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2019年提出「河畔城市」概念,大規模活化全港的明渠,當中包括火炭明渠。不過有居民向《一線搜查》反映,指火炭明渠不時傳出臭味,多年來不斷投訴但不果。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以臭聞名 街坊嚇怕
火炭明渠以臭聞名,不少街坊都嚇怕。居民張先生坦言火炭明渠多年前已經傳出臭味,「好似啲鹹水或者腥味,同埋啲污糟味,早幾年前真係好犀利,行過都頂唔順。」甚至有小朋友稱臭味達7級臭,「廁所味,行上去搭巴士有時聞到、有時聞唔到,有啲見到(啲水)五顏六色。」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董惠明在火炭村居住數十年,是火炭村的村長,「成條河都染晒顏色,即係紅色、黑色、藍色、綠色都有,我哋一打開個門、打開個窗,就見到啲水,啲水係污糟嘅,心情係有幾差。」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他指出非法排放污水問題一直存在,村民在多年前已經向環保署投訴,「我哋投訴得太多,佢(環保署)就話大家可以雙向合作,我哋嚟睇同監管,你哋見到污水影底啲相、時間,最好載啲水俾我哋拎返化驗。」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沒法追查源頭 村民投訴不果
然而,就算化驗後仍沒法追查源頭,董惠明無奈指「冇結果,好多次佢哋話上去嗰幾間懷疑(排污)工廠,上去放顏色水落去,但又話唔係佢哋。」他說,雖然近年不少工業已經北移,但山尾街對出、明渠中遊位置污染一樣嚴重,又坦言擔心水質有毒,「始終係啲化學嘢」。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不單是居民受苦,附近的商戶亦受影響。食肆老闆周先生指,部分客戶亦會反映有臭味,「如果啲水乾咗,空氣吹埋嚟就好大味㗎啦,我啲客好多都聞到。天時熱、曬嘅時候更加勁呀啲味。」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沙田區議員陳壇丹表示,接獲至少10宗投訴,反映火炭明渠有各種不同污染物、五顏六色,曾去信環保署要求跟進,獲回覆指懷疑有工業或建築廢料排污行為。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他擔心如果有人傾倒建築廢料造成渠道淤塞,會影響火炭明渠的排洪能力,雨季來臨時或有機會泛濫,又指自去年上任區議員後,曾先後10次致函予有關決策機構,希望當局正視問題。
環保署代表:大部分屬一次性不妥當排污行為
至上月底,沙田區議會食物環境衛生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相關問題。環保署代表當時指,過去5年署方總共接獲57宗相關投訴個案,去年佔最多,有20宗,當中15宗已發出警告。
影片截圖
該名代表又稱,大部分投訴事件屬一次性或偶發性的不妥當排污行為,「我哋比較難去捕捉呢啲事件,盡量加強巡查及執法。某一啲投訴其實同一日發生,某一個時段我哋收到6、7宗投訴,我哋調查當中發現附近工業大廈或者我哋發現有問題嘅地方,我哋都會出口頭或書面警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巡查揭地盤非法排放污水 環保署代表:正調查、搜證
環保署代表亦提到,當局在最近5年已加強在火炭明渠的巡查,又指在今年1月的夜間突擊行動發現有地盤排放污水到雨水渠,影響火炭明渠下遊,署方正調查搜證,並考慮向承建商提出檢控。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火炭明渠全長約1.7公里,下遊連接城門河,附近除了有好多工廈,亦有不少住宅,包括駿洋邨、旭禾苑、火炭村等。早在2019年政府提出「河畔城市」概念,大規模活化全港的明渠,當時已選定火炭明渠作為目標活化項目之一,希望提升火炭明渠生態價值及改善社區環境。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陳壇丹表示,據他所知,當局正研究有關活化計劃,亦有視察地底設施,「因為整條路下面鋪滿很多水管、電線、煤氣管等,如果動工要做前期研究」。渠務署就回應指正進行詳細設計工作,會按設計工作及籌備工作的進度,適時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如果獲批會盡快開展相關工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一線搜查》近日接到灣仔一幢舊樓街坊集體爆料,指大廈內一個空置超過十年的單位,近日被一名陌生男子闖入並霸佔居住。
影片截圖
據街坊表示,該單位原屬一位已故、無後人的伍姓婆婆所有。更離奇的是,根據土地註冊處文件顯示,該單位在2021年被人以伍女士名義申請抵押,貸款高達500萬元,而簽名竟是出自早已去世十多年的伍女士。而經過《一線搜查》深入調查,發現霸佔單位的男子為活躍於網絡討論平台、自稱網媒記者「軍火佬」。
業主離世17年 養子失聯 單位空置冇人住
據街坊憶述,伍女士於2008年4月去世,享年82歲,生前曾有兩段婚姻,並育有一名姓鄭的養子。養子15歲時赴加拿大多倫多讀書,其後在加拿大定居、結婚生子。九十年代,他曾多次回港探望伍女士,惟後來失去聯絡。大廈業主鄧先生:「我印象記得係指呢間屋牽涉一宗案件,如果有人要入呢間屋、或者攞呢間屋嘅鎖匙,就要去灣仔警署。看更呀伯話(單位)個女人死咗,工人返到屋企發現個女人冇晒反應就報警,警察嚟到話冇後人,跟住就封咗間屋。」
影片截圖
涉事單幢式住宅有逾50年樓齡,僅有40個單位,不少街坊在此居住數十年,彼此熟識。大廈業主李女士表示,她的父母與伍女士關係密切,伍女士曾要求他們幫忙處理遺囑,但父母拒絕。伍女士亦曾透露希望遺產能由養子繼承,否則會捐贈予東華三院,「為此,我曾經都打電話去東華三院問過,東華三院話佢哋嘅規矩係要先登記,但伍女士冇登記,佢哋查唔到。另外,佢(伍女士)放啲嘢去銀行保險箱時,佢係帶埋我爸爸去,所以我爸爸知道佢入面放咗啲咩,佢嘅遺產、銀行存款嘅證明,應該全部都係銀行保險箱嗰到。」
欠36萬管理費、維修費 冇交差餉被「釘契」
據了解,伍女士名下財產有不少,單單該大廈的住宅單位及地舖已經總值約3000萬元。此外,她在九龍旺角砵蘭街還有商業地舖等物業,銀行戶口內存款相當可觀,銀行保險箱費用每月由戶口自動轉賬繳交。李女士透露,伍女士曾帶過養子和媳婦去視察物業,而在伍女士離世後,九龍物業的租客曾多次上門,想聯絡養子處理大維修費用,「但都冇辦法,冇人知道佢個仔點解唔返嚟。」
伍女士離世後,單位一直空置。翻查大廈法團收支紀錄,伍女士去世17年來,其單位及地舖累計欠下36萬的管理費及維修費,早年更因欠交差餉及管理費被「釘契」。一眾街坊曾試圖聯絡伍女士的養子,甚至求助加拿大警方,但最終因私隱問題被拒。
自稱「契仔」霸佔單位 現身業主大會稱:我唔需要同你哋解釋
本來空置物業與欠費問題尚未引起太大關注,直到2019年,一名姓胡的男子突然闖入伍女士的單位。大廈業主鄧先生:「(法團)主席問我知唔知呢件事,話有人霸咗間屋嚟住,我話我真係唔清楚。其實有人霸咗嚟住,報警就最好,咁問佢有冇報警,佢又話佢冇報警。」鄧先生後來就事件報案,但就被警方告知太遲,陌生男子已經入住單位。他引述警方指:「當日佢裝修嘅時候你去報警,我哋有權查佢身份、都有權查佢點入嚟呢到,裝修又好、住又好、咩都好。但到而家已經米已成炊,已經成為事實,我哋係做唔到嘢嘅。」
影片截圖
鄧先生坦言當時未有留意單位有人裝修,後來向主席追問,竟發現對方早已知情。鄧先生:「我問主席,點解你會畀佢哋入去裝修?佢話又唔係攞你間屋、又唔係攞我間屋,佢入去裝修咪收佢訂金,裝修後佢咪交返晒所有費用囉。」
影片截圖
眼見單位被陌生人入住,鄧先生認為事態嚴重,於是要求召開業主大會。惟會議中途,被指是陌生人、私自入住伍女士單位的胡先生突然現身,並自稱在2008年已經入住該單位,而且持有單位鎖匙。根據街坊提供的錄音,胡先生當時在會議中表示:「各位可以上網去查下逆權侵佔係咩嚟啦,係08年期間其實我哋已經到咗單位啦。其實我無需向大家解釋或者交代我同伍女士嘅關係、或者王女士嘅關係,我係唔需要同你哋任何人解釋嘅。咁你哋保安證明,我唔係破門入屋,大家都唔好有咁嘅疑慮,你哋嘅保安係睇住我用鎖匙入屋,明唔明?我嚟到預備裝修時,亦跟你哋條例交按金。」
用死者「簽名」抵押借貸$500萬 陌生男身份曝光
而更離奇的是,土地註冊處文件顯示,2021年有人以伍女士名義將單位抵押借款500萬,文件上的簽名竟是伍女士的筆跡,而文件由一名譯音為「林欣芬」的律師處理。不過翻查資料,警方當年曾破獲一個犯罪集團,涉訛稱為空置單位的戶主,以進行非法抵押及轉售,其中一名被捕者正是律師林欣芳。
影片截圖
此外,法庭紀錄顯示,胡先生於2022年委託律師申請逆權侵佔該單位,他在文件中自稱是伍女士的「Godson」(契仔),早在2007年已獲她交託鎖匙,不時出入照顧她,並在伍女士2008年去世後持續居住超過12年。然而,街坊一致反駁,指胡先生是2019年才出現,伍女士生前從未提及此人。李女士:「冇,我哋從來冇見過呢個人,呢個人我真係從來未見過,唔知道佢有個咁嘅『契仔』,佢從來冇契過任何人!」舖職員亦稱,伍女士去世前,胡先生從未現身。
影片截圖
而在《一線搜查》追查下,發現原來胡先生就是活躍網上討論平台、自稱為網媒記者的「軍火佬」。根據資料顯示,「軍火佬」曾於2022年被判監,當時法官曾提及他有31項定罪紀錄,其中17次與爆竊相關。如欲了解後續發展。請繼續收看《一線搜查》。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