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中學生笑香港這個大學生

博客文章

美國中學生笑香港這個大學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中學生笑香港這個大學生

2024年10月17日 20:16 最後更新:20:32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10 月16日發表2024年度《全球經濟自由度報告》,去年失落榜首的香港,重回世界第一,在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兩方面都位列榜首。

特區政府回應指,排名反映香港巿場自由優勢獲得國際認同,但報告對於香港經濟和其他方面自由的論述,希望日後報告可以充分反映事實。有批評者就指,香港整體分數急劇下降。

但問題是為何香港分數下降,但仍然能夠重奪世一呢?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這個《全球經濟自由度報告》,固然是從西方角度評價不同經濟體的自由度,報告涵蓋165個經濟體,按2022年各地的狀況,分出5個方面的評估,包括一、國際貿易自由;二、監管;三、穩健貨幣;四、政府規模;五、法律制度與產權。香港在5個方面整體取得8.58分,以0.03分之差超越新加坡,重返榜首。第3名是瑞士,第4名是新西蘭,第5名是美國。

我詳閱了菲沙研究所的報告,發覺這份以西方角度撰寫的報告,的確是揭露了一些問題,其中有一點最為重要,顯示全球經濟自由的總分,從2000年得分6.19起,世界經濟自由評分一直上升,到2019年達到6.8的高峰,但是其後連續3年急速滑落,如今回落到6.56, 可以說是自2012年起整個10年環球經濟的自由發展,被3年的逆流一筆抹去。

全球經濟自由的總分在2019年達到6.8的高峰,後開始下滑

全球經濟自由的總分在2019年達到6.8的高峰,後開始下滑

菲沙研究所這份環球經濟研究報告,緣起於上世紀80年代由芝加哥自由經濟學派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等發起的6個國際會議,結果就出版了3本有關經濟自由的書籍,由此開始搞這個世界經濟自由報告,藉此量度不同經濟體的經濟自由發展。回看過去20多年的發展,中國在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那個時代開始全球化步入高峰,環球貿易壁壘減少,全球進入一個大分工的年代。在這個大背景之下,環球的經濟自由不斷增長,到2019年達到高峰。

不過環球經濟自由的逆流由美國推動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開始,要和中國開打貿易戰,單方面大幅增加中國產品的關稅。到2021年總統拜登上台,一直延續特朗普的保護性關稅政策,更進一步限制對中國先進芯片的銷售,同時亦都以高關稅限制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及太陽能產品入口。美國大搞貿易壁壘,並且發動加拿大和歐洲等國追隨,特別針對中國的電動汽車。

另一條平衡的主軸是美國針對中國的科技企業華為,發動盟友以國家安全為由,不要採購華為的5G產品,亦都限制向華為出售高端的手機芯片。

過去美國是自由貿易的鼓吹者,因為他在遊戲中獲得最大的利益。但自特朗普開始,就認為這場全球化遊戲不好玩了,因為美國不是最大得益者,結果就大力推動全球性的保護主義,令全球化名存實亡。菲莎研究所公布全球經濟自由指數,美國的官媒《自由亞洲電台》還對香港重奪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冷嘲熱諷,指香港的經濟自由持續下降,要保持警醒。

其實美國是破壞全球經濟自由的始作俑者,為何以西方的標準,香港的經濟自由度下降,還可以重奪世界第一?這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自由度跌得更厲害,以一句俗話形容,美國真是「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了。美國一個自由經濟的中學生,還好意思笑香港這個大學生?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改革摸著石頭過河

2024年10月16日 21:30 最後更新:21:39

特首李家超公布施政報告,開宗明義將主題定為「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將改革提升到相當重要的位置。這讓人想起鄧小平領導中國搞改革的標誌性名言:「摸著石頭過河」。這原是一句民間俗語,完整說法是「摸著石頭過河,踩穩一步,再邁一步」。

我們要改革社會的弊病,要改變一些官僚的陋習,甚至是整個社會要尋找新的發展道路,都是要有改革的思維。而內地改革開放已經做出了一個人類社會的巨大實驗,進行全面的經濟社會改革,最後獲得空前成功。而「摸著石頭過河」,就是當中的精髓,特點是進行漸進改革,不搞一步到位的激進改革。

回想香港回歸之初,比較大的改革是教育改革,但當時是採取較激進的手法,例如一步到位推行母語教育,失敗又馬上改變政策,變成認定了100多間英文中學,將中文中學打成二流中學,結果適得其反。另外是推出通識教育,事後亦被認為是失敗之作,現在已經撤銷,改為公社科。現屆政府汲取過去的經驗教訓,推出改革手法比較審慎,甚有「摸著石頭過河」的味道。

這次的施政報告有幾個例子,都體現了這種改革精神。

第一,取締劏房,緩急有道。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2021年提出,希望香港告別劏房,為香港定出一個宏觀政策目標。但如果採用冒進手法,一刀切取締所有劏房,結果就可能是等於將24萬劏房居民趕到私人市場,到時劏房的確消滅了,但原來的劏房戶可能馬上捱貴租,生活苦不堪言。

如今特首提出的取締方式,是訂出符合標準的「簡樸房」,是要有8平方米(約86方呎)面積,和必須有窗戶和獨立廁所,符合標準的才可繼續營運,不合標準的單位就要逐步取締。有人說「簡樸房」只是改了個名,玩文字遊戲,我認為並非如此。「簡樸房」標準最辣的是要有窗戶,就我了解,大多數舊樓的結構都是長方形,只是一面有窗,如果劃成8至10個單位,恐怕8成都不合有窗標準。所以簡樸房的標準不低,符合標準的房間見到天日,壓逼感較少,的確是比較適合居住。而不合資格劏房,亦不是一下子取締,而是逐步取締,這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第二是扶助樓市,穩住經濟。如果說香港的經濟改革,當然是要搞轉型升級,要搞創新科技,但是傳統的產業可否馬上放棄呢?過去金融和地產是香港兩大支柱產業,特首的施政報告並無放棄這些傳統產業。對於樓市,政府放寬購買第一個單位以外,甚至用公司名義登記的買樓人士,都可以和首次置業一樣享有7成按揭的比例,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放寬。

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買樓都是由家長幫扶,而不少家長都是希望自己亦登記作新購單位的部分業主,但這樣就變成了不是首次置業,不能享受7成按揭。現在放寬了,方便家長協助子女置業,會增加房屋的需求。

另一方面,政府亦放寬了投資移民,即時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規定,容許投資住宅物業,投資房地產獲計算入投資總額的上限是1000萬,這樣是可以有助豪宅的成交。房地產不是創新產業,但樓市穩定,對穩定經濟有重要作用,政府繼續幫扶。

至於金融業,就希望推動創新發展,例如成立黃金交易中心,以及透過和內地互換貨幣增加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流通量等等,都是推動金融業轉型升級。

另外,政府除了幫助大企業外,亦提出8項措施幫助中小企,容許「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借款企業,最多12個月「還息不還本」。政府希望中小企也轉型升級,但也不忘提出措施,幫他們捱過難關。

第三是吸納人才,做大做強。香港要推動創新產業,關鍵除了資金之外,就是人才。政府除了繼續大力投資創新產業之外,在吸納專才方面亦繼續推出一籃子的政策,包括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又例如擴大人才清單,加大推動八大中心所需的人才,亦都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認可大學名單,由本來13間合資格的海外頂尖大學,增加至198間; 又將高才通首個簽證限期由兩年延至3年等等。政府吸納人才,可謂不遺餘力,也不要少覷這方面的改革,未來香港創新發展的成敗,還要看香港有沒大人才。

總括而言,這份施政報告既推動香港走上改革創新之路,亦在保護傳統行業方面做了一定功夫。可說摸著石頭過河,推動香港穩紥穩打地踏上創新之路。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