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3日宣布,從8月1日起對鎵和鍺兩種關鍵金屬實行出口管制。對於這一決定,美日韓以及荷蘭乃至歐盟都坐不住了,紛紛作出回應。此外,因為中方宣布該措施的時間正值美國財政部長耶倫6日訪華前,一些外媒稱中方此舉意在向美方發出信號,「中國正在表明它不會聽憑打壓,中國可以反擊。」
據路透社7月5日報道,美國商務部發言人當天表示,美國「堅決反對」中國宣布對生產半導體和其他電子產品所需的關鍵金屬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並補充稱,美國將與盟友和合作夥伴協商解決這一問題。
鎵和鍺都是芯片製造的重要原材料,這兩種金屬礦產無論是在儲量,產量還是在出口上,中國均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目前鎵的世界總儲量約23萬噸,中國的鎵金屬儲量居世界第一,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0%-85%。美國地質調查局2016年發布的一份統計顯示,全球已探明的鍺保有儲量僅為8600金屬噸,其中美國佔全球的45%,其次是中國,佔全球鍺儲量的41%。
此外中國鎵產量佔全球95%以上,鍺產量佔全球67%以上。根據海關數據,2022年,中國鎵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德國和荷蘭;鍺產品的最大進口國是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
CNN報道稱,美國在這兩種關鍵礦物上依賴中國,2021年美國使用的鎵和鍺的50%以上是從中國進口的。美國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的分析師4日表示,中國有廣泛且日益一體化的採礦、加工規模經濟,能夠以其他市場無法比擬的價格出口這些礦物,從而佔據主導地位。
一家中國鍺生產商就透露,他們在限制令出台後收到了大量來自美國、日本和歐洲買家的咨詢,產品報價也在一夜之間飆升。
作為兩種金屬的主要進口國,日本、韓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表示正尋求應對措施。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稱,日方不認為中方此舉是針對5月日本管制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的反制措施。韓國工業部亦召開緊急會議評估此事的影響,希望同中方協商溝通。
同時,近期不顧中方反對、將部分半導體設備納入出口管制的荷蘭似乎也坐不住了。荷蘭政府4日宣稱,歐盟必須對中國有關鎵、鍺相關物項的出口管制做出回應。荷蘭外交部稱,「鑒於歐盟在貿易政策方面的權威,就這些措施與中方交涉主要取決於歐盟。」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4日表示,如果中國進一步擴大對稀有金屬出口的限制,例如擴大到鋰,德國將遇到「大麻煩」。
歐洲新聞網稱,來自北京的意外消息讓布魯塞爾處於高度戒備狀態。歐盟委員會發言人4日表示,「鎵和鍺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戰略領域,而且(從一定程度上說)我們依賴單一供應商」,該機構正在對中方宣布的措施及其對全球產業鏈和歐洲工業的潛在影響進行詳細分析。歐盟今年3月提出《關鍵原材料法案》,要求確保綠色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物供應,鎵和鍺都屬於「戰略」類別,被認為對歐盟實現綠色和數字轉型至關重要。
由於中方宣布該措施的時間正值美國財政部長耶倫6日訪華前,有一些外媒稱中方此舉意在向美方發出信號。CNN稱,中方可能還打算將此作為與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談判的籌碼。傑富瑞集團分析師表示,中國宣布這一消息的時機不太可能是一個隨意的決定,「這給了美國至少兩天的時間來消化並做出深思熟慮的回應」。
《華爾街日報》5日稱,「這是中美兩個對手在進行經濟會談之前的力量展示」,在耶倫之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預計近期也將訪問中國。擁有近30年中國金屬行業研究經驗的「關鍵礦物研究所」董事會成員尼爾稱,中方的措施「將對半導體行業產生直接的漣漪效應,尤其是在高性能芯片方面」。他說,中美之間出現了一種互不相讓、以牙還牙的模式,「你若不讓高端芯片運往中國,中國就不提供你製造這些芯片所需的高性能原料」。
路透社5日引述美國戰略咨詢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中國區高級副總裁特里奧洛的話說,中方的措施可能會針對一些半導體和國防行業公司,這有助於中國獲取更多議價能力。「現在顯然是時候向拜登政府發出不那麼微妙的信息了,即中國在半導體、航空航天和汽車行業擁有重要的牌,中國能夠且越來越願意給美國公司帶來痛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5日表示,中國宣布將於2023年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一舉措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重拳出擊,不僅能打得某些國家慌,還會打得某些國家疼。
「這只是中國反制的開始,中國的制裁手段和種類還有很多。如果對華高技術限制繼續升級,中國的反制措施也會進一步升級。任何利用霸權主義企圖推動脫鉤斷鏈的行為,包括打壓中國企業,最後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