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何需要境外干預罪

博客文章

為何需要境外干預罪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為何需要境外干預罪

2024年02月23日 18:30 最後更新:20:18

23條立法諮詢步向尾聲,有報章撰文引述學者意見,指境外干預罪毋須帶來嚴重後果,「似乎超越單純維護國安的範圍」,擔心正常新聞工作、學術工作會誤墮法網。

對此罪名立法的必要性,值得深入探討。

相關報章的報道詳細比較23條立法的「境外干預罪」和《港區國安法》的「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其中一個焦點干預意圖或情節。《港區國安法》的「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罪」,要求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但「境外干預罪」無要求有嚴重後果。

背後的問題是,有了「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為何還需要「境外干預罪」?

第一,《港區國安法》要求高門檻。「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罪」要求證明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往往是在事發之後才能證明。

舉一個例子,職工盟長年收受有「民間中情局」之稱的美國NED機構屬下組織捐贈款項,累計數額過千萬,配合NED屬下組織主導的活動,攻擊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會為相關國家帶來負面影響,於是推出一份所謂研究報告,大力唱衰「一帶一路」政策壓榨勞工。當大家知道這個組織是長期收取美國直接資助,然後配合美國政治議題進行所謂研究,並無做任何實質的研究工作,只是將相關資料「炒埋一碟」,就作出結論,這亦是美國政府指控中國「一帶一路」帶來債務陷阱等問題的慣技,她經常引述一些所謂「非政府組織」的報告,其實他們幕後資助這些非政府組織。在此個案中,要證明這些行為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有相當高的難度,但這又是明顯受外國勢力操控,意圖干預中央政府施政的行為。有了「境外干預罪」,就可以防止本地政治組織收外國錢攻擊中央了。

第二,外國的巨大威脅。先不論美西方國家已經大量制定反外國干預罪,控制外國干預的風險,單從近年地緣政治的變化和美國對中國的敵對態度,已經知道立法的必要。

美國中情局在2021年宣佈成立一個「中國任務中心」,這是一個針對中國的專門機構, 在中情局歷史上還是首次。可見拜登政府繼承特朗普政府視中國為敵的定位,對外加強與盟友的合作,對內大力加強政府相關組織,發動對中國的滲透和影響,已是公開的秘密。 只有《港區國安法》的「勾結外國及境外勢力罪」遠不足夠,也需要新的23條立法的「境外干預罪」,加固防護,防患未然。

第三,新聞界和學術界會誤墮法網嗎?即使立法有必要,香港仍有需要保障新聞自由和學術自由,所以提出相關疑問可以理解。但就現時政府建議罪行的釐定方式,要反覆證明犯罪行為和犯罪意圖,入罪並不容易,估計正常從事新聞和學術工作的人,不會誤墮法網。那麼哪些是「不正常」的例子?

新聞界的例子,自然是黎智英和《蘋果日報》了。黎智英案的相關案情披露,情況令人震驚,黎智英和外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不但在2019年7月香港黑暴事件高峰期,前往美國見副總統彭斯和國務卿蓬佩奧,更長期和美國國防部及駐港總領事館的現任和前任高官,保持極緊密關係,甚至可以將前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要求《蘋果》擴大報道陳方安生訪美的指示,直接轉給《蘋果》社長張劍虹,叫他執行。這種行為就跌入「參與外國政府策劃或主導的活動」,或「代其作出行為」的範疇,明顯意圖干預特區施政,恐怕正常的新聞工作者,都不會做出這種政治性行為。

另一個例子是前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在2014年佔中的時候。他竟將佔中的秘書處設在港大,組織不知名的捐款,借用港大來聘用一名佔中運動的秘書,到東窗事發後,港大按規定要求申報捐款的來源,戴耀廷初期在內部不斷推搪拒不提交待捐款人的真實身份,後來就找了牧師朱耀明的名字來搪塞。利用一間大學作為佔中秘書處,借大學名義搞出很多活動來撐佔中,這不單不是正常學術研究的行為,更加是濫用大學資源進行政治活動,如果背後有外國勢力的參與,就會跌入境外干預罪的範疇。

結論是,政府訂立新的境外干預罪之後,正常做新聞工作或做學術研究的機構,很難誤墮法網。不過想利用新聞機構、學術機構或工會組織去協助外國外地政府推動他們的政治議程,甚至想推翻特區或中央政府的話,就當然會受到規管。

看看香港的往績,正正是李卓人、戴耀廷、黎智英這些人濫用了自由,逼得政府要加強規管,他們才真正是自由的破壞者。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中學生笑香港這個大學生

2024年10月17日 20:16 最後更新:20:32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10 月16日發表2024年度《全球經濟自由度報告》,去年失落榜首的香港,重回世界第一,在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兩方面都位列榜首。

特區政府回應指,排名反映香港巿場自由優勢獲得國際認同,但報告對於香港經濟和其他方面自由的論述,希望日後報告可以充分反映事實。有批評者就指,香港整體分數急劇下降。

但問題是為何香港分數下降,但仍然能夠重奪世一呢?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這個《全球經濟自由度報告》,固然是從西方角度評價不同經濟體的自由度,報告涵蓋165個經濟體,按2022年各地的狀況,分出5個方面的評估,包括一、國際貿易自由;二、監管;三、穩健貨幣;四、政府規模;五、法律制度與產權。香港在5個方面整體取得8.58分,以0.03分之差超越新加坡,重返榜首。第3名是瑞士,第4名是新西蘭,第5名是美國。

我詳閱了菲沙研究所的報告,發覺這份以西方角度撰寫的報告,的確是揭露了一些問題,其中有一點最為重要,顯示全球經濟自由的總分,從2000年得分6.19起,世界經濟自由評分一直上升,到2019年達到6.8的高峰,但是其後連續3年急速滑落,如今回落到6.56, 可以說是自2012年起整個10年環球經濟的自由發展,被3年的逆流一筆抹去。

全球經濟自由的總分在2019年達到6.8的高峰,後開始下滑

全球經濟自由的總分在2019年達到6.8的高峰,後開始下滑

菲沙研究所這份環球經濟研究報告,緣起於上世紀80年代由芝加哥自由經濟學派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等發起的6個國際會議,結果就出版了3本有關經濟自由的書籍,由此開始搞這個世界經濟自由報告,藉此量度不同經濟體的經濟自由發展。回看過去20多年的發展,中國在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那個時代開始全球化步入高峰,環球貿易壁壘減少,全球進入一個大分工的年代。在這個大背景之下,環球的經濟自由不斷增長,到2019年達到高峰。

不過環球經濟自由的逆流由美國推動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開始,要和中國開打貿易戰,單方面大幅增加中國產品的關稅。到2021年總統拜登上台,一直延續特朗普的保護性關稅政策,更進一步限制對中國先進芯片的銷售,同時亦都以高關稅限制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及太陽能產品入口。美國大搞貿易壁壘,並且發動加拿大和歐洲等國追隨,特別針對中國的電動汽車。

另一條平衡的主軸是美國針對中國的科技企業華為,發動盟友以國家安全為由,不要採購華為的5G產品,亦都限制向華為出售高端的手機芯片。

過去美國是自由貿易的鼓吹者,因為他在遊戲中獲得最大的利益。但自特朗普開始,就認為這場全球化遊戲不好玩了,因為美國不是最大得益者,結果就大力推動全球性的保護主義,令全球化名存實亡。菲莎研究所公布全球經濟自由指數,美國的官媒《自由亞洲電台》還對香港重奪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冷嘲熱諷,指香港的經濟自由持續下降,要保持警醒。

其實美國是破壞全球經濟自由的始作俑者,為何以西方的標準,香港的經濟自由度下降,還可以重奪世界第一?這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自由度跌得更厲害,以一句俗話形容,美國真是「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了。美國一個自由經濟的中學生,還好意思笑香港這個大學生?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