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調查指僅7.2%受訪者準確知道何謂「剩食」

社會事

調查指僅7.2%受訪者準確知道何謂「剩食」
社會事

社會事

調查指僅7.2%受訪者準確知道何謂「剩食」

2024年05月30日 17:24 最後更新:18:32

香港都會大學進行一項關於「市民對處理剩食的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只有7.2%受訪者能準確知道何謂「剩食」,即未過期、可安全食用的剩餘食物。

調查於本月8日至27日透過網上問卷形式進行,合共收集567份問卷。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即57.7%受訪者表示不知道甚麼是「剩食」;有61.9%受訪者不知道「剩食」與「廚餘」的分別,只有6%的受訪者可以作出準確的理解。都會大學社會科學系陳緯樑表示,研究結果反映香港市民需要對「剩食」作更多了解。

剩食指未過期、可食用的食物。(巴士的報記者)

剩食指未過期、可食用的食物。(巴士的報記者)

 另外,調查亦發現當家中有多餘的食物,只有約2成受訪者或家人會捐贈給食物回收機構;而「沒有相關資訊」及「沒有方便的收集點」分別佔60.3%及56.8%,是大部份受訪者未曾參與捐贈食物的主要原因。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為推廣惜食文化,由即日起至下月5日,惜食堂舉辦首屆《世界惜食週》,活動期間剩食回收點將增加至200個,遍佈全港18區,以鼓勵市民捐出仍可安全食用的剩餘食物。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區詩敏在活動啟動儀式表示,廚餘佔本港都市固體廢物的3成,捐食物除了可以幫助有需要人士,亦可以減少廢物量,希望繼續透過惜食文化推動源頭減廢。

往下看更多文章

調查:逾4成受訪貧困戶曾為慳錢而捱餓

2024年08月13日 11:47 最後更新:15:58

有調查發現,超過4成受訪的領取綜援或低收入等貧困家庭,曾因節省開支而捱餓,亦無法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營養。部分受訪者對糧食安全的認識不足,對食物標籤關注度低。

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慈善環保團體「食德好」於上月進行「社區糧食安全狀況調查」,以問卷形式訪問509名居住於葵青及深水埗區,領取綜援人士、殘疾人士和低收入家庭等弱勢群體,結果顯示近33%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曾因經濟困難而減少用餐次數,超過4成曾因節省開支而挨餓,接近4成人士曾擔心家中食物不充裕。

食德好FB圖片

食德好FB圖片

至於營養攝取方面,有超過46%受訪者無法每日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主因是食品價格過高。有77%的受訪者表示,在選擇食物時最重視價格因素,有超過6成受訪者不關注,或只會間中關注食物標籤。

食德好FB圖片

食德好FB圖片

食德好項目經理盧珏珊表示,調查數據反映當前經濟壓力對基層市民的飲食習慣造成主導影響,不少個案為節省金錢,不得不選擇價格低廉但營養價值較低的食物,衍生營養不良和影響健康,情況令人擔憂,各界需要正視,並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團體建議政府要設立針對弱勢群體的營養食物援助計劃,包括考慮以免費和補貼形式資助有需要人士購買營養食品,亦要優化食物標籤及營養標示制度,讓基層更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