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忙於照顧我媽,因為她腿腳不便,她的吃喝拉撒睡,就是我們忙的時間,還要日常幫她按摩治療,帶她去老師診所針灸治療,確實很忙,但也可以說有許多心得。
本來一個新冠疫情,就可以看到現在的醫療系統見底。
方艙醫院隔離下,提供中藥治療,甚至一人一方,在廣州一年到兩年下來,差不多沒有一個病者因新冠而死。
放寬隔離政策,讓病者在外面自己買藥、自己選治療方法(什麼布洛芬退燒,什麼……瘟預防,各種緊急應用充特效藥……),結果短短一兩個月,國內有數據的就死了接近六萬人。
相信大家不難看出中藥中醫的作用,也是狠狠刮了那些說中醫迷信不科學的人一巴掌,也真不想再聽到什麼無休止打疫苗、抗體能傳到胎兒來保護等等廢話。
我現在帶我媽去看中醫,或者幫她做日常中醫手法護理,可以更鞏固我之前的結論。
所有痛症幾乎都是因為氣堵血堵,表現都是有局部結節、僵硬、淤血等等,人體筋絡也是確實存在,那種針灸瞬間傳遞的感覺訊息氣道,也絕非西醫能懂的神經系統,把淤堵清除,疼痛就會減輕或者消失。
但是如果疼痛淤堵已經維持一段時間,又或者是因為身體內部(包括各內臟問題)引起,就需要再深度處理,治療經絡問題,開藥治療內臟等等,就可以根治。
我媽髖關節和腹股溝痛,在香港做各種檢查後,醫生治不好就好肯定說是退化了(現在我也懷疑檢查有沒有真的顯示【退化】,如之前我說過,我姐的腰椎磁共振檢查報告,證實沒有觸碰神經,但寫報告的醫生卻矛盾的寫著膝關節後面痛楚,懷疑和腰直觸碰神經有關?專科醫生一直誘導她做人工膝蓋置換【和】腰關節手術!,結果我用我的三腳貓中醫手法治好了!)
我媽的退化,醫生已經說了多年,誰知道在廣州診所老師手部檢查發現,腹股溝和髖關節筋腱抽緊,下針疏通放鬆後痛感消失,走路也有力,她自己留意到長短腿情況也改善(長短腿其中一個原因是右腿筋抽筋僵硬)。
所以,大家是不是要學點中醫?
Lobo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養生,這一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在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養生更顯得尤為重要。
養生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關注身體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飲食是養生的基礎,均衡的飲食能夠為我們提供充足的營養,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
食療
許多問題源於我們吃錯東西,現在的工業生產食品,又有多少對身體有害?動不動都要説一天攝入量不能超過多少,身體真的需要攝入這些毒物來測試身體的底線嗎?
另外要懂例如涼熱搭配,我多次身體有上火感覺,就吃些下火食物,涼的食物,涼的藥材,生甘草麥冬煮水,就是我經常用的良方。以前不懂中藥,就無數次上火/喉嚨痛/發炎/發燒/感冒,不斷循環……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少吃辛辣油膩和高熱量的食品,這是養生飲食的基本原則。真的沒忍住吃了,就利用涼熱搭配原理,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動療
除了飲食,適量的運動也是養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動能夠增強我們的體質,提高免疫力,減少患病的風險。無論是散步、慢跑還是瑜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堅持下去,你會發現身體變得越來越健康。
自療
減少依賴藥物,我因為要照顧97歲母親的起居飲食,之前在香港診所診斷出一大堆毛病,我替她管理吃的藥物,評估副作用和作用,本來一天多次吃13種藥,變成就就早上兩粒藥,本來餐前的糖尿藥、癲癇藥、薄血丸、降膽固醇藥、維生素、胃藥、瀉藥、皮膚膏、止痛藥……都避免了,以食療偶爾加針灸和中藥調理,身體狀態更好,也不用擔心影響肝腎。
心療
當然,養生還包括良好的心態和充足的休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要有一顆平常心。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還需要學會放下手機、遠離電子螢幕,給自己一些寧靜的時光。讀書、聽音樂、與家人朋友聊天,這些簡單而又美好的事情,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
總之,養生之道在於平衡與和諧。我們需要關注身體的每一個細節,通過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良好的心態和充足的休息來保持身體的健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從容和淡定,享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