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許多人都會養寵物,其中人見人愛的狗狗就佔很大比例,所以平日放狗是不少人生活中重要一環。
不過,HOY TV《一線搜查》最近就收到市民報料,指受大眾歡迎的啟德車站廣場寵物共享公園,發現有很多狗隻的大小二便;加上主人沒有自律清潔地方,令區內環境衛生出現問題,街坊們都非常苦惱。
點擊看圖輯
狗隻隨地便溺問題嚴重,估計是因為多了狗主慕名而來啟德寵物共享公園但又無自行清潔地方。(《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寵物共享公園使用者兼狗主馮小姐分享自己放狗時會自律清理狗狗便溺。(《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現場可見許多柱位都有疑似狗狗的小便痕跡,記者又觀察到主人清理便痕時不夠徹底。(《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公園現場見到部分狗糞收集箱不能打開蓋,極不便狗主使用。(《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九龍城區議員張景勳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指收到街坊不時在公園踩到狗狗排泄物的投訴。(《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張議員期望康文署或政府可以加強一些提醒狗主處理排泄物的告示。(《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最近有市民投訴啟德車站廣場的寵物共享公園範圍有很多狗隻大小二便,嚴重影響社區衛生。(《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狗隻隨地便溺問題嚴重,估計是因為多了狗主慕名而來啟德寵物共享公園但又無自行清潔地方。(《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寵物共享公園使用者兼狗主馮小姐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分享她平時外出放狗一定會帶備一支清水同拾便袋,以便狗狗隨地便溺時立即清理。對於狗隻隨處便溺的情況,馮小姐坦言:「其實都多,因為有啲狗主乜都無帶,就咁帶隻狗嚟散步,主人唔執就就咁喺地下。」她補充,狗狗隨處便溺最嚴重的情況為假日日子,除了區內居民,因為放假而到此放狗,都多了區外人慕名而來啟德,就多了很多主人帶狗狗來;馮小姐又指草地會特別多大小二便遺留。
寵物共享公園使用者兼狗主馮小姐分享自己放狗時會自律清理狗狗便溺。(《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除了狗主不夠自律外,馮小姐亦指出寵物公園內的配套設施不足,更出現日久失修的情況。現時香港有40多個寵物共享公園,康文署安裝了方便寵物和主人的基本配套設施,同時亦訂立了使用者守則,以免滋擾其他使用者。就寵物公園處理大小二便設施的數量問題,馮小姐就認為數量並不足夠,而且距離上不夠友善,狗糞收集箱要走一段路才有一個;加上寵物公園的清潔工人不是「常駐」,覺得如果有多些清潔工做清潔會比較好。
現場可見許多柱位都有疑似狗狗的小便痕跡,記者又觀察到主人清理便痕時不夠徹底。(《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記者親身到啟德車站廣場寵物共享公園視察,發覺現場許多柱位都有疑似小便的水跡,相信就是狗狗的小便漬;而且發現不少主人清理小狗便漬時並不徹底。另外,又見到狗糞收集箱亦不多,位置都比較偏遠。記者嘗試開啟就近的狗糞收集箱,無奈發現部分的收集箱都是壞的,完全不方便狗主棄置垃圾。
公園現場見到部分狗糞收集箱不能打開蓋,極不便狗主使用。(《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九龍城區議員張景勳向《一線搜查》表示,因為部分狗主沒有自行清潔,有不少長者和家長都說有時在這個寵物公園都會踩到狗狗的排泄物;小朋友經常出入玩耍的公園範圍都容易踩到排泄物。張議員指特別是晚上時間,當小狗四處跑去排泄時,主人未必看得清楚,所以很依靠狗主們自律地清理狗狗的排泄物。張議員補充,啟德車站廣場一期及二期範圍大,雖然有狗糞收集箱,但數量不多又不方便主人使用;他希望往後能在重點位置擺放更加多糞便箱。
九龍城區議員張景勳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指收到街坊不時在公園踩到狗狗排泄物的投訴。(《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張議員認為除了教育方面,也建議康文署或政府可以成立宣傳大使。因為公園非常大,週末和假期都很多狗主來放狗,如能在這些日子中加強教育的工作, 相信可以改善環境。他又期望場地上能增加切身的勸喻工作或作出檢控,以增強阻嚇性。
張議員期望康文署或政府可以加強一些提醒狗主處理排泄物的告示。(《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最近有市民投訴啟德車站廣場的寵物共享公園範圍有很多狗隻大小二便,嚴重影響社區衛生。(《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一線搜查》: 462集
西貢一向被譽為「香港後花園」,不少市民都會趁放假前往放鬆身心,其中在西貢灣景街更有不少餐廳設置了露天座位,成為當地特色之一。
影片截圖
然而要擺放露天座位需先經食環署審批,有餐廳甚至申請多年仍未獲批,但為了增加客源,仍冒著被罰款的風險去做。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有關部門應該要與時並進,改善思維,彈性處理審批。
影片截圖
申牌要100%業主同意 1人長居外國沒法聯絡
「西頁有咁大個好處,點解政府唔大力推動呢?」餐廳負責人潘小姐向《一線搜查》表示,近年生意難做,自通關後不少市民北上或外遊,現時西貢不少店舖已經空置。自己為了增加客源亦增設了露天座位,沒料到審批卡關多次,令她相當無奈。
潘小姐。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冒罰款風險設露天座位 餐廳負責人:唔擺出嚟冇生意
依足程序入紙申請,換來的竟是無了期的等待,而面對生意困難,潘小姐決定冒著被罰款的風險去做。「西貢嘅特色就係要坐出面,會有好多人帶動物嚟,但特點係你要坐出面(露天座位)。食環署唔會俾你帶住狗仔坐室內,佢哋係一定會坐出面。所以如果冇咗露天座位係非常之影響生意,嗰啲人唔會睇你間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她坦言擔心食環署巡查罰款,令收入難以估計,更擔心會被停牌,「但你唔擺出嚟又冇生意,你影響到人哋收入㗎嘛,我冇錢又點可以畀啲人(員工)嘅人工呢?」
議員倡縮短流程 推短期牌照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指出,現時申請露天座位的流程相當複雜,業者需要畫相關圖則,向食環署交表格申請,食環署收到後會再傳予相關的6個部門跟進,包括消防處、地政署、屋宇署、規劃署、民政事務處,並透過民政事務處向地區作出諮詢。
影片截圖
她指出,對商舖而言,要取得樓上所有業主同意相當困難,部分業主未必能夠聯絡上。如果因此導致經營困難結業的話,除了街上又多一至兩間的空置舖位,亦造成員工失業問題。方國珊認為有關部門應該要與時並進,改善思維,彈性處理審批。她建議除了可以縮短流程外,亦可考慮用電子化,而遇到並非100%業主同意的案例,可以嘗試批出為期半年或一年的短期牌照,給予餐廳試行的機會,若果期間未有接獲投訴則可繼續經營。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食環署:無申請4年仍未有結果個案
食環署回應《一線搜查》時就指,在2024年共接獲128宗有關西貢區內餐廳露天座位涉嫌阻街的投訴,同期就有關食肆負責提出31宗檢控。
影片截圖
根據紀錄,現時西貢灣景街有3所食肆正提出設置露天座位的申請,均在2023年及2024年提出,並沒有申請4年仍未有結果的個案。就上述3宗個案,其中兩個申請人已獲告知未符合相關發牌條件,現正待申請人修訂申請,餘下一宗則在2024年提出申請,署方已發出發牌條件通知書,待申請人履行各項條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發言人又指,署方會不時審視情況,以進一步優化食肆設置露天座位的申請程序。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