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暢享薈」安老院與香港「進優生活」合作,為港人打造了一個綜合性安老社區,在院內設「港人專區」,為港人「北上養老」提供另一個選擇。
佛山市暢享薈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呎,設有326個床位,當中有近2萬平方呎花園。(機構提供圖片)
港人北上養老成了近年的新趨勢。社會福利署2日宣布,「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由6日起新增兩間內地養老院為認可服務機構,其中一間是位於佛山的「暢享薈」安老院,其與香港私營安老服務機構「進優生活」合作,為港人打造了一個綜合性安老社區,在院內設「港人專區」,為港人「北上養老」提供另一個選擇。
點擊看圖輯
佛山市暢享薈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呎,設有326個床位,當中有近2萬平方呎花園。(機構提供圖片)
若揀選有小花園私人使用的二人房間,每位入住長者在社署資助以外,每月加收約$1200的升級房租金。(機構提供圖片)
北上養老計劃延伸至佛山,長者可揀選的房間類型更多。(機構提供圖片)
暢享薈除標準2人房外,還設39間有露台的房間,另有14間附有花園陽台的房間。(機構提供圖片)
暢享薈內設有藥房,儲存入住長者所需要服用的藥物,由職員按時同一派發予長者服用。(機構提供圖片)
暢享薈設有國粹研究所,讓長者閒時可與同伴打麻雀。(機構提供圖片)
院內還特設棋牌室、國粹研究所,提供麻雀、書法等活動。(機構提供圖片)
院內還特設棋牌室、國粹研究所,提供麻雀、書法等活動。(機構提供圖片)
院內還特設棋牌室、國粹研究所,提供麻雀、書法等活動。(機構提供圖片)
暢享薈院長楊志仙(左)及進優生活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志育(右)。(機構提供圖片)
若揀選有小花園私人使用的二人房間,每位入住長者在社署資助以外,每月加收約$1200的升級房租金。(機構提供圖片)
北上養老計劃延伸至佛山,長者可揀選的房間類型更多。(機構提供圖片)
位處佛山南海羅村的「暢享薈」,樓高8層,建築面積超過12萬呎,於2021/22年度啟用,共提供326個床位。而當中已為港人預留了約200個護理安老宿位,其中4、7、8樓更為「港人專區」,方便港人長者更快適應院舍生活。
暢享薈除標準2人房外,還設39間有露台的房間,另有14間附有花園陽台的房間。(機構提供圖片)
(機構提供圖片)
透過「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北上養老的港人長者,政府將提供全額資助,包括食宿、護理服務、個人照顧費用及基本醫療費用,港人長者只需負擔個人消耗品(如尿片、導管等)、醫療及活動費支出即可。而根據香港政府相關政策,政府將向入住暢享薈的合資格港人長者,全額資助標準2人房間(面積約270呎)其中一個床位的費用。長者亦可繳付不同金額提升房型。
暢享薈內設有藥房,儲存入住長者所需要服用的藥物,由職員按時同一派發予長者服用。(機構提供圖片)
暢享薈設有國粹研究所,讓長者閒時可與同伴打麻雀。(機構提供圖片)
暢享薈除標準2人房外,還設39間有露台的房間,另有14間附有花園陽台的房間。各款房間均設有獨立廁所,亦有洗衣機、水機、感應燈等設備;床身則採用四摺床,方便坐在床上活動。院內還特設棋牌室、國粹研究所,提供麻雀、書法等活動,更有面積達2萬呎的露天花園。另外,院舍設有粵菜酒樓,可讓探訪的家人與長者一同到酒樓用餐共享天倫,平時長者亦可在房內遙距點菜外賣,在房內享用。
院內還特設棋牌室、國粹研究所,提供麻雀、書法等活動。(機構提供圖片)
院內還特設棋牌室、國粹研究所,提供麻雀、書法等活動。(機構提供圖片)
院內還特設棋牌室、國粹研究所,提供麻雀、書法等活動。(機構提供圖片)
暢享薈設有醫護中心,入住長者可免診金診症,包括每周5次西醫,及2次中醫,康復醫生亦可每日提供1次免費診治,包括針灸、推拿、艾灸等。另外,暢享薈與周邊醫療單位合作,包括只需10分鐘車程的二甲醫院佛山市南海區公共衛生醫院、佛山市南海區第七人民醫院、南海桃苑康復醫院,如遇上嚴重情況,亦可盡快入院接受更詳細的診治。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亦只需要1小時內的車程,該院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其中一間獲政府認可的醫療機構,長者可使用醫療券支付門診醫療費用。
機構提供圖片
暢享薈院長楊志仙表示,有幸成為港府揀選的試點,期待為港人提供優質的安老服務。進優生活行政總裁陳碩暉表示,十分期待是次合作結合兩個養老機構的強項,共同推進兩地養老服務領域交流合作與優勢互補。
暢享薈院長楊志仙(左)及進優生活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志育(右)。(機構提供圖片)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一名日本男性因沒有穩定工作遲遲未能組織家庭,加上自己需獨力照顧有認知障礙症的母親,他指自己屬於社會上的「弱勢男性」,並詢問「誰能來拯救自己」。
有經濟學碩士學位 卻未能成為專職教師
改名日本男子在首都圈的兩所大學擔任兼職講師。他擁有經濟學碩士學位,曾多次發表論文並在學術會議上發布成果,但始終未能成為專職教師。
「即使進入最後一輪選拔,也是其他人被選中,這種情況在30至40多歲時曾發生過兩三次。我在國外的大學當過客座教授,也擁有指導學生的經歷……」
AP圖片
住父母家 需照顧患認知障礙症母親
他每周上5節課,加上在專科學校的集中授課,年收入250萬日元左右(約13萬港元)。由於從4月開始課時將減少,預計收入將減少大約80萬日元。但是,他上研究生院博士課程時的助學貸款還有200萬日元有待償還。
他住在父母家裡,不用付房租,但八年前母親得了認知障礙症。被認定「需要一級護理」的母親,每周可以享受兩次日托服務和一次兩天一夜的短期托養服務。但是,由於無法依靠別人來護理母親,他周末和夜間很難外出。原本用來補貼生活費、受市民團體委托的講座也無法再進行。學術會議本是與其他研究人員建立人脈的機會,現在也無法再參加。
姊弟責怪洞察不到父親病情
「我想,母親明明知道自己得了認知障礙症,為什麽能做的事情卻做不了呢?有時我甚至會怒吼。」
照顧母親是一種長期的壓力,但他與原本可以分擔的姐姐和弟弟卻處於斷絕關系的狀態。
十多年前,他父親被診斷出癌症時,姐姐和弟弟責怪與父母同住的他「為何沒有注意到」病情。父親去世後,圍繞遺產繼承問題,他被姐姐和弟弟要求離開父母家。
示意圖
「我想,姐姐和弟弟認為我一邊當著兼職講師一邊住在父母家,是靠父母養活或者一直遊手好閒,所以爆發了不滿吧。」
兩人都知道母親得了認知障礙症,但沒有幫忙,而是由這名男子一手承擔護理工作。
聲稱沒有穩定工作找不到結婚對象
「如果我有配偶或孩子,可能還會互相幫助。但是,我沒有結婚。」他並不想一直單身。20年前,他曾參加了兩年左右的相親活動,「進展不順的理由總是一樣的,歸根究柢還是沒有穩定工作。」
母親的認知障礙症症狀每天都有波動。「即使我很努力,她的症狀也不會好轉。可能這種狀況還會持續很多年。」不知道假牙放在了什麽地方之類的小事,也會在精神上把他逼入絕境。
存款很少 無法送母親入住護理機構
雖然想過早晚讓母親入住護理機構,但因為存款很少,經濟上有困難。買東西或散步的時候,看到母親和鄰居聊天的樣子,心中也會猶豫,覺得將她送入護理機構「也許會剝奪她的樂趣」,所以還不能下定決心。
示意圖
中老年男性困境易被忽視
關於「弱勢男性」的定義,作家托伊安娜列出了16個類別,上述男子屬於其中的「護理者」和「非正式員工」。
他每周會去做一次針灸,與針灸師聊天以及在社交媒體上與朋友交流成為他的精神慰藉。有人對他說「你真不容易」,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安慰。
但是,他有時也有這樣的感覺。「與女性的貧困相比,像我這樣陷入困境的中老年男性的實際狀態,社會上應該沒有多少人認識到吧?」
日本正在推動「多重支援體制建設事業」,以幫助那些不管處於什麽狀況和年齡、面臨著僅靠一個支援機構難以解決問題的人們。
在這名男子居住的地方,政府也設有諮詢窗口,但他從未利用過。因為他覺得,「我說了也沒人會理我。」
「今後像這名男子一樣的人可能會增多。」專門研究「冰河期世代」(即一般指出生於1970至1982年,經歷了日本1993至2005年「就業冰河期」的一代人)問題的日本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下田裕介警告。
示意圖
因經濟狀況放棄結婚 單身者居多
冰河期世代的主體,現在是40多歲,年紀大一些的是50多歲的中壯年。這些人今後將面臨照顧父母的問題。
正式員工的道路走不通,只能以非正式員工身份工作。經濟上沒有積蓄,還要照顧父母……對於冰河期世代來說,這名男子的經歷絕非個別例子。
據下田介紹,冰河期世代與泡沫一代(一般指1986至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參加工作的一代人)相比,正式員工的實際工資水平每月低7萬至8萬日元,儲蓄不足100萬日元人群的比例也較高。由於經濟原因而放棄結婚的人不在少數,單身者居多也是一大特點。
建議國家及行政部門營造環境與提供支持
下田認為,當務之急是國家和行政部門營造環境和提供支持,以便這些人既能照顧父母又能兼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