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今年12月10日舉行,共399人出選,報名情況較預期踴躍,本屆是完善地方治理後首場區議會選舉,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認為,重點是甚麼人參選,區議會將由做實事的愛國者組成,工作表現須受新機制監察,並反映不同顏色人士的意見,將成為社區建設的力量。
本屆區議會選舉並無民主派人士入閘,選舉氣氛會否變得平淡? 麥美娟接受《巴士的報》專訪時表示,最重要並非氣氛是否熱烈,反而是甚麼人參選,事實上,過去30年區議會從來不是選舉的焦點,氣氛熾熱的是立法會選舉。
有意見認為,民主派出局令區選政治光譜單一,麥美娟在出選名單確定後表示,只是失去「一個顏色」,就是反中亂港的顏色,其他顏色仍然存在。她說,日後當選的區議員要接觸市民,了解不同顏色人士的想法,將意見反映給當局。
麥美娟在本網訪談中指出,重要的是讓市民知道完善地區治理後的選舉制度,將怎樣幫助到市民,以及區議會如何回歸《基本法》97條所規定的諮詢和服務地區功能,然後由市民選出能為他們服務,符合區情的區議員。
不容許「搶咪、碌地、鎖門」
2014年2019年的區議會,麥美娟形容非常混亂,令有意服務社會的人士卻步,在競爭及攻訐氣氛下,不少專業人士更不願參與。本屆區議會與以往不同,參與選舉的都是愛國者,在履職監察機制下,規定每名區議員都要開設辦事處,要會見市民,做好區內服務。她說:「以往的區議會模式,那些好叻選舉的人當選後首兩年半唔做事,最後一年才做事;因選區小,千多票已可當選。」因此本屆區議會重新建立機制,選出真心服務的人,「在履職監察機制下,搶咪、碌地、鎖門這些行為都不容許。」
完善地區治理除了重塑區議會,回歸《基本法》97條所規定的區議會職能,還會提升地區治理體系,政府設立兩個層次的專組,分別是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以及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主持的地區治理專組,統籌和指揮各政策局和部門的地區工作。一些問題如地區清潔、阻街等,以往不知由那個部門負責處理,麥美娟表示,設立兩個專組後,就可以由專組領導,跨部門解決。此外,由政務司司長級別來領導,地方治理層次提高,若有修改法例的需要,也較容易完成。
逾400關愛隊成立 共約4800人
政府今年成立關愛隊,動員社區力量深入了解市民需要,以適時提供協助, 18區關愛隊現已成立,目前已逾400隊,每隊8 至12人。麥美娟表示,早前黑雨下石澳塌路,因為有隊員在南區居住,知道塌路地方是南區與外界的唯一通路,透過關愛隊提供的資訊,當局知道問題嚴重,須盡快清理障礙物。在路面暢通前,關愛隊跨區支援,為被困南區居民提供物資。
當局還要求關愛隊在地區建立通訊網絡,預先把重要訊息通知市民,例如有關水浸、暴雨的訊息、庇護中心所在等。
青年委員會近2000人自薦
本屆政府重視青年發展,把民政局改組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麥美娟說,以往多屆特區政府,投放在青年事務的資源不少,但碎片化,各自為政,活動過後就沒有跟進,現在則強調長期持續,首先是建立青年網絡,凝聚參加過政府不同活動的年青人,發放資訊,邀請他們參加活動,解釋政府政策。
過往幾年社會動盪,原因之一是青年人對政府認受性低,如何打破年輕人與政府之間的隔膜? 麥美娟說,透過與年青人接觸,知道他們需要甚麼,制訂政策時考慮他們的需要,事實上政府對青年人信任度高,根據去年特首《施政報告》的青年發展措施,今年年初在18區均成立了兩個青年委員會,讓年青人自薦參與地區事務和社區建設,這兩個委員會的合資格年齡降至16歲,讓高中生都可參與。年青人反應熱烈,有千多二千年青人自薦想參與,最後揀選了逾300人,開會時他們也踴躍發言。
她期望,青年工作能得到年輕人認同,與他們一起共建未來。
收看《巴士的報》10周年特備節目「司局長訪談」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專訪足本: https://podcast.bastillepost.com/episode/《巴士的報》10周年特備節目「司局長訪談」-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