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人禁止吃牛肉?扒一扒古代食牛肉史

歷史長河

古人禁止吃牛肉?扒一扒古代食牛肉史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人禁止吃牛肉?扒一扒古代食牛肉史

2024年09月20日 10:00

熟悉《水滸傳》的人應該都讀過武松打虎的故事。

武松闖禍後打算回老家看望哥哥,來到陽谷縣地界時,就差不多正值晌午時分了。他摸了摸饑腸轆轆的肚子,便打算到前方的酒店飽足一餐。三碗酒一飲而盡後,武松覺得不過癮,又讓主人家給他來點飽肚的。店家頭也不回就說:「這只有熟牛肉。」武松聽後,也沒覺得不妥。擺擺手,豪氣地說:「那你就切二三斤上好的牛肉來!」隨後,一大盤子的熟牛肉轉眼間就放到武松眼前。大快朵頤過後,武松徑直走上了景陽岡。令眾人想不到的是,趁著酒意的武松居然徒手打猛虎,也因此成就「打虎英雄」的美名。

看到這個喝酒吃牛肉的橋段,也許有人會問:耕牛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屠牛禁令自古以來不勝枚舉,武松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吃牛肉呢?那是因為《水滸傳》的情節是假的!誠然,歷代法律中有諸多禁宰耕牛的條文規定,但制度並不能直接反映民生現實,官府有禁令並不意味古代不存在食牛的習俗,只是掣肘多多而已。

圖為牛肉干。(網上圖片)

圖為牛肉干。(網上圖片)

牛、馬,羊雖為六畜,但真正能夠被廣泛吃用的只有雞、狗、豬三種。前兩者是交通和農耕工具,後者則因為要耗費大片的草地,所以食價不菲。因此,普通人只能吃雞肉、狗肉和豬肉。當然,靠水而居的人還能以打魚為業。

吃不起是主觀情況,那客觀上最早的宰牛的法令到底是什麼時候呢?最早的禁牛令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在《禮記·王製》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國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也就是說,就連天子和諸侯也無法「無故」殺牛。那天子想吃牛怎麼辦呢?只能吃用來祭祀的牛了!後來,平王東遷,王畿面積、勢力大減,想吃上牛肉這樣的貴族食品更是難上加難。加上,諸侯國為了提升自己軍事、經濟實力,紛紛推動牛耕作業,所以耕牛在春秋戰國時期更是受到史無前例的保護。

雖然秦漢時期的牛耕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牛始終不是尋常的餐桌食材,甚至在漢朝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之時,官府更是倡導民眾「戒食牛肉」。《漢書》有明文規定「私殺牛馬」、「宰食」者,要「殺無赦」!就連盜竊耕牛,也要「與殺同罪」。不過這大概只針對平民百姓,上流社會中仍存有食用牛肉的現象。在秦末戰爭時期,劉邦入咸陽後,「秦民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享軍士」,可見在重要場合上依然可以看到牛肉的踪影。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在離秦都鹹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秦王子嬰便向劉邦投降。劉邦進鹹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與關中各縣父老、豪傑約法三章: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 並要求各級官吏恪盡職守、廉潔奉公,讓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們聽了,當然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網上圖片)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在離秦都鹹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秦王子嬰便向劉邦投降。劉邦進鹹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與關中各縣父老、豪傑約法三章: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 並要求各級官吏恪盡職守、廉潔奉公,讓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們聽了,當然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網上圖片)

值得一提,這個時期吃的牛並不是那些正處青壯時期的、能參與農業生產活動的耕牛,而是一些老弱、倒斃的牛隻。這些牛隻在官府查驗後即可宰殺。不過因為東漢時期約發生了六次嚴重的牛疫,所以在耕牛短缺的情況下,農業生產也受到嚴重的打擊。糧食減產,牛價、谷價持續上漲,陷於牛荒的老百姓只好在此時把病牛也搬上飯桌,當時還有不少人因吃病牛而染病,果真是「病從口入」啊!

到了隋唐時期,牛的重要性可是有增無減!禁牛令不斷出台,是因為牛不僅是農耕工具,還是主要的運輸工具。儘管唐中期後官僚貴族逐漸棄用牛車,但牛車仍舊是普通民眾日常出行的首選。加上,安史之亂耕牛數量銳減,急得唐玄宗李隆基馬上頒布《禁屠殺馬牛驢詔》,規定除朝廷祭祀用途外不得進獻馬牛驢肉。到了德宗時期,牛更被視作恢復農業生產的戰略物資。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我們翻閱唐代詩人所作的詩歌,不難看到食牛肉的詩句,「詩仙」李白也曾以烹羊宰牛為樂,吃牛時還會須一飲三百杯!可見,私下烹食牛肉屢見不鮮。

牛車,顧名思義就是牛拉的車子。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王亥就發明了牛車。雖然牛車自然、舒適,但在城市里很難見到牛車。人們多用牛車運輸重物,當然也可用來運送老弱病殘之人。(網上圖片)

牛車,顧名思義就是牛拉的車子。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王亥就發明了牛車。雖然牛車自然、舒適,但在城市里很難見到牛車。人們多用牛車運輸重物,當然也可用來運送老弱病殘之人。(網上圖片)

比起隋唐,宋朝的屠牛禁令變得更為嚴格,其原因在於鐵犁牛耕技術在宋代達到了巔峰,耕牛成為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早在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宋代律法便明確規定禁止屠戶宰殺販賣牛、馬、驢、狗肉。不但違例者要遭問斬,連提供買賣場地和隱瞞不報的人也被視作同罪。另一方面,為了提高法律的執行效率,宋政府一直奉行告賞措施,所以「許人告」等字眼在禁殺牛法中非常常見。

雖說禁令森嚴,但就像唐朝一樣,宋朝私下食牛也是常有之事。畢竟在實際狀況中,地方官府往往不會嚴厲執法。只有盜殺牛被人告上公堂時,地方官府才會受理。據《宋史》記載,包拯在揚州當知縣時,有個盜賊割了別人家耕牛的舌頭。因為牛在失去舌頭的不久後便會死亡,所以牛主人立刻跑到包拯面前告狀。可沒想到,包拯聳聳肩,滿不在乎地說:「你只管回家去把牛殺了賣掉就行了。」由此可見,對於私下殺牛、賣肉、買肉的行為,官府不會加以追究或干涉。

再說,牛皮、牛筋和牛角等部位均可用於軍事器械的製作上。政府要征收數目浩瀚的軍需物資,就意味著會產生相應的牛肉。那麼這些牛肉最後將何去何從?肯定是落入平民百姓家啦!這樣一來,一個巨大的牛肉市場就應運而生。所以說,武松吃兩三斤熟牛肉算什麽?他吃上個十斤也不成問題!

明清在法律上延續了前朝的屠牛禁令,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牛隻的數量較以往有所增加,所以牛肉也終於成為市面常見肉類之一。在一些飲食類文獻中,就有對牛肉與牛乳的詳盡介紹,例如:明初劉基寫的《多能鄙事》便介紹了腌牛肉、牛肉幹、肉沫的製法。在牛乳製品方面,該書也指出做酥酪和乳餅要用到牛乳這種原材料。

酥酪是一種中國傳統奶制品,主要用羊奶、牛奶等制成,故又有「乳酪」、「奶酪」等多種名稱。在《紅樓夢》第十九回中,就有寫道賈妃賜出糖蒸酥酪的情節。(網上圖片)

酥酪是一種中國傳統奶制品,主要用羊奶、牛奶等制成,故又有「乳酪」、「奶酪」等多種名稱。在《紅樓夢》第十九回中,就有寫道賈妃賜出糖蒸酥酪的情節。(網上圖片)

到了清代,牛肉菜品與牛乳製品的種類在明代基礎上有進一步增加。清代傳世篇幅最大的飲食典籍——《調鼎集》,在雜牲部中甚至為牛單獨設立一個部分,當中記載的牛肉菜品不但有煨牛肉、法製牛肉,還有牛肉脯和煨牛舌,而牛乳製品的數量更是高達七種,乳酥膏、造酥油、乳酪、黃牛乳、黃牛骨髓、乳皮和乳餅等乳製品也因此紛紛登上中國美食舞台。

吃牛肉在清朝算是普及了,但從地方誌看,不食牛肉才是值得讚揚的品德。在《壽陽縣誌》中提及陳克信的妻子趙氏,此人治家嚴肅,子婦均不敢越禮。因為她性子好善,所以一生戒食牛肉,鄉人莫不稱其為「賢內助」,甚至相信她卒年八十有五都是因為不吃牛!正德年間,楊天祥因「族人私宰牛,偶知之,誓於祖宗,竟死不食牛肉」,也能在史書典籍上混了個好名聲。因此,在清朝要想得個好名聲似乎不食牛肉就可以了!

當然,這不過是打趣一下。縱觀中國歷代各朝,耕牛都是相當重要的資源,但是不是一點牛肉都沾不得呢?那顯然不是,畢竟牛肉面還是我國北方民間的流行美食呢!

往下看更多文章

劉璋請劉備入蜀抗曹 殊不知「放虎歸山」遭殲滅

2024年10月11日 20:00

「放虎歸山」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西晉司馬彪所寫的《零陵先賢傳》。

當中有言:「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覆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三國時期,各路豪強爭霸不休。經過赤壁一役後,曹軍退守襄陽,荊州三分,是為三國鼎立之勢。雖說曹操潰敗而歸,但劉備要是想一統天下,結束這風雲亂世,還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和領土。同樣地,吳國孫權也想成就一番大業,便把目光投向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的四川。然而,曹操怎麼會把這塊香餑餑拱手相讓?早想統一中原的曹操巧妙地牽制住了孫權的勢力,一時間誰都無法對四川下手。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網上圖片)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網上圖片)

公元211年,曹操進攻漢中(今天位於陝西省跟四川的交界處),而張魯降曹則令益州劉璋的形勢一下子變得相當危急。嚴峻形勢,益州內部卻是爭權奪利、分崩離析。劉璋每天都為曹軍攻蜀一事急得如坐針氈。走投無路下,只得請求劉備前來協助抵禦曹操。正當他派遣法正前去迎接劉備時,一旁的謀士劉巴卻規勸他說:「劉備,確實是個英勇之人。倘若貿然讓他入蜀,就如放蛟龍於深水,勢必會對您的利益構成威脅!」可是,劉璋對劉巴的忠告充耳不聞,堅持要迎劉入蜀。

三國形勢圖。劉璋、張魯、曹操勢力相連。(網上圖片)

三國形勢圖。劉璋、張魯、曹操勢力相連。(網上圖片)

劉備得訊,自然喜不自勝,這不是正中下懷嗎?他還愁現在陷於僵局,找不到好時機進軍四川!他讓關羽留守荊州後,便親自率步卒萬人入益州。這時,看不過眼的劉巴再次向劉璋勸道:「如果您讓劉備去討伐張魯,那無異於放虎歸山!」他的意思是,劉備的野心太大,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將來一定後患無窮。然而,劉璋仍選擇一意孤行,推舉劉備為大司馬,領司隸校尉;而劉備也推舉劉璋為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這樣一來,劉璋便誤以為自己就可以與劉備共治蜀地,安享太平了。

巴蜀早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不僅體現在產糧大戶上,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意味著蜀地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巴蜀早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不僅體現在產糧大戶上,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意味著蜀地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豈料,一日,劉備接到荊州來信,說曹操興兵攻打孫權,便急忙忙請劉璋派一萬精兵及軍糧前去助戰。劉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四千老兵出川。本來劉備正想找個出兵的借口,就乘機大罵劉璋:「我為你抵禦曹操,你卻吝惜錢財,我怎能和你這種人成就大業!」於是,就反戈一擊,向劉璋宣戰。劉備勢如破竹,一路勝仗,直取成都。就這樣,四川這塊人人夢寐以求的寶地就落入劉備手中。完成了佔領四川的計劃後,劉備也順利擴充了實力,為往後蜀國的基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後人由此提煉出「放虎歸山」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把老虎放回山去;今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