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走音除了是聲帶受損,也有可能是甲狀腺出現問題。
近日有醫生分享案例指,一名60歲女子平常喜歡唱歌,不過最近每次唱到高音部份時就走音,求醫後確診患甲狀腺癌。甲狀腺癌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醫生指出,若突然出現5種情況,有機會是甲狀腺癌先兆,應盡快求醫。

非當事人(Getty示意圖)
唱歌走音疑甲狀腺出問題
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在節目《醫師好辣》中表示,該名女子平日喜愛唱歌,且擅長唱高音部分,不過日前卻突然無法再唱高音,於是先到耳鼻喉科求醫,其後又被轉到外科查看是否甲狀腺問題。
揭甲狀腺有腫瘤患癌
經檢查後發現,女子的右邊甲狀腺上緣有1顆約2厘米大小的腫瘤,經穿刺後發現結果有變化,於是建議女子開刀。陳醫生表示,開刀時發現該顆腫瘤壓在女子的上喉神經上,而上喉神經雖然一般對日常說話的影響不大,但當發出特別高音的時候就會被運用到,因此該女子才會唱不到高音。
最後,該女子確診患甲狀腺癌。雖然神經沒有被切斷,但因為腫瘤較大,接觸到神經,屬永久性損害。經治療後,雖然無阻她說話,但唱歌時仍然無法如以往一樣唱高音。陳醫生提醒,如果身體出現與以往不同的症狀,就應及早求醫檢查,保障身體。

資料圖片
出現5情況恐患甲狀腺癌
根據本港醫管局最新統計數據,甲狀腺癌為香港第10位常見癌症。衛生署指,甲狀腺癌不一定有症狀,故未必容易發現和診斷。甲狀腺癌常見症狀如下:
頸有腫塊
頸部疼痛
持續的聲音轉變
持續的喉嚨痛
持續的咳嗽
如出現任何以上症狀,應該盡早求醫。
如何自測甲狀腺癌症狀
內地外科醫生錢健曾表示,遺傳、攝碘過量或缺碘、放射性損傷、情緒不良等有機會導致甲狀腺癌。除了身體檢查,市民平日可以自我檢查,以作初步判斷,包括:觀察頸部有沒有腫脹、持續疼痛,有否出現不明原因沙啞等症狀。若情況異常,須及早求醫。
甲狀腺病患者飲食宜忌
本港外科專科醫生羅中佑曾在媒體分享甲狀腺疾病患者3大飲食原則:
1.碘質勿缺勿濫
身體產生甲狀腺激素需要足夠碘質(iodine)。常見的食物來源包括加碘鹽、海鮮以及添加了碘鹽的麪包及穀物。
蔬菜類的碘含量不高因此茹素的甲狀腺病患者可服用碘質補充劑以維持體內的碘水平。
如攝入過多碘質亦可能導致「甲亢」、「甲減」,甚至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
服用任何補充劑前應先徵詢醫生及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2.十字科蔬菜要適量
有研究指西蘭花、白菜、菜心、芥蘭、椰菜花、椰菜、羽衣甘藍等常見的十字科蔬菜所含的「硫氰酸鹽」(thiocyanate)會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
如果碘缺乏者大量食用,有可能誘發或加劇「甲減」。
不過很多研究已表明,適量進食煮熟的十字科蔬菜不會對甲狀腺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甲狀腺疾病患者不用對營養價值極高的十字科蔬菜敬而遠之。
3.大豆製品毋須忌講
由於異黃酮可能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不少人擔心食用豆獎、豆腐、豉油、豆豉、味噌等含有異黃酮(isoflavones)的大豆製品會導致或加劇「甲減」 。
根據現有醫學文獻,並無足夠證據顯示食用大豆會損害甲狀腺功能。
只要攝入充足的碘,適量進食大豆不會影響甲狀腺功能。
不過大豆仍會影響部分「甲減」藥物的吸收,因此應在服藥後相隔三至四小時才食用。
羅醫生表示除了上述的飲食原則外,坊間亦有流傳不少甲狀腺疾病患者的「飲食宜忌」,例如有指咖啡、茶和酒精會增加患甲狀腺癌風險;攝取維他命D有助預防或治療各種甲狀腺疾病等。但有關說法未有充分科學證據支持,實在不宜盡信,所有關於飲食的建議只應用作參考,如有任何疑問應諮詢主診醫生或註冊營養師。

Getty示意圖
延伸閱讀:甲亢10大症狀
本港註冊中醫師陳嬿珺表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指,甲狀腺功能亢進又稱為「甲亢」,大多由壓力引起。陳醫師表示,甲亢一般是肝臟出現問題,除了會引發「大頸泡」,患者可能會同時出現以下症狀:
1.眼突
2.性情急躁
3.情緒易激動
4.睡眠質素差
5.體重突然下降
6.怕熱多汗
7.手指抖動
8.脈搏加快
9.心悸
10.氣短
改善甲亢方法
註冊中醫師陳嬿珺早前接受訪問時指,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的基礎代謝率比正常人增加約20%至60%,因此在採取飲食防治時,須供給高熱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補償其消耗,改善全身營養狀態。此外,需及時補充鈣、磷等礦物質元素,限制食物纖維,少食多餐。
陳醫師又分享3款食療,有助預防甲亢及「大頸泡」:
1.桂圓桑葚飲
材料:鮮桑椹60克、桂圓肉30克
做法:將鮮桑椹和桂圓肉洗淨,加適量水並榨汁。每日飲2次。
功效:補心益肾,滋陰生血,適用於甲狀腺機能亢進。可改善心悸氣促、多汗、失眠多夢,頭量、頸腫大、易善飲、形體消瘦。
2.花旗參龍眼肉飲
材料:龍眼肉30克、花旗參6克、白糖少許
做法:把花旗參、龍眼肉、白糖同放入盆內加水適量煮30min當茶飲用。
功效:益氣生津,清熱養陰,適用於甲狀腺機能亢進。
可改善脖頸腫大、喜涼飲冷、心煩口渴、心悸、多汗、力倦神疲、失眠、小便黃少、大便幹澀。
3.川貝丹參粥
材料:川貝、丹參各15克、薏苡仁30克,冬瓜60克、昆布15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丹參、川貝煎湯,去渣,取汁,加燕米,冬瓜(去皮,切粒)、昆布同煮粥。粥熱後加紅糖調匀。每日服用1次,連續服用15至20次。
功效:適用於痰盪凝結所致的甲狀腺功能亢進。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