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週邊國家大力反對,日本政府仍然一意孤行,堅持要將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其他國家別無他法,只能夠盡量減少入口高風險的日本食品。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就指出,日本無視國際社會關注,計劃排放核廢水,絕非負責任國家的行為。港府已多次向日本當局和日本駐港總領使表達關注。如果日本政府對核廢水的安全這樣有信心,理應在國內尋求例如灌溉或其他途徑使用核廢水。他又指,日本一旦啟動排放計劃,特區政府必會嚴厲限制可能受影響的日本食品進口。
可以先睇睇港日貿易。據工業貿易署的數字,2022年,日本是香港的第6大貿易夥伴,而香港是日本第13大貿易夥伴。去年香港和日本的商品貿易總額為3452億港元,同比下跌了11.4%。香港去年向日本出口貨品1025億港元,從日本進口貨品2428億港元。香港對日本有1403億港元的貿易逆差。
而香港和日本的貿易總額當中,轉口貿易為2540億港元,佔總貿易額的73.5%,這些產品主要進出口中國大陸。換言之,去年香港從日本入口留作自用的貨品912億港元,香港向日本出口的本地貨品7億港元,所以,不計轉口,香港去年從日本淨入口905億港元,當中食品超過100億港元。香港貿發局表示,香港人對日本食品非常熱衷,2021年日本向香港出口的農林水產品超過116億港元,佔香港同類食品的進口總額約5%。而內地是日本食品最大的進口國,2021年,內地進口日本食品總額149.5億港元,按年增長23%。
香港每年從日本進口超過100億元的農林水產品,當中有多少可能受到污染,令人關注。香港海鮮業界指出,目前香港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品主要是扇貝和刺身類海魚,數量不太多,實施管制措施對市場的影響不大。業界反而擔心日本一旦排放核廢水,不單止會影響福島週圍的海產,也可能會影響到南中國海的海產。至於福島附近的海產,現時香港仍有進口,但本地買手不會和當地簽長約,因為怕他們隨時會出事。換言之,福島核電廠附近那些驗出放射元素性銫含量超標180倍的魚,不排除可以賣到香港。
餐飲業界則十分擔心禁制日本食品,會導致日本餐廳的倒閉潮。餐飲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日本排放核廢水,短期會影響市民心理,或會避免光顧日本餐廳,進口日本食材的供應商也會受到影響。他憂慮2011年的結業潮會重現,當年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後,最初的幾個月的影響很大,很多日本餐廳的生意大跌,部分甚至要結業。
香港要禁制日本可能受核污染的食品,市民擔心日本食品的安全性命而避免購買,這是日本政府一意孤行要排放核廢水的必然後果。
口福其次,健康為上。恐怕將來的日本餐廳不會像現時一樣,標榜魚生海產「由日本直送」,未來反而會標榜「所有產品不來自日本」,才能令客人食得放心。
盧永雄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終於亮出他的貿易戰招數。本周一(11月25日)特朗普在他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表示,他在明年1月20日上任之後,第一天就會公布在現有基礎上,對中國貨品再加徵10%關稅,並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貨品加徵25%的關稅。
特朗普指,對中國加徵關稅是基於中國芬太尼等非法藥物流入美國,美國已經多次和中國討論有關問題,但並無效用,在有關情況停止前,會對中國其他進口貨品實施額外關稅。由於特朗普在選舉的時候聲稱,會對所有進口貨品加徵10%的關稅,對中國的進口貨品加徵60%的關稅。特朗普如今突然變招,宣布對中國的進口貨物只加徵10%關稅,反而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加得更厲害。壞消息就變成了好消息,在消息公布後香港和內地股市不跌反升,都齊齊反彈。雖然特朗普單方面對中國入口貨品加徵關稅完全無理,加一毫子都太多。但特朗普這個貿易戰的開始的確有雷聲大雨點小的味道。由此引發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第一, 加拿大枉作小人。現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是處於一個自由貿易區,特朗普在上屆政府先推翻《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重新談判,再簽這個《美墨加協議》,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之間大部分貨品進口免稅。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政府深怕特朗普上任之後,會增加加拿大貨品關稅,所以之前就採取一個極度擦鞋的策略,事先對中國的產品加稅,包括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100%的進口關稅,以及對中國的鋼、鋁產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成為全球唯一一個緊跟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稅的國家。
加拿大還怕特朗普不明白這些緊跟美國行動的動機,劃公仔劃出腸。加拿大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在特朗普當選後表示,加拿大和特朗普團隊對中國有共同的關切,她期待與特朗普合作。她又指加拿大和美國在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和鋼鋁產品加徵關稅的問題上,立場一致。
或許加拿大覺得這樣擦鞋仍然未夠,所以還要插墨西哥一刀。在G20峰會前後,方慧蘭轉為向墨西哥發炮,指加拿大和美國有共同關切,關注墨西哥在對中國的態度上是否和美、加一致。不過,加拿大這些擦鞋行動,如今證明都是枉作小人。
特朗普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會加稅25%,指她們未有阻止芬太尼和非法移民借道入境美國。若美國對墨西哥貨品加稅,有阻止中國貨借道墨西哥進口美國的味道,但中國貨並沒有借道加拿大入境美國,但加拿大同樣要被美國加徵25%關稅,因此只能理解是特朗普討厭互免關稅的自由貿易協議,所以他在上一個任期內,退出當時由美國發起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如今到了特朗普2.0時代,他又要退出《美墨加協議》這個自由貿易協定。
第二, 加10%關稅的背後思考。特朗普由聲言加中國貨60%關稅,變為加10%關稅,比外界預期為低,由於中美貿易關係已經飽經貿易戰蹂躪,加10%的中國貨關稅,恐怕很大部分會透過增加售價,由美國消費者承擔。
正如我早前曾經分析,增加中國產品關稅,如果中國貨不能被替代,美國消費者和製造商要照買中國貨,就等如他們被美國政府加徵銷售稅。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5002億美元,今年頭9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略有上升,假設加稅之後,中國保持去年對美國的出口數量,對中國入口貨加徵10%關稅,等於特朗普政府就能徵收到500億美元稅金,這能夠補貼到美國政府的財赤。這還未計美國從墨西哥和加拿大美國頭兩大入口國加稅25%可能收到的稅金。
所以對中國貨加10%關稅,相信只有很少能讓產業回流美國的效果,但就能有很大幫補美國財政的作用,無論是中國的出口商還是美國的消費者亦都可以承受,而10%的較低加稅額,亦可以減低對中美關係的衝擊。
第三,對華加稅留有後路?特朗普這次宣稱對中國加稅最詭異的地方,是指是因為中國輸出芬太尼而加稅。近年芬太尼是中美矛盾的其中一個焦點,但是特朗普將加稅完全歸咎於芬太尼,並特別說明「在有關情況停止之前,會對中國其他進口商品實施額外的關稅」。換言之,只要中國採取嚴厲措施阻止芬太尼輸美,關稅都可以停加。特朗普以這個理由來提出對華加關稅,是否留了一條後路,讓中美可以透過談判來解決問題呢?對華加關稅可以讓美國增加5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但是如果中國願意增購500億美元的美國貨,同時再進一步加大對芬太尼出口的限制,中美貿易戰是否可以停打呢?特朗普今次的舉措,亦都留下相當的想像空間。
回想上一任特朗普對中國開打貿易戰,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附加關稅,拜登政府保留了絕大部分加徵的關稅。中美貿易雖然下降,但中國的出口並沒有因此而中斷。如果未來中美貿易戰只是以這種形式來開打,以談判告終,其衝擊或許較想像中少得多了。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