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 逾2500參展商推多主題產品助業界抓緊潮流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 逾2500參展商推多主題產品助業界抓緊潮流

      2024年11月13日 19:40 最後更新:20:48

      隨著美容行業的持續增長,由亞太區美容展有限公司主辦的亞太地區頂尖美容商貿盛會,呈獻當今美容行業最創新的產品、服務、技術及市場趨勢,為業界人士提供更全面的體驗。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呈獻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潮流預測,促進業界緊密聯繫。巴士的報記者攝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呈獻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潮流預測,促進業界緊密聯繫。巴士的報記者攝

      亞太區美容展(Cosmoprof Asia)於今日(13日)至15日在會展中心舉行,重點展示創新技術和產品發佈,今年有來自47個國家及地區逾2,500家參展商,其中89%來自香港以外地區,向預計超過 80,000名參觀人士展示最新產品和服務。

      更多相片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呈獻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潮流預測,促進業界緊密聯繫。巴士的報記者攝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呈獻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潮流預測,促進業界緊密聯繫。巴士的報記者攝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呈獻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潮流預測,促進業界緊密聯繫。巴士的報記者攝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呈獻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潮流預測,促進業界緊密聯繫。巴士的報記者攝

      Barry Warrington。巴士的報記者攝

      Barry Warrington。巴士的報記者攝

      「EnergyLounger」能量躺椅。巴士的報記者攝

      「EnergyLounger」能量躺椅。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負責人。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負責人。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已是第五次參展。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已是第五次參展。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已是第五次參展。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已是第五次參展。巴士的報記者攝

      「Eternal Group」開設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製作香水配件。巴士的報記者攝

      「Eternal Group」開設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製作香水配件。巴士的報記者攝

      「Eternal Group」開設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製作香水配件。巴士的報記者攝

      「Eternal Group」開設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製作香水配件。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呈獻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潮流預測,促進業界緊密聯繫。巴士的報記者攝

      亞太區美容展回歸,呈獻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潮流預測,促進業界緊密聯繫。巴士的報記者攝

      參展商「EnergyLounger」主推科技美容,帶來能量躺椅,通過提供全身紅色和近紅外光治療設備,增強肌肉恢復並減輕關節疼痛,同時還能改善皮膚健康,整個過程僅需要約20分鐘,自己在家都能做,受眾群體一般是健身、Spa、老人家等等。

      Barry Warrington。巴士的報記者攝

      Barry Warrington。巴士的報記者攝

      「EnergyLounger」能量躺椅。巴士的報記者攝

      「EnergyLounger」能量躺椅。巴士的報記者攝

      負責人Barry Warrington表示,他們去年亦有參展,認為亞太區美容展可以讓商品有很大程度的曝光,因為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顧客,面向極大的市場。

      韓國品牌「ICOSKOREA」今年已是第五次參展,負責人稱目前的潮流是「抗衰老」(ANTI-AGING),因此今次帶來不少針對改善髮質、呵護頭髮的產品,目標群體主要是中國、泰國顧客,對歐洲市場亦有一定的研究。負責人表示,無論是顧客群體還是產品發展都有了極大的變化,相比起十年前,現在有更多人來參加美容展,特別是中國的客人,同時,美容公司亦層出不窮,發展迅速。

      「ICOSKOREA」負責人。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負責人。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已是第五次參展。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已是第五次參展。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已是第五次參展。巴士的報記者攝

      「ICOSKOREA」已是第五次參展。巴士的報記者攝

      有見香水市場近年迅速攀升,亞太區美容展特意特意於展場不同區域舉辦與香水相關活動,有品牌管理公司「Eternal Group」開設香水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如何使用自己喜愛的香氣直接融入配件中,打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香水配件。

      「Eternal Group」開設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製作香水配件。巴士的報記者攝

      「Eternal Group」開設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製作香水配件。巴士的報記者攝

      「Eternal Group」開設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製作香水配件。巴士的報記者攝

      「Eternal Group」開設工作坊,讓參加者學習製作香水配件。巴士的報記者攝

      「可持續發展」是亞太區美容供應鏈展(Cosmopack Asia)主要主題。今年的展會通過特別活動,突出最具環保意識的參展商和產品。展會與技術顧問合作,從參展商中挑選出提供優質可持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並將其納入專屬的可持續發展電子書,以幫助品牌、媒體和製造商尋找創新的可持續方案。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男士美容市場在近年來迅速發展,男士護膚、化妝及個人護理產品的需求顯著上升,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針對男性的產品和品牌。此外,男士美容的多樣性也在不斷擴展,涵蓋香水、護理、男士彩妝等多個領域,彰顯了男性美容的全面性。展會中不少參展商設置專門櫃位,展示最新的男士美容產品和技術,為行業專業人士提供交流與學習的機會。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Tags:

      巴士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展出多件本港非遺藝術品,包括傳統紮作、中式長衫以及客家花帶等。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展出多件本港非遺藝術品,包括傳統紮作、中式長衫以及客家花帶等。巴士的報記者攝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展出多件本港非遺藝術品,包括傳統紮作、中式長衫以及客家花帶等。巴士的報記者攝

      策展人周婉美指出,此次展覽的文物為故宮復刻版,採用與原作相同的布料,很大程度上貼近原作,展出作品橫跨宋、元、明三個朝代。她表示,此次展覽透過北京故宮館藏,以中式山水畫為主線,將中國畫中的意境、生活、山水、審美和香港非遺進行結合,「希望跨越幾千年的文化傳統與香港的非遺文化聯乘,讓社會知道,非遺還在我們身邊。」

      策展人周婉美。巴士的報記者攝

      策展人周婉美。巴士的報記者攝

      展覽中有以電子屏幕展示的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也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如結合了山水畫元素的中式長衫,還有與畫作相呼應的客家花帶。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式長衫: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 不再古板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參照《千里江山圖卷》色彩設計了一套長衫,在色彩上大膽運用畫中顏色,將山水意境融合在長衫中。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參照《千里江山圖卷》色彩設計長衫。巴士的報記者攝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參照《千里江山圖卷》色彩設計長衫。巴士的報記者攝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巴士的報記者攝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巴士的報記者攝

      此外,傳統男裝長衫製作要耗費大量布料,對花紋拼接的要求極高,楊曉琦利用「數碼提花織造技術」,直接將設計圖案織成布料,加上花鈕等傳統設計,讓長衫不再古板,「有很多地方可以繼續挖掘欣賞,通過展覽能讓大家更近距離觀察到工藝,了解到原來長衫可以通過創新科技等融入現代生活。」 

      時裝設計師劉曉樂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在傳統男裝長衫的視覺、美感上有所突破。巴士的報記者攝

      時裝設計師劉曉樂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在傳統男裝長衫的視覺、美感上有所突破。巴士的報記者攝

      另一位時裝設計師劉曉樂則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在傳統男裝長衫的視覺、美感上有所突破。他指出,一般男裝長衫採用比較昂貴的布料,但在設計上沒有那麼花巧,因此在此次設計上,劉曉樂在長衫上加上釘珠、色彩等,「長衫的釘珠走向其實就像畫中的樹一樣,星星點點,我在創作時也像是在畫山水畫,只不過利用釘珠來做筆觸。」

      傳統紮作:紮作亦是藝術品

      紮作技藝在香港流傳甚廣,以竹、竹篾、鐵線、紗紙及布料等作為物料,經上色和組裝而製成各色各樣的紮作品。

      雄師樓美術紮作創辦人許嘉雄。巴士的報記者攝

      雄師樓美術紮作創辦人許嘉雄。巴士的報記者攝

      由於紮作常見於獅頭、金龍、傳統燈飾等,在得知要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時,雄師樓美術紮作創辦人許嘉雄認為挑戰難度很大,「紮獅紮龍很容易,大家一看型就知道了,但這些山,紮出來可能也看不出來是什麼。」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從討論到最終完成花了三個多月,最終呈現效果也讓許嘉雄感到滿意。他表示,整個創作過程中,難度最大的是上色,如何像《千里江山圖卷》那樣有自然流露山水的感覺,需要構思很久,「顏色要有陰陽,畫出來才像山水,所以要利用水彩化開顏色,讓其有深有淺,希望做到最好的效果。」

      談及大眾對非遺文化傳承的看法,許嘉雄很樂觀,認為社會態度正面,「以前我們總被人叫『紙紮佬』,現在叫『紙紮藝術家』,是很大的改變。」他指出,此次的《千里江山圖卷》立體紮作,能讓公眾了解到紮作不僅呈現傳統形象,也可以與藝術掛鉤,成為藝術品傳承下去。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客家花帶:不僅是文物 更可以生活化

      去年11月,客家花帶編織技藝資深導師劉海慧在「深圳讀書月」活動中開設工作坊,推廣客家花帶。在今次的「故宮館藏 X 香港非遺」香港延展中,她亦帶來自己的全新作品。

      客家花帶是香港客家服飾中最能代表客家文化特色的配飾。除了在涼帽上加配裝飾,客家婦女還會用花帶扎圍裙、捆頭髮。

      客家花帶編織工具。巴士的報記者攝

      客家花帶編織工具。巴士的報記者攝

      花帶亦承載很多客家人的生活記憶。女兒出嫁時,母親會織「拉櫃帶」擺在樟木櫃裡,當做嫁妝;圍村添丁時會點燈,客家婦女會織「丁帶」送給添丁人家,燈上掛的花帶越多,代表孩子接受到的祝福越多。

      客家花帶編織技藝資深導師劉海慧。巴士的報記者攝

      客家花帶編織技藝資深導師劉海慧。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海慧師從已故恩師徐月清,徐月清積極推廣香港客家文化,並詳細記錄客家花帶的傳統編織手藝,讓後輩得以傳承。對劉海慧而言,客家花帶不只是裝飾品,更是對恩師遺願的繼承,也是對花帶編織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劉海慧表示,現在除了讓很多人了解客家花帶之外,還要將花帶和現代生活聯繫在一起,今次「故宮館藏 X 香港非遺」展覽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她根據3幅故宮復刻畫作「專茗圖」、「瀟湘奇觀圖」、「快雪時晴圖」編織3條花帶,耗時約兩個星期,形容是一次創新挑戰,「平時都是對稱的圖案,但這三幅畫作『取其色取其感』,有不同的顏色深淺和不同的意境,利用傳統技藝創作新的元素,也讓我突破以前對客家花帶的看法。」

      劉海慧根據3幅故宮復刻畫作「瀟湘奇觀圖」、「快雪時晴圖」、「專茗圖」編織3條花帶。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海慧根據3幅故宮復刻畫作「瀟湘奇觀圖」、「快雪時晴圖」、「專茗圖」編織3條花帶。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海慧自己也在嘗試做出新的花帶產品,「如果可以將自己的技藝和不同的作品聯動,說不定可以創造不同的產品,希望客家花帶可以生活化,而不是被當成一個文物,看了就算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