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男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護理知識,9年來義務陪逾800個「成骨不全症」患者異鄉求醫,成為他們的「護航者」。
男子協助四川「瓷娃娃」異鄉就醫
綜合內媒報導,深圳一名男子吳鵬水除了是「深藍義工協會」的成員外,還是孤寡長者的「兒子」、貧困學生的「父親」、棄嬰的「超級奶爸」,也是「瓷娃娃」們的「守護者」,被人們親切稱呼為「水哥」。2015年8月,他在協會公眾號上連續3日收到來自成都一名義工的求助信,對方請求深圳的義工能夠協助四川「瓷娃娃」小雨及她的父親在深圳港大醫院求醫。

影片截圖
成骨不全症患者被稱為「瓷娃娃」
「瓷娃娃」是成骨不全症患者的別稱,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患者的骨骼異常脆弱,即使是輕微的碰撞或日常活動的壓力也可能會造成骨折。「瓷娃娃」的發病率約為13萬分之一,特別是年幼的孩子,更容易發生反覆骨折。許多患兒家庭會前往港大深圳醫院進行治療手術,但長途跋涉和陌生環境給患者及家屬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而吳鵬水就是他們在異鄉最堅強的「依靠」。
初識「瓷娃娃」群體 男子自學相關護理知識
當時,吳鵬水得知小雨雙腿嚴重變形,幾乎已經無法走路的危急情況後,果斷承擔起小雨在深圳的就醫陪護,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到「瓷娃娃」這個特殊群體。在送醫及陪護期間,吳鵬水目睹患者的痛苦及意識到患者家庭的不易,這讓他萌生了自學「瓷娃娃」護理知識的想法,希望能通過學習更深入了解和幫助這個群體。

影片截圖
義務成為「瓷娃娃」陪護
自2015年起,吳鵬水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專注於陪護來自全國各地的「瓷娃娃」在深圳求醫。他深知「瓷娃娃」家庭面臨的巨大壓力,除了要負擔孩子高昂的治療費用外,還要四處奔波尋醫問診。他所接觸的患者家庭中,有許多家庭從孩子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四處求醫,不少人還曾走過彎路。當他們了解到港大深圳醫院後,彷彿看到了新的希望,帶著孩子動身前來治療手術,「我們接過許多來自偏遠農村的求助家庭家,最遠的患者從新疆、西藏來」。
9年來幾乎無休 1年護送逾100個「瓷娃娃」家庭
鑒於許多家庭首次來到深圳,加上「瓷娃娃」多數無法獨自行走,一些甚至無法坐輪椅,只能用小板凳支撐起來一步步往前。這時候,義工需要具備一定的護理知識,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幫助,避免已經骨折的「瓷娃娃」遭受二次傷害。每當接到求助後,無論是深夜還是凌晨,吳鵬水都會第一時間出發,「我隨時都可能接到救助,有時候凌晨3、4點,只要他們需要,我就馬上出發。」近9年來,吳鵬水幾乎全年無休,到高速路口、火車站、機場等地方接送全國各地來深圳求醫的「瓷娃娃」,「週末、寒暑假來看病的孩子最多,現在一年護送100多次」。

影片截圖
帶領更多義工加入隊伍守護「瓷娃娃」
在吳鵬水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義工加入到守護「瓷娃娃」的隊伍中。從2015年的5名義工慢慢增加到現如今的20名,他們已經免費提供了超過800次「瓷娃娃」接送及陪護服務。去年,就有90名「瓷娃娃」在他們的幫助下逐步康復。吳鵬水對此欣慰表示,「看見他們每次比上次好,能夠正常走路、上學、生活,就是我最欣慰的事!」。

影片截圖
男子致力於其他義工服務工作
除了守護「瓷娃娃」外,吳鵬水也致力於其他義工服務工作。諸如定期去養老院幫助長者理髮以及剪指甲,成為這些孤寡長者的「兒子」。此外,他還資助2名與兒子年齡相仿的貧困生上學,且18年來堅持無償獻血,至今累計獻血63次,獻血量達到1.82萬毫升。

影片截圖
男子承諾:一直做到自己老得做不動為止
關於未來,吳鵬水承諾會繼續自己的義工服務工作,除了繼續為「瓷娃娃」送醫陪護外,也會盡力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一直做到自己老得做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