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沉浸式之旅」巡迴展迪拜站反應熱烈 逾20萬參觀者沉浸式體驗香港魅力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香港沉浸式之旅」巡迴展迪拜站反應熱烈 逾20萬參觀者沉浸式體驗香港魅力

      2025年01月11日 11:55 最後更新:16:08

      為向中東地區人士介紹香港在商業、投資和旅遊方面的獨有實力,政府新聞處於2024年年終節慶期間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舉行「香港---沉浸式之旅」展覽,透過互動藝術科技展示香港的姿采與活力,吸引逾20萬名參觀者觀賞。

      「香港---沉浸式之旅」迪拜站展覽共吸引逾20萬名參觀者。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沉浸式之旅」迪拜站展覽共吸引逾20萬名參觀者。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沉浸式之旅」迪拜站由政府新聞處與香港駐迪拜經濟貿易辦事處合辦,是政府新聞處其中一項宣傳活動,以展示香港最新的都會魅力、優勢和機遇。

      更多相片
      「香港---沉浸式之旅」迪拜站展覽共吸引逾20萬名參觀者。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沉浸式之旅」迪拜站展覽共吸引逾20萬名參觀者。政府新聞處圖片

      Thani bin Ahmed Al Zeyoudi博士(中)到訪展覽。政府新聞處圖片

      Thani bin Ahmed Al Zeyoudi博士(中)到訪展覽。政府新聞處圖片

      Shaikh Saoud Ali M. A. Almualla(右)參觀以體育動感之都為主題的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Shaikh Saoud Ali M. A. Almualla(右)參觀以體育動感之都為主題的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歐渤芊(中)在拍照區留影。政府新聞處圖片

      歐渤芊(中)在拍照區留影。政府新聞處圖片

      以多元和綠色城市為主題的展區利用投影展現香港迷人景色。政府新聞處圖片

      以多元和綠色城市為主題的展區利用投影展現香港迷人景色。政府新聞處圖片

      創新及科技樞紐展區充滿科技感。政府新聞處圖片

      創新及科技樞紐展區充滿科技感。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覽以澎湃創意之都為主題的投影。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覽以澎湃創意之都為主題的投影。政府新聞處圖片

      國際金融中心展區展現香港獨有優勢。政府新聞處圖片

      國際金融中心展區展現香港獨有優勢。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覽場內設裸眼3D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覽場內設裸眼3D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Move Beyond在展覽會場表演街舞。政府新聞處圖片

      Move Beyond在展覽會場表演街舞。政府新聞處圖片

      SENZA A Cappella在展覽會場獻唱流行曲。政府新聞處圖片

      SENZA A Cappella在展覽會場獻唱流行曲。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沉浸式之旅」展覽在迪拜廣受歡迎。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沉浸式之旅」展覽在迪拜廣受歡迎。政府新聞處圖片

      Thani bin Ahmed Al Zeyoudi博士(中)到訪展覽。政府新聞處圖片

      Thani bin Ahmed Al Zeyoudi博士(中)到訪展覽。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覽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5日舉行,深受阿聯酋民眾與旅客歡迎,更吸引多名貴賓蒞臨,包括阿聯酋經濟部外貿國務部長Thani bin Ahmed Al Zeyoudi博士、阿聯酋駐港總領事Shaikh Saoud Ali M. A. Almualla和中國駐迪拜總領事歐渤芊。

      Shaikh Saoud Ali M. A. Almualla(右)參觀以體育動感之都為主題的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Shaikh Saoud Ali M. A. Almualla(右)參觀以體育動感之都為主題的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一直積極拓展和深化海外網絡,包括與中東尋求進一步的合作機會和推動更密切的聯繫。

      行政長官李家超與多位主要官員自2023年以來先後率領代表團訪問中東,加強香港與中東地區的聯繫,說好香港故事,並開拓更大商機。

      歐渤芊(中)在拍照區留影。政府新聞處圖片

      歐渤芊(中)在拍照區留影。政府新聞處圖片

      政府新聞處處長廖李可期說:「我們把『香港---沉浸式之旅』展覽帶到迪拜,希望讓當地人士更認識香港及其獨有的實力。」她續說:「展覽獲得正面迴響,有助我們擴闊在當地的朋友圈和網絡,我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

      以多元和綠色城市為主題的展區利用投影展現香港迷人景色。政府新聞處圖片

      以多元和綠色城市為主題的展區利用投影展現香港迷人景色。政府新聞處圖片

      創新及科技樞紐展區充滿科技感。政府新聞處圖片

      創新及科技樞紐展區充滿科技感。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覽以「香港---實踐理想,開創未來」為主題,通過多個代表香港的虛擬場景為參觀者提供沉浸式體驗。場內設有五個主題展區,分別為國際金融中心、創新及科技樞紐、澎湃創意之都、多元和綠色城市、體育動感之都,以多重互動投影、燈箱和裸眼3D裝置呈現香港各方面的魅力。

      展覽以澎湃創意之都為主題的投影。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覽以澎湃創意之都為主題的投影。政府新聞處圖片

      國際金融中心展區展現香港獨有優勢。政府新聞處圖片

      國際金融中心展區展現香港獨有優勢。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覽場內設裸眼3D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展覽場內設裸眼3D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此外,展覽特別邀請了香港無伴奏合唱組合SENZA A Cappella和舞蹈團體Move Beyond現場獻藝,讓參觀人士親身感受香港的藝術文化,進一步豐富他們的觀展體驗。

      Move Beyond在展覽會場表演街舞。政府新聞處圖片

      Move Beyond在展覽會場表演街舞。政府新聞處圖片

      SENZA A Cappella在展覽會場獻唱流行曲。政府新聞處圖片

      SENZA A Cappella在展覽會場獻唱流行曲。政府新聞處圖片

      政府新聞處於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在印尼雅加達、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和廣州舉行「香港---沉浸式之旅」巡迴展覽,並會探討今年稍後在其他城市舉辦該展覽。

      「香港---沉浸式之旅」展覽在迪拜廣受歡迎。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沉浸式之旅」展覽在迪拜廣受歡迎。政府新聞處圖片

      Tags:

      泰國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展出多件本港非遺藝術品,包括傳統紮作、中式長衫以及客家花帶等。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展出多件本港非遺藝術品,包括傳統紮作、中式長衫以及客家花帶等。巴士的報記者攝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展出多件本港非遺藝術品,包括傳統紮作、中式長衫以及客家花帶等。巴士的報記者攝

      策展人周婉美指出,此次展覽的文物為故宮復刻版,採用與原作相同的布料,很大程度上貼近原作,展出作品橫跨宋、元、明三個朝代。她表示,此次展覽透過北京故宮館藏,以中式山水畫為主線,將中國畫中的意境、生活、山水、審美和香港非遺進行結合,「希望跨越幾千年的文化傳統與香港的非遺文化聯乘,讓社會知道,非遺還在我們身邊。」

      策展人周婉美。巴士的報記者攝

      策展人周婉美。巴士的報記者攝

      展覽中有以電子屏幕展示的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也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如結合了山水畫元素的中式長衫,還有與畫作相呼應的客家花帶。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式長衫: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 不再古板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參照《千里江山圖卷》色彩設計了一套長衫,在色彩上大膽運用畫中顏色,將山水意境融合在長衫中。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參照《千里江山圖卷》色彩設計長衫。巴士的報記者攝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參照《千里江山圖卷》色彩設計長衫。巴士的報記者攝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巴士的報記者攝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巴士的報記者攝

      此外,傳統男裝長衫製作要耗費大量布料,對花紋拼接的要求極高,楊曉琦利用「數碼提花織造技術」,直接將設計圖案織成布料,加上花鈕等傳統設計,讓長衫不再古板,「有很多地方可以繼續挖掘欣賞,通過展覽能讓大家更近距離觀察到工藝,了解到原來長衫可以通過創新科技等融入現代生活。」 

      時裝設計師劉曉樂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在傳統男裝長衫的視覺、美感上有所突破。巴士的報記者攝

      時裝設計師劉曉樂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在傳統男裝長衫的視覺、美感上有所突破。巴士的報記者攝

      另一位時裝設計師劉曉樂則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在傳統男裝長衫的視覺、美感上有所突破。他指出,一般男裝長衫採用比較昂貴的布料,但在設計上沒有那麼花巧,因此在此次設計上,劉曉樂在長衫上加上釘珠、色彩等,「長衫的釘珠走向其實就像畫中的樹一樣,星星點點,我在創作時也像是在畫山水畫,只不過利用釘珠來做筆觸。」

      傳統紮作:紮作亦是藝術品

      紮作技藝在香港流傳甚廣,以竹、竹篾、鐵線、紗紙及布料等作為物料,經上色和組裝而製成各色各樣的紮作品。

      雄師樓美術紮作創辦人許嘉雄。巴士的報記者攝

      雄師樓美術紮作創辦人許嘉雄。巴士的報記者攝

      由於紮作常見於獅頭、金龍、傳統燈飾等,在得知要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時,雄師樓美術紮作創辦人許嘉雄認為挑戰難度很大,「紮獅紮龍很容易,大家一看型就知道了,但這些山,紮出來可能也看不出來是什麼。」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從討論到最終完成花了三個多月,最終呈現效果也讓許嘉雄感到滿意。他表示,整個創作過程中,難度最大的是上色,如何像《千里江山圖卷》那樣有自然流露山水的感覺,需要構思很久,「顏色要有陰陽,畫出來才像山水,所以要利用水彩化開顏色,讓其有深有淺,希望做到最好的效果。」

      談及大眾對非遺文化傳承的看法,許嘉雄很樂觀,認為社會態度正面,「以前我們總被人叫『紙紮佬』,現在叫『紙紮藝術家』,是很大的改變。」他指出,此次的《千里江山圖卷》立體紮作,能讓公眾了解到紮作不僅呈現傳統形象,也可以與藝術掛鉤,成為藝術品傳承下去。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客家花帶:不僅是文物 更可以生活化

      去年11月,客家花帶編織技藝資深導師劉海慧在「深圳讀書月」活動中開設工作坊,推廣客家花帶。在今次的「故宮館藏 X 香港非遺」香港延展中,她亦帶來自己的全新作品。

      客家花帶是香港客家服飾中最能代表客家文化特色的配飾。除了在涼帽上加配裝飾,客家婦女還會用花帶扎圍裙、捆頭髮。

      客家花帶編織工具。巴士的報記者攝

      客家花帶編織工具。巴士的報記者攝

      花帶亦承載很多客家人的生活記憶。女兒出嫁時,母親會織「拉櫃帶」擺在樟木櫃裡,當做嫁妝;圍村添丁時會點燈,客家婦女會織「丁帶」送給添丁人家,燈上掛的花帶越多,代表孩子接受到的祝福越多。

      客家花帶編織技藝資深導師劉海慧。巴士的報記者攝

      客家花帶編織技藝資深導師劉海慧。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海慧師從已故恩師徐月清,徐月清積極推廣香港客家文化,並詳細記錄客家花帶的傳統編織手藝,讓後輩得以傳承。對劉海慧而言,客家花帶不只是裝飾品,更是對恩師遺願的繼承,也是對花帶編織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劉海慧表示,現在除了讓很多人了解客家花帶之外,還要將花帶和現代生活聯繫在一起,今次「故宮館藏 X 香港非遺」展覽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她根據3幅故宮復刻畫作「專茗圖」、「瀟湘奇觀圖」、「快雪時晴圖」編織3條花帶,耗時約兩個星期,形容是一次創新挑戰,「平時都是對稱的圖案,但這三幅畫作『取其色取其感』,有不同的顏色深淺和不同的意境,利用傳統技藝創作新的元素,也讓我突破以前對客家花帶的看法。」

      劉海慧根據3幅故宮復刻畫作「瀟湘奇觀圖」、「快雪時晴圖」、「專茗圖」編織3條花帶。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海慧根據3幅故宮復刻畫作「瀟湘奇觀圖」、「快雪時晴圖」、「專茗圖」編織3條花帶。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海慧自己也在嘗試做出新的花帶產品,「如果可以將自己的技藝和不同的作品聯動,說不定可以創造不同的產品,希望客家花帶可以生活化,而不是被當成一個文物,看了就算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