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線搜查|火炭明渠惡臭加劇 街坊路過頂唔順 環保署突擊巡查揭地盤非法排污

社會事

一線搜查|火炭明渠惡臭加劇 街坊路過頂唔順 環保署突擊巡查揭地盤非法排污
社會事

社會事

一線搜查|火炭明渠惡臭加劇 街坊路過頂唔順 環保署突擊巡查揭地盤非法排污

2025年03月26日 13:30 最後更新:16:07

政府在2019年提出「河畔城市」概念,大規模活化全港的明渠,當中包括火炭明渠。不過有居民向《一線搜查》反映,指火炭明渠不時傳出臭味,多年來不斷投訴但不果。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以臭聞名 街坊嚇怕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火炭明渠以臭聞名,不少街坊都嚇怕。居民張先生坦言火炭明渠多年前已經傳出臭味,「好似啲鹹水或者腥味,同埋啲污糟味,早幾年前真係好犀利,行過都頂唔順。」甚至有小朋友稱臭味達7級臭,「廁所味,行上去搭巴士有時聞到、有時聞唔到,有啲見到(啲水)五顏六色。」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董惠明在火炭村居住數十年,是火炭村的村長,「成條河都染晒顏色,即係紅色、黑色、藍色、綠色都有,我哋一打開個門、打開個窗,就見到啲水,啲水係污糟嘅,心情係有幾差。」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他指出非法排放污水問題一直存在,村民在多年前已經向環保署投訴,「我哋投訴得太多,佢(環保署)就話大家可以雙向合作,我哋嚟睇同監管,你哋見到污水影底啲相、時間,最好載啲水俾我哋拎返化驗。」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沒法追查源頭 村民投訴不果

然而,就算化驗後仍沒法追查源頭,董惠明無奈指「冇結果,好多次佢哋話上去嗰幾間懷疑(排污)工廠,上去放顏色水落去,但又話唔係佢哋。」他說,雖然近年不少工業已經北移,但山尾街對出、明渠中遊位置污染一樣嚴重,又坦言擔心水質有毒,「始終係啲化學嘢」。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不單是居民受苦,附近的商戶亦受影響。食肆老闆周先生指,部分客戶亦會反映有臭味,「如果啲水乾咗,空氣吹埋嚟就好大味㗎啦,我啲客好多都聞到。天時熱、曬嘅時候更加勁呀啲味。」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沙田區議員陳壇丹表示,接獲至少10宗投訴,反映火炭明渠有各種不同污染物、五顏六色,曾去信環保署要求跟進,獲回覆指懷疑有工業或建築廢料排污行為。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他擔心如果有人傾倒建築廢料造成渠道淤塞,會影響火炭明渠的排洪能力,雨季來臨時或有機會泛濫,又指自去年上任區議員後,曾先後10次致函予有關決策機構,希望當局正視問題。

環保署代表:大部分屬一次性不妥當排污行為

至上月底,沙田區議會食物環境衛生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相關問題。環保署代表當時指,過去5年署方總共接獲57宗相關投訴個案,去年佔最多,有20宗,當中15宗已發出警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該名代表又稱,大部分投訴事件屬一次性或偶發性的不妥當排污行為,「我哋比較難去捕捉呢啲事件,盡量加強巡查及執法。某一啲投訴其實同一日發生,某一個時段我哋收到6、7宗投訴,我哋調查當中發現附近工業大廈或者我哋發現有問題嘅地方,我哋都會出口頭或書面警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巡查揭地盤非法排放污水 環保署代表:正調查、搜證

環保署代表亦提到,當局在最近5年已加強在火炭明渠的巡查,又指在今年1月的夜間突擊行動發現有地盤排放污水到雨水渠,影響火炭明渠下遊,署方正調查搜證,並考慮向承建商提出檢控。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火炭明渠全長約1.7公里,下遊連接城門河,附近除了有好多工廈,亦有不少住宅,包括駿洋邨、旭禾苑、火炭村等。早在2019年政府提出「河畔城市」概念,大規模活化全港的明渠,當時已選定火炭明渠作為目標活化項目之一,希望提升火炭明渠生態價值及改善社區環境。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陳壇丹表示,據他所知,當局正研究有關活化計劃,亦有視察地底設施,「因為整條路下面鋪滿很多水管、電線、煤氣管等,如果動工要做前期研究」。渠務署就回應指正進行詳細設計工作,會按設計工作及籌備工作的進度,適時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如果獲批會盡快開展相關工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每日返學放學時間,大埔白石角一定會大塞車,車龍動都不動泊滿行車線 街坊難頂要報警求助:有咁多個停車場點解唔用?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返學放學時間大塞車

市民陳小姐反映,每日放學和早上大埔白石角一定會大塞車,車輛霸佔多條行車線,「駕駛經過時是完全行不過,或者被迫逆線行駛。」陳小姐表示,搬到這裡幾年都受塞車滋擾,甚至多次報警求助,但情況仍未改善。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認為家長太自私

陳小姐也有打電話跟學校溝通,校方表示沒有辦法解決,放學時分道路兩旁已經停滿車,「他們是不會讓你們的,擺明告訴你,你兜路吧。」她認為家長的行為太自私,亦沒有為子女做一個好榜樣,「家長可以停在停車場,基本上每個屋苑都有一個訪客位,露天停車場都有兩個,家長可以下車之後在門口接放學。」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有做出相應措施但作用不大

根據前區議員姚鈞豪提供資料,為改善塞車及違泊問題,運輸署在2021年已將此處禁區時間由原本8時至10時、5時至7時改為早上七時至晚上七時,但作用似乎並不大。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翻查區議會資料,2020年大埔區議會亦曾討論交通狀況。根據2020年11月大埔區醫教會會議錄音,教育局代表指出已經第一時間跟學校反映,學校都有積極配合,並稱在地契以及當時學校和教育局所簽訂的教育服務條件合約中,有條文清楚顯示,學校要鼓勵家長及學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我們收到查詢後都有提醒學校,要積極解決問題,學校會發通告讓家長留意。」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然而,幾年過去,情況仍無改善。前區議員姚鈞豪表示自己早前經過,仍能看見至少二、三十輛車在外面,甚至霸佔巴士站,「改善最重要是家長自律,學校有責任跟他們說,讓家長不要泊車,控制接放學的措施或情況,若已經是禁區,理論上警察可以去趕車,最長遠的方法還是,學校和家長自己去講情況。」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學校已加強校車安排

教育局回復《一線搜查》查詢指,學校已按照合約要求,強制所有學生必須乘坐校巴或公共交通工具上學,學校亦安排20多條校車路線,加開3條路線接駁3個主要港鐵站,亦都安排校車在校園范圍上落客。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教育局了解,校方願意與政府合作,定期與執法部門開會討論交通問題,警方指在科進路一帶,去年共收到145宗有關違例泊車的投訴,發出超過1500張告票,今年首3個月就收到48宗投訴,並發出285張告票,警方指會繼續關注相關狀況,並作出適當的交通管制及票控。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