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發局連同香港中華眼鏡製造廠商會於11月6日至8日合辦第 32 屆香港國際眼鏡展,展覽以「商機在眼前」為主題,匯聚超過 700 家來自 17 個國家及地區的參展商展示各式最新眼鏡產品。
香港國際眼鏡展於11月6日至8日舉行。巴士的報記者攝
「品牌廊」展區網羅逾200 著名品牌
點擊看圖輯
香港國際眼鏡展於11月6日至8日舉行。巴士的報記者攝
Yagioka眼鏡(透明眼鏡框那款)曾入圍美國Accessories Council的Design Excellence Awards 2024。巴士的報記者攝
Big Horn眼鏡設計系列Panda。巴士的報記者攝
Solos Technology展出全球首款備有ChatGPT-4o 功能的Solos AirGo Vision智能眼鏡配鏡頭。巴士的報記者攝
Solos AirGo Vision眼鏡臂上的開關按鍵(藍圈示)及語音傳播位置(紅圈示)。巴士的報記者攝
Solos AirGo Vision智能眼鏡售價按啤架眼鏡框或手工眼鏡框而分類。巴士的報記者攝
Kubota Glass有助青年減慢近視加深的速度。巴士的報記者攝
是次眼鏡展的「品牌廊」展區網羅超過 200 個來自全球各地的著名品牌,當中包括來自澳洲的 Rosie Allan;韓國的 PLUME;英國的 Taylor Morris London、Ted Baker 和 Vivienne Westwood,以及美國的 Anna Sui 等。
Big Horn展示最新眼鏡款式。巴士的報記者攝
當中,本地設計品牌Big Horn推出Yagioka眼鏡,採用現代、精緻的設計,Yagioka眼鏡曾入圍美國Accessories Council的Design Excellence Awards 2024。
Yagioka眼鏡(透明眼鏡框那款)曾入圍美國Accessories Council的Design Excellence Awards 2024。巴士的報記者攝
食正熊貓熱 Big Horn熊貓眼鏡有意與其他機構聯乘合作
Big Horn眼鏡設計系列Panda。巴士的報記者攝
Big Horn亦有另一款眼鏡設計系列Panda,設計概念來自近期的熊貓熱現象。此款眼鏡採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兼具功能性及美觀性。問到Big Horn在熊貓經濟下會否與其他品牌或機構進行聯乘活動,Big Horn創意總監程永成表示想與海洋公園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合作,旨在增加品牌在香港的知名度,形式可以是籌款或其他慈善活動。
Solos Technology展出全球首款備有ChatGPT-4o 功能的Solos AirGo Vision智能眼鏡配鏡頭。巴士的報記者攝
戴上Solos AirGo Vision 外遊翻譯即時經語音傳播
本港智能眼鏡品牌Solos Technology則展出全球首款備有ChatGPT-4o 功能的Solos AirGo Vision智能眼鏡配鏡頭,此款智能眼鏡可在外遊及上班開會時使用。外遊時,只要按下Solos AirGo Vision眼鏡臂上的按鍵及說出要翻譯服務人員談話的指令,智能眼鏡就會翻譯該服務人員談話成廣東話,並透過語音經眼鏡臂傳播至耳朵,語音聲量可以調整。上班開會方面,戴上該智能眼鏡後,說出要收音及遞交一份會議紀錄的指令,同步要開啟手機上的Solos AirGo應用程式(App),手機畫面上便會呈現會議紀錄及摘要。
Solos AirGo Vision眼鏡臂上的開關按鍵(藍圈示)及語音傳播位置(紅圈示)。巴士的報記者攝
Solos AirGo Vision智能眼鏡售價按啤架眼鏡框或手工眼鏡框而分類。巴士的報記者攝
Kubota Glass有助青年減慢近視加深的速度。巴士的報記者攝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展出多件本港非遺藝術品,包括傳統紮作、中式長衫以及客家花帶等。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展出多件本港非遺藝術品,包括傳統紮作、中式長衫以及客家花帶等。巴士的報記者攝
策展人周婉美指出,此次展覽的文物為故宮復刻版,採用與原作相同的布料,很大程度上貼近原作,展出作品橫跨宋、元、明三個朝代。她表示,此次展覽透過北京故宮館藏,以中式山水畫為主線,將中國畫中的意境、生活、山水、審美和香港非遺進行結合,「希望跨越幾千年的文化傳統與香港的非遺文化聯乘,讓社會知道,非遺還在我們身邊。」
策展人周婉美。巴士的報記者攝
展覽中有以電子屏幕展示的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也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如結合了山水畫元素的中式長衫,還有與畫作相呼應的客家花帶。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卷》是部分非遺作品的靈感來源。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式長衫: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 不再古板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參照《千里江山圖卷》色彩設計了一套長衫,在色彩上大膽運用畫中顏色,將山水意境融合在長衫中。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參照《千里江山圖卷》色彩設計長衫。巴士的報記者攝
時裝設計師楊曉琦。巴士的報記者攝
此外,傳統男裝長衫製作要耗費大量布料,對花紋拼接的要求極高,楊曉琦利用「數碼提花織造技術」,直接將設計圖案織成布料,加上花鈕等傳統設計,讓長衫不再古板,「有很多地方可以繼續挖掘欣賞,通過展覽能讓大家更近距離觀察到工藝,了解到原來長衫可以通過創新科技等融入現代生活。」
時裝設計師劉曉樂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在傳統男裝長衫的視覺、美感上有所突破。巴士的報記者攝
另一位時裝設計師劉曉樂則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在傳統男裝長衫的視覺、美感上有所突破。他指出,一般男裝長衫採用比較昂貴的布料,但在設計上沒有那麼花巧,因此在此次設計上,劉曉樂在長衫上加上釘珠、色彩等,「長衫的釘珠走向其實就像畫中的樹一樣,星星點點,我在創作時也像是在畫山水畫,只不過利用釘珠來做筆觸。」
傳統紮作:紮作亦是藝術品
紮作技藝在香港流傳甚廣,以竹、竹篾、鐵線、紗紙及布料等作為物料,經上色和組裝而製成各色各樣的紮作品。
雄師樓美術紮作創辦人許嘉雄。巴士的報記者攝
由於紮作常見於獅頭、金龍、傳統燈飾等,在得知要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時,雄師樓美術紮作創辦人許嘉雄認為挑戰難度很大,「紮獅紮龍很容易,大家一看型就知道了,但這些山,紮出來可能也看不出來是什麼。」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從討論到最終完成花了三個多月,最終呈現效果也讓許嘉雄感到滿意。他表示,整個創作過程中,難度最大的是上色,如何像《千里江山圖卷》那樣有自然流露山水的感覺,需要構思很久,「顏色要有陰陽,畫出來才像山水,所以要利用水彩化開顏色,讓其有深有淺,希望做到最好的效果。」
談及大眾對非遺文化傳承的看法,許嘉雄很樂觀,認為社會態度正面,「以前我們總被人叫『紙紮佬』,現在叫『紙紮藝術家』,是很大的改變。」他指出,此次的《千里江山圖卷》立體紮作,能讓公眾了解到紮作不僅呈現傳統形象,也可以與藝術掛鉤,成為藝術品傳承下去。
許嘉雄以紮作技藝展現《千里江山圖卷》。巴士的報記者攝
客家花帶:不僅是文物 更可以生活化
去年11月,客家花帶編織技藝資深導師劉海慧在「深圳讀書月」活動中開設工作坊,推廣客家花帶。在今次的「故宮館藏 X 香港非遺」香港延展中,她亦帶來自己的全新作品。
客家花帶是香港客家服飾中最能代表客家文化特色的配飾。除了在涼帽上加配裝飾,客家婦女還會用花帶扎圍裙、捆頭髮。
客家花帶編織工具。巴士的報記者攝
花帶亦承載很多客家人的生活記憶。女兒出嫁時,母親會織「拉櫃帶」擺在樟木櫃裡,當做嫁妝;圍村添丁時會點燈,客家婦女會織「丁帶」送給添丁人家,燈上掛的花帶越多,代表孩子接受到的祝福越多。
客家花帶編織技藝資深導師劉海慧。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海慧師從已故恩師徐月清,徐月清積極推廣香港客家文化,並詳細記錄客家花帶的傳統編織手藝,讓後輩得以傳承。對劉海慧而言,客家花帶不只是裝飾品,更是對恩師遺願的繼承,也是對花帶編織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劉海慧表示,現在除了讓很多人了解客家花帶之外,還要將花帶和現代生活聯繫在一起,今次「故宮館藏 X 香港非遺」展覽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她根據3幅故宮復刻畫作「專茗圖」、「瀟湘奇觀圖」、「快雪時晴圖」編織3條花帶,耗時約兩個星期,形容是一次創新挑戰,「平時都是對稱的圖案,但這三幅畫作『取其色取其感』,有不同的顏色深淺和不同的意境,利用傳統技藝創作新的元素,也讓我突破以前對客家花帶的看法。」
劉海慧根據3幅故宮復刻畫作「瀟湘奇觀圖」、「快雪時晴圖」、「專茗圖」編織3條花帶。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海慧自己也在嘗試做出新的花帶產品,「如果可以將自己的技藝和不同的作品聯動,說不定可以創造不同的產品,希望客家花帶可以生活化,而不是被當成一個文物,看了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