措施的「靈感」,正是從美國政府那裡獲得的。

對於在中國投資關鍵行業、希望在中國開設新基地或與中國合作夥伴建立合資企業的美國公司,美政府要引入申報要求。這麼一來,美國總統就有機會禁止海外投資。

消息傳出後,立即在德國政府內部引發爭議。

綠黨控制的經濟部和外交部希望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總理府雖然希望改變對華政策,但警告不要倉促行事。即使經濟部內部也有不同聲音,警告「現在的時機絕非明智」。有政府高級官員質疑,許多德企在中國市場十分活躍,大幅收緊擔保規定或給企業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德國經濟部其後向《商報》證實,該部門目前確實正在對投資擔保規定展開研究。一名發言人稱:「我們正與聯邦政府討論此事,特別是考慮到(對外投資擔保)更廣泛的多元化。」

對於這一消息,企業界更是反應激烈。代表在華德企的中國德國商會執行董事會成員希爾德布蘭(Jens Hildebrandt)直言,經濟部的行為「將削弱德國經濟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

德國企業同政府做出相反行動,2022年在華直接投資金額猛增。

德國企業同政府做出相反行動,2022年在華直接投資金額猛增。

德國政府近年來一直敦促本國企業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德國企業卻經常做出相反行動,同中國的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例如,巴斯夫剛剛批准在中國新建第二家一體化基地,耗資100億歐元。僅今年上半年,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就高達100億歐元。

德國早前以「人權」為由拒絕延長對大眾汽車在華一項投資的擔保。

德國早前以「人權」為由拒絕延長對大眾汽車在華一項投資的擔保。

德國政府於是聲稱自己在對華投資上,是「被迫進行干預」。前不久,該部便以「人權」為由拒絕延長對大眾汽車在華一項投資的擔保。

公開資料顯示,大眾汽車在華銷量占比約為40%。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迪斯(Herbert Diess)曾表示,該公司的未來「將在中國決定」。他在今年6月份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強調,在德國,人們嚴重低估了中國給德國繁榮帶來的貢獻。他指出,如果與中國脫鉤,德國的情況「看起來將完全不同」,經濟增長、繁榮和就業機會都會受到影響。

《環球時報》則引述德國柏林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濟學者指,德國如果真的對投資採取限制措施,其經濟將遭受巨大打擊,尤其是汽車、機械製造和化工等支柱產業。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南韓向特朗普主動請纓插手台海? 學者預警:或面臨與中國直接對抗

2024年11月27日 12:48 最後更新:12:57

南韓智庫敦促特朗普將南韓納入涉台問題磋商,有學者警告,若南韓尋求在台灣問題上與美國進一步合作,那麽可能會面臨與中國的直接對抗。

《南華早報》12月26日報道稱,南韓首爾大學未來戰略研究所近日發表報告炒作台灣問題,敦促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將南韓納入與台灣問題有關戰略磋商會議中,同時呼籲美日韓三方合作,建立結構化的區域安全框架。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該研究負責人認為,這份報告意味著南韓不再被動應對特朗普上台帶來的不確定性,而是先發制人地主動對美國政策施加影響。

美韓聯合軍演。

美韓聯合軍演。

該研究所在這份名為《邁向共同韌性》(Towards Co-Resilience)的報告中稱,南韓希望維持台灣海峽的現狀,同時為潜在衝突做好準備,美韓需要協調應對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以及美國外交政策變化對區域動態的影響。

報告認為,將南韓納入戰略磋商,能確保南韓與美日澳等盟友共同參與到涉台問題的討論中,也將把美日韓三邊合作提升到「結構化的區域規則制定和戰略對話機制」的層級。

報告敦促美國和南韓制定「全面路綫圖」,以應對台灣海峽和朝鮮半島爆發兩綫戰爭的可能性。「建立一個東北亞安全協商框架……將整合有關台灣、東海和朝鮮半島問題的磋商,形成一個更具凝聚力的地區戰略。」

該報告還呼籲美韓兩國加强造船、先進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戰略産業技術的整合工作。

報告作者之一的全在晟(Chaesung Chun)25日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可能需要美國與南韓最高級別的協商,現在是時候討論這個問題了。

他認為,美韓開展此類協調將「傳遞一個信息,即南韓仍然認為海峽兩岸保持現狀非常重要」。

南韓《韓民族日報》22日援引研究負責人、首爾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孫仁珠(音)的話稱,該報告具有先發制人地向美國特朗普政府和政策界提議南韓立場和戰略的意義。他說,這意味著,南韓不是被動應對美國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而是從南韓的立場出發,能動地對美國政策討論施加影響。

雖然這份報告稱其並不代表任何黨派的觀點,但《南華早報》認為,在過去,南韓在安全和經濟問題上分別與美國和中國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一直不願對台灣問題做出承諾。如果這份報告的建議得以實施,可能標誌著南韓偏離了長期政策。

南韓駐美國大使館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南韓總統尹錫悅。AP圖片

南韓總統尹錫悅。AP圖片

對於報告提出的建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史蒂文•曾(Steve Tsang)警告說,如果南韓尋求在台灣問題上與美國進一步合作,可能會面臨與中國的直接對抗。

去年4月,南韓總統尹錫悅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曾就台灣問題炒作稱,「我們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决反對依靠力量改變現狀」。

時任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强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解决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他人置喙。

他指出,近年來,台海局勢緊張的根本原因是島內「台獨」分子在境外勢力的支持和縱容下搞分裂活動。「台獨」行徑與和平穩定水火不容,要維護台海局勢和地區和平安寧,就要旗幟鮮明反對「台獨」,反對外部干涉。

汪文斌强調,朝鮮和南韓都是已加入聯合國的主權國家,朝鮮半島問題和台灣問題的性質、經緯全然不同,根本不具可比性,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實。希望韓方切實遵守中韓建交聯合公報精神,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審慎處理台灣問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