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世界都在尋求經濟發展機遇,但英國有一個自殘政策,為全球各地的理財中心帶來商機。
英國首都倫敦曾經是全球富豪熱衷的定居地,但現在情況變了。英國脫歐、沒收俄羅斯富豪資產、政治充滿不確定性,加上稅制改革,正在推動外國富豪加速逃離倫敦,當中稅制改革影響最大。
今年3月,上屆保守黨政府任內,時任英國財政大臣侯俊偉宣布,從2025年4月起,取消非居民稅收制度。以前在這個非居民稅收制度允許在英國常住的外國富豪,不必為他們在海外賺取的收入或資本增值交稅,除非他們將錢匯入英國。這是一個對海外富豪離岸收益的免稅優惠,但侯俊偉提出的新稅收政策規定,在英國居住超過4年的個人,無論是否非居民,都要就他的海外收入繳納稅款。
這個政策是上屆保守黨政府制定,但是工黨政府上台之後無意改變,表示將繼續支持落實這個改革。這個對外國富豪海外收益徵稅的政策,既政治正確,有劫富濟貧的味道,亦有實際需要,因為脫歐之後英國的財政黑洞太深。工黨首相施紀賢抱怨上屆政府為他遺留一個財政爛攤子,自然很難取消這些增收稅款的建議。
不過,新稅收政策加速富豪外逃,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多國的理財顧問都收到大量來自英國富豪的居留諮詢,這些外國富豪都想逃離倫敦。
據《2024年亨利私人財富遷移報告》顯示,英國今年將預計會失去9500個富翁,2023年只是流失4200個,今年將會創下紀錄。而瑞銀發表的《2024年全球財富報告》更預測,到2028年英國可能會失去六分之一的富翁,成為失去最多富翁的國家。英國媒體報道,從上世紀50年代到本世紀2000年代,大批頂級富豪從非洲、亞洲、中東和歐洲大陸遷移至倫敦,然而近日這個趨勢開始逆轉,越來越多富翁逃離英國。
英國媒體訪問了印度億萬富翁普納瓦拉,他認為英國取消非居民稅收制度對英國非常不利,或許有少部分人會願意支付這筆稅款,但大部分人都不願意,他們會選擇逃離。
尼日利亞籍的富豪巴西姆更加表示,定居倫敦的體驗是奢侈和愉快的,但如今他要搬家了。對於超級富豪而言,保護家族財富以造福子孫後代的願望,遠遠超過了移居另一個國家的麻煩。如果繼續居留在英國,他將要繳付數百萬鎊的稅款。
英國這個自殘行動,為香港帶來機遇。據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今日聯合發布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在全球121個金融中心之中,香港總排名近日上升1位至第3位,在亞太區居首。其中在投資管理排名躍升至全球第一。
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蓬勃,2023年年底管理的資產規模較之前一年增長約2%至逾31萬億元,淨資金流入接近3900億元,按年大增逾3.4倍。大量富翁因為英國改稅制而逃離倫敦,香港要抓緊這個機遇,努力做好宣傳拉客。香港並無資產增值稅,亦無遺產稅,利得稅率16.5%,稅制簡單透明,本來已經較倫敦優勝。加上香港不會對並非源自香港的收入徵稅,這個正好解決了富翁逃離倫敦的問題。
英國新一屆工黨施紀賢政府改弦更張,聚焦經濟,英國外相林德偉本周將會訪華,尋求和中國重修舊好,改善經貿關係。但英國政府礙於財政黑洞太大,難以扭轉加稅的建議,這就等如在國際理財中心業務上讓競爭對手半臂,香港就不要客氣了。
盧永雄
國家發展去到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就要親自出馬來推一把。
習近平主席周一(2月17日)在北京出席民營經濟座談會。習主席在聽取企業家發言後發表講話。習主席話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他亦提到,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民營企業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神。
中央搞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深受各方關注。外國觀察家就要研究中國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舉行這個座談會,股票投資者就留意有哪些企業家出席。在這場座談會,可以看出中央的一些基本思路。
第一, 撐民企。2018年中央已舉辦過民企座談會,當時海外經常傳出謠言,指中國要搞「國進民退」,民營企業將不會再有發展空間。那次民企坐談會是從肯定民營企業地位、給企業家吃「定心丸」的角度,主要對象是對內。今次搞民企座談會的背景是內地經濟正在經歷轉型升級階段,國際上面對特朗普再開打貿易戰,搞民企座談會既對內亦對外。央視網有關新聞的標題是:「習近平: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展身手正當其時」。央視點出習主席講話的要點,既為民企打氣,亦號召民營企業家要胸懷報國志、愛拼才會贏,做大做強,為中國應對美國打壓,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作更大貢獻。
第二, 撐新經濟。美國面對中國的競爭,要用盡一切方法打壓中國,而中國的回應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大力發展經濟,特別是要發展高增值的創新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回看這次與會的民營企業家數量很多,但央媒只公布了14個企業家的名字,當中來自傳統產業的只有兩個,包括做農業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以及做乳業的飛鶴集團董事長冷友斌,其餘的基本是來自各種各樣的新興行業。
2018年參會企業主要集中在高端製造領域,2025年參會企業在中國大力推動的新興行業,包括中國領先世界的新能源(寧德時代、正泰)、全球銷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車(比亞迪、小米)、最近出了位的人工智能(深度求索)、搶佔世界第一的機器人(宇樹科技)、獨樹一幟的消費電子(華為、小米)、全力追趕的半導體(韋爾半導體)、雄霸一方的互聯網(阿里、騰訊)等領域。
中央力推新經濟的態度相當明顯,但亦加入部分傳統產業的代表,以表示對傳統產業特別是農業和影響民生的食品製造業的重視,以免有不平衡的感覺。
第三,撐股市。過去十年,美國透過央行印鈔以及政府大量支出,撐起經濟,搞活股市。而中國就埋頭苦幹,發展大量新興產業,例如走上世界第一位的新三樣即太陽能、電動車以及鋰電池等,這創新行業做出很好的成績,但中國股市由於資金供應偏緊而比較呆滯。
特朗普上台,中美貿易戰開打,金融戰也是其中一個領域,內地與香港股市太弱,既暴露了被敵人狙擊的空間,亦挫傷了國民的信心。所以從去年9月底,特朗普上台的形勢明朗化後,中央就接連推出撐經濟、挺股市的措施。
外國投資者過去認為中國科技落後於美國,認為中央不支持民企,所以認為中國科技股對美國要有折讓。
中央台播影的領導人片段要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審批,鏡頭所見習主席多人握手鏡頭,其中一個是與DeepSeek的年輕創辦人梁文鋒握手的畫面。DeepSeek一雷天下響,帶動西方投資界重新評估中國科技股的發展潛力,認為過去中國科技股對特別是美股的大幅折價並不合理。習主席挺DeepSeek,就是為中國一眾人工智能股打氣。
中央對出席座談會的發言者亦是精挑細選,包括老中青三代新產業的領軍人物,年長的包括華為任正非,中年的有比亞迪王傳福、小米雷軍、上海韋爾的虞仁榮,青年的就有做機械人的宇樹科技王興興。這些發言者都是中國創新產業主軍,部分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央突出了他們在相關行業的領軍地位。
另外有出席座談會的如阿里巴巴的馬雲,一度傳聞他的公司受打壓,但如今見到他出席座談會,大家都會再重新評估阿里巴巴的價值。
中央撐股市亦是撐經濟,是對美國這場博弈中的重要一環。
總的來說,在如今中美短兵相接的敏感時刻,習主席開這個座談會力撐民營經濟,可以說是適得其時。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