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國自殘 香港有機

博客文章

英國自殘 香港有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英國自殘 香港有機

2024年10月14日 20:22 最後更新:23:08

現在全世界都在尋求經濟發展機遇,但英國有一個自殘政策,為全球各地的理財中心帶來商機。

英國首都倫敦曾經是全球富豪熱衷的定居地,但現在情況變了。英國脫歐、沒收俄羅斯富豪資產、政治充滿不確定性,加上稅制改革,正在推動外國富豪加速逃離倫敦,當中稅制改革影響最大。

今年3月,上屆保守黨政府任內,時任英國財政大臣侯俊偉宣布,從2025年4月起,取消非居民稅收制度。以前在這個非居民稅收制度允許在英國常住的外國富豪,不必為他們在海外賺取的收入或資本增值交稅,除非他們將錢匯入英國。這是一個對海外富豪離岸收益的免稅優惠,但侯俊偉提出的新稅收政策規定,在英國居住超過4年的個人,無論是否非居民,都要就他的海外收入繳納稅款。

這個政策是上屆保守黨政府制定,但是工黨政府上台之後無意改變,表示將繼續支持落實這個改革。這個對外國富豪海外收益徵稅的政策,既政治正確,有劫富濟貧的味道,亦有實際需要,因為脫歐之後英國的財政黑洞太深。工黨首相施紀賢抱怨上屆政府為他遺留一個財政爛攤子,自然很難取消這些增收稅款的建議。

不過,新稅收政策加速富豪外逃,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多國的理財顧問都收到大量來自英國富豪的居留諮詢,這些外國富豪都想逃離倫敦。

據《2024年亨利私人財富遷移報告》顯示,英國今年將預計會失去9500個富翁,2023年只是流失4200個,今年將會創下紀錄。而瑞銀發表的《2024年全球財富報告》更預測,到2028年英國可能會失去六分之一的富翁,成為失去最多富翁的國家。英國媒體報道,從上世紀50年代到本世紀2000年代,大批頂級富豪從非洲、亞洲、中東和歐洲大陸遷移至倫敦,然而近日這個趨勢開始逆轉,越來越多富翁逃離英國。

英國媒體訪問了印度億萬富翁普納瓦拉,他認為英國取消非居民稅收制度對英國非常不利,或許有少部分人會願意支付這筆稅款,但大部分人都不願意,他們會選擇逃離。

尼日利亞籍的富豪巴西姆更加表示,定居倫敦的體驗是奢侈和愉快的,但如今他要搬家了。對於超級富豪而言,保護家族財富以造福子孫後代的願望,遠遠超過了移居另一個國家的麻煩。如果繼續居留在英國,他將要繳付數百萬鎊的稅款。

英國這個自殘行動,為香港帶來機遇。據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今日聯合發布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在全球121個金融中心之中,香港總排名近日上升1位至第3位,在亞太區居首。其中在投資管理排名躍升至全球第一。

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蓬勃,2023年年底管理的資產規模較之前一年增長約2%至逾31萬億元,淨資金流入接近3900億元,按年大增逾3.4倍。大量富翁因為英國改稅制而逃離倫敦,香港要抓緊這個機遇,努力做好宣傳拉客。香港並無資產增值稅,亦無遺產稅,利得稅率16.5%,稅制簡單透明,本來已經較倫敦優勝。加上香港不會對並非源自香港的收入徵稅,這個正好解決了富翁逃離倫敦的問題。

英國新一屆工黨施紀賢政府改弦更張,聚焦經濟,英國外相林德偉本周將會訪華,尋求和中國重修舊好,改善經貿關係。但英國政府礙於財政黑洞太大,難以扭轉加稅的建議,這就等如在國際理財中心業務上讓競爭對手半臂,香港就不要客氣了。

盧永雄

西方國家對外國指手劃腳的日子,應該走到盡頭了,因為他們自己已經完全喪失道德高地。

英國政府最新發表《香港半年報告》,雖然以英國這種高高在上的取態而言,該報告對香港並非一面倒批評,報告結論部分表示,香港保留經濟、貨幣和金融領域的自治權,香港普通法和司法制度繼續獨立裁決民事、商業和刑事案件。但《報告》仍然就香港的政治問題意見多多,聲稱《香港國安法》繼續侵犯香港和海外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又批評香港對異見人士和新聞自由持續打壓,揚言關注黎智英、民主派人士及《立場新聞》記者遭到政治檢控等等。

英國政府這份報告,充斥著陳詞濫調,但是放在特朗普重新執政的年代,卻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味道。英國無視特朗普放火,卻在管香港點燈。

第一,政治自由。英國政府報告指,香港對黎智英和泛民主派人士的檢控,影響政治自由。但是美國對政治自由的殺傷,比香港嚴重得多。2021年1月,特朗普支持者不接受特朗普選舉失敗,衝到美國國會山騷亂,結果其中一個主要煽動者、極右團體「驕傲男孩」領袖塔里奧(Enrique Tarrio),他雖然不在現場,但是就被判處22年的監禁。到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之後,就馬上特赦了塔里奧,塔里奧出獄之後聲言要「報復」,話「驕傲男孩」未來將「一如既往」。

這個事件邏輯上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塔里奧這班人,就好像香港的激進分子一樣,他們發表的言論煽動暴力,意圖顛覆政府,最後受到法律制裁,但美國激進份子受到的刑罰,遠比香港的同類高。這就是拜登政府的理念。第二個可能是,這班人暴力示威有理,只是受到政治檢控,所以應該特赦他們,這就是特朗普政府的理念。不知英國政府認為如何分析美國的事態?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政治檢控塔里奧、支持他報復?

第二,學術自由。英國政府的報告認為,香港實施《國安法》令學術界失聲。但現實上真正失聲的是美國的學術界,其中被針對的焦點是哥倫比亞大學。哥大被特朗普認定為反猶份子的溫床,特朗普2.0開始後,就向哥大開刀。在3月8日,哥大一個巴勒斯坦裔的研究生馬哈茂德·哈利勒被美國移民部門拘捕,哈利勒曾參加反對以色列出兵加沙地的抗議活動。

哈利勒其實已經擁有綠卡,有美國的永久居留權,他的妻子是美國公民,而且已經懷孕8個多月。但美國白宮和國土安全部回應哈利勒被拘捕時說,「哈利勒支持恐怖組織」,美國將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美國正尋求將哈利勒驅逐出境。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面警告,今後還有很多像哈利勒這樣支持恐怖分子和反猶太的人,會被捕並遭到驅逐。香港何曾驅逐永久居民?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逼害哈利勒?

哥倫比亞大學更是特朗普開刀的對象。3月初,特朗普政府暫停向哥大提供4億美元的聯邦資金,透過關水喉壓逼哥大要接受政府的管控措施,結果哥大在3月21日跪低,在一份備忘錄裡默許了幾項政府的要求,包括推進在校園裡面禁止戴面罩的計劃,賦予安全官員在校園的逮捕權,任命一名新的高層管理人員主管提供中東研究課程的院系等。

特朗普政府要求哥大將有很多學生示威的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置於「學術接管」之下至少5年,剝奪教職員工的控制權。「學術接管」是極罕見舉措,指大學管理層通過任命院系外的教授或管理人員接管該院系、修復運轉失常院系。英國《路透社》評論說,美國政府提出這樣的要求是「聞所未聞」。

特朗普是赤裸裸地進行學術審查,連英國的通訊社都提出批評,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干預哥大學術自由?

第三,新聞自由。英國政府報告將香港按《國安法》檢控作出煽動的新聞媒體,侵犯了新聞自由。但在美國,即使媒體不作出煽動,只要不服從政府的指令,記者的新聞自由就會大受干擾。特朗普政府將墨西哥灣改稱為美國灣,《美聯社》不跟隨改變,特朗普就禁制美聯社進入白宮和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採訪,干擾新聞自由的動機昭昭明也。英國政府有批評嗎?

第四,法治。英國政府報告批評香港法治受損。真正無法無天的是美國,不單可以讓一個犯重罪的人出任美國總統,還可以不理法庭判決特赦重犯。這還不止,更要去逼迫律師。美國的頂級法律事務所「寶維斯法律事務所」(Paul Weiss)被認為支持拜登政府,為民主黨議員服務,特朗普就將矛頭指向它。特朗普在3月14日發布行政命令,懲罰曾經任職這個事務所的律師波梅蘭茨和寶維斯事務所,下令剝奪寶維斯員工的任何政府安全許可,限制該律師事務所進入聯邦大樓,並採取措施撤銷政府與該律師事務所及其客戶的合約。

寶維斯事務所去年的營收有26.3億美元,特朗普的命令意味著包括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以及環球資產管理公司阿波羅全球管理等,不能夠再成為該事務所的客戶,事務所將會蒙受重大損失。結果寶維斯事務所的一把手卡普跪低,走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達成協議。

結論是,英國對香港指手劃腳,但美國的情況比香港差一百倍,英國卻噤若寒蟬。奉勸大英帝國一句,在如今混亂的世道,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不要再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說三道四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