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交友程式美女頭像誘炒金 高層送廿頁「搵食劇本」

社會事

交友程式美女頭像誘炒金 高層送廿頁「搵食劇本」
社會事

社會事

交友程式美女頭像誘炒金 高層送廿頁「搵食劇本」

2017年01月25日 08:11 最後更新:08:11

涉款數以億計的誘客投資倫敦金投訴不絕,去年記者在交友程式發現有人以「大田金融」名義大量招聘聯絡客戶代表,經過簡單面試獲聘用,加入位於上環德輔道中的「大田國際金業」,同廈兩層辦公室儼如培訓誘客炒金兵團基地,高層更教路用美女頭像開設微信帳號吸客,及提供二十頁「搵食劇本」。

高層向記者提供多張美女照片,利用交友程式建立不同帳戶吸客

高層向記者提供多張美女照片,利用交友程式建立不同帳戶吸客

《星島日報》較早前派出另一名記者再到「大田國際金業」應徵客戶經紀「放蛇」,由上次同一位高層阿Joe(化名)接見。事件曝光後,公司便提高警覺,入職表格較上次製作認真,已修改錯字,由一頁加至三頁,卻不用全部填寫,不問學歷和工作經驗,即獲聘用。記者發現,近萬方呎的辦公室遍布方中信肖像,宣傳品寫有「大田國際金業」或「大田環球金業」;幾乎每位高層房內,放有金銀業貿易場行員證書及「正店」營業牌照,但寫着「大田金銀業集團有限公司」,並非「大田國際金業」,牌照地址在上環,非西環現址。

Joe透露,公司共有四百多名全職及兼職員工,分成七隊,每隊再分六至七組,每組約十二人,由隊長和組長從旁監察。辦公室有多張俗稱「船位」工作枱,每枱放置六部電腦顯示屏,桌面滿是插座和充電線,近百名員工自僱用手機低頭搵客,無人理會顯示屏的財經走勢,未見任何買賣。他稱,行內靠交友程式「搵食」已非秘密,揚言隨時可月賺逾十萬元。

釣客第一步,用Andriod作業系統手機,安裝特定版本的微信、虛假定位程式、交易軟件「MT4」及其他交友程式,如「陌陌」和「遇見」,手法與上次大同小異,但Joe明顯更心急進取,取出五部私伙手機,把其中兩部連同二十多頁的「劇本」遞給記者,說:「每位員工都至少有三部手機,努力開社交帳戶搵客,成功率才愈高!」

為擴大客源及隱藏位置,他指示每隔三天,深夜利用虛假定位程式,重置虛假位置,才以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撈客」,謹記要等目標主動搭訕,自抬「身價」,加為朋友前,先聊天打探對方來歷,篩選高潛力目標;切勿頻密使用「附近的人」功能,否則會被查封帳號;若虛假定位功能消失,改用交友程式搜索。有同事在網上以八十元購買六百多個內地手機號碼,透過微信逐一加為朋友,主動出擊,不放過任何吸客機會。

下一步是最重要的「美人計」,Joe向記者提供多張美女照片,利用交友程式建立不同帳戶,不時按內部群組要求,上傳該美女的性感圖、高檔生活照、財經資訊、賺錢戰績,以吸引目標。但未有客源又何來戰績?他教記者利用MT4模擬交易平台,將虛假賺錢交易截圖上傳,聲稱已為客戶賺上萬元。

記者發現同組不論男女,皆使用同一美女照片,建立交友帳戶釣客,多達十八個,各分身名字不同,記者問會否被識穿?Joe解釋:「這位美女是我的好友,為免麻煩,我們已甚少見客,若客戶確定開戶而要求見面,才請她現身引誘對方付款,事成分她數千元。」

他們通常以忙見客為由,拒絕見面,免露出破綻,亦引起對方好奇自己的工作,順勢談起個人投資心得「試水溫」,利誘出擊。當天有客上釣,Joe叮囑記者要與目標慢慢建立親密關係,密傾「套料」,了解其經濟狀況才開價。老闆級一般開價三十萬以上開戶,打工仔則五至十萬元。

若目標人士願意投資或關係穩定,可加上記號、背景及喜好等,方便識別及投其所好。他又拿出多張以該美女身分印製的假卡片,給記者傳送客戶,博取信任,以盡快簽約開戶。

公司官網提供下載合約和授權書檔案,着目標人士自行列印及簽名後,連同身分證正背面圖等資料,透過微信傳送或寄回公司,以電匯等不見面形式注資,全程隔空。每手投資,經紀可獲五百元手續費及約三成佣金,交易次數及額度愈高,佣金愈多,但必須取得授權,才能任由操作戶口。

但記者追訪後發現,金銀業貿易場近年三度公告旗下編號202的「大田金銀業集團」疑遭「撞名」公司渾水摸魚,深入偵查發現該行員公司僅用作宣傳,無實際買賣交易,由疑是同集團最少十六家幾近同名的「分身」公司,借用行員名義及其廣告代言人方中信名氣,銷售黃金產品及邀請注資加盟,業務遍及中港兩地,聲稱年交易額高達八十億元,疑似借名吸金。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回覆查詢時強調,絕不容許行員以借名手法運作,屬嚴重違規,有可能將其「釘牌」。

本港去年錄得33903宗科技罪案,數字比2023年的34112宗下跌0.6%,損失金額為51.3億元,比2023年的55億元下跌6.7%。不過,網購騙案錄得11559宗,佔整體科技罪案的34.1%。

左起: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巴士的報記者攝

左起: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巴士的報記者攝

網購騙案損失金額接近倍升 總額3.6億元

對比2023年,雖然科技罪案錄得輕微下跌,但網購騙案上升了2609宗,即29.2%,涉及損失金額更比2023年上升接近一倍,總額約3.6億元,平均一宗網購騙案的損失金額是接近31000元 。

騙案熱門貨品類別包括演唱會門券旅遊套票等

網購騙案的熱門貨品類別包括演唱會門券、旅遊套票、服飾、化妝品、家具電器、電子產品、嬰兒用品及網上遊戲帳戶或道具等。而涉案金額大幅上升,主要源自2024年多宗涉及大額加密貨幣或外幣兌換的案件,當中損失最大的單一案件已經造成接近300萬元的損失。

演唱會門券佔逾15%案件 涉及金額1800萬元

隨著啟德體育園在今年3月正式啟用,將會有多個大型活動陸續舉辦,當中包括多場演唱會及運動項目,這些活動不但吸引大批市民及旅客參與,亦有騙徒竊準有粉絲未能購票,而在不同的購物平台開設帖文,謊稱有大量的內部票可供選購,而誘騙受害人購買,有部分騙徒會以不同藉口拖延出貨,令受害人到活動當日,才發現所購買的門票未能進場或所謂的賣家沒有發貨。

在2024年,網上購物騙案共有11559宗,當中涉及演唱會門券佔超過15% 的案件,涉及金額接近1800萬元。隨著更多的大型活動在香港舉辦,同類型的騙案預料將會增加。

梁以德(左)提醒市民應小心查閱銀行帳戶結餘,最緊要留意到「可用結餘」數字才是戶口內實際可供提取的款項。巴士的報記者攝

梁以德(左)提醒市民應小心查閱銀行帳戶結餘,最緊要留意到「可用結餘」數字才是戶口內實際可供提取的款項。巴士的報記者攝

三種常見網購騙案犯案手法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表示,去年3種常見的網購騙案的犯案手法分別是Facebook 專頁詐騙、Carousell釣魚連結詐騙,以及彈票黨。

FB專頁詐騙:市民多做背景搜尋可識破騙局

在2024年有超過四成的網購騙案與Facebook有關,涉及超過6000萬元。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指出,騙徒會盜用知名商戶的品牌標誌與客戶評價,建立高仿專頁,並透過付費廣告推送虛假優惠。市民要在購物時細心留意及多做背景搜尋,就可以識破騙局。

Carousell釣魚連結詐騙:市民切勿提供電郵地址

至於Carousell釣魚連結詐騙,梁以德表示騙徒會假扮成買家,並向賣家提出使用Carousell平台的「平台收款功能」來付款,但騙徒會要求賣家提供自己的電郵地址以收取Carousell 的款項。之後騙徒會寄出虛假電郵給賣家,賣家若根據電郵指示按下超連結,就會載入偽裝成Carousell的付款平台,該偽裝網站會指示賣家輸入個人網上銀行帳戶登入資料及一次性密碼。當騙徒獲得這些資料後,就會將受害人的資產轉移。

梁以德表示,Carousell 絕不要求用戶提供電郵地址以進行付款。Carousell自2022年起已在聊天室封鎖所有發送電郵的功能,他提醒市民毋須在Carousell交易過程中提供個人電郵地址。另外,梁以德指出騙徒的虛假網站會使用含有 Carousell 字眼的假網址,而Carousell官方網址都以「carousell.com」或「carousell.com.hk」結尾,提醒市民以此識別。

彈票黨:市民應小心查閱帳戶「可用結餘」

彈票黨則是騙徒會向賣家提供一張空頭支票,並製造入數假象,讓賣家以為已經成功收款。梁以德提醒市民應小心查閱銀行帳戶結餘,最緊要留意到「可用結餘」數字才是戶口內實際可供提取的款項,而「賬面結餘」或「戶口結餘」數字有機會變動,當中包括並未結算的支票或交易款項。

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右)指出轉數快只是工具,並非第三方支付平台。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右)指出轉數快只是工具,並非第三方支付平台。巴士的報記者攝

使用第三方購物及支付平台 讓交易更有保障

針對網購安全,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坦言,市民需要通過第三方的購物平台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起進行交易,才是一個非常安全的方法。他指出淘寶、HKTV Mall都是第三方購物平台,Facebook則是社交網路,並不是第三方購物平台。「重點是你付費時,用甚麼方法付費,原來你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付費,你就獲得保障。這是因為第3方支付平台並不是第一時間馬上把錢轉給賣家,會有一個凍結的期限,一般由2日至30日不等,設立期限目的就是要保障買家。」

李基銓指出信用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會要求市民提供驗證碼、指紋識別,從而核實身份才賺錢及提供保障措施。他提醒「轉數快」只是一個工具,方便市民把錢從一個銀行戶口轉到另一個銀行戶口,並非第三方支付平台。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夥金管局及銀行優化防騙視伏器

在2024年兩度更新「防騙視伏器」,包括在去年二月推出升級版「防騙視伏App」,新增三大新功能,包括可疑來電警示、可疑網站偵測及公眾舉報平台,及去年12月將可疑帳號警示」覆蓋轉數快、網上銀行、銀行櫃台交易及自動櫃員機。陳純青指出警方正就「防騙視伏器」的優化與金管局、銀行更多溝通及合作。他稱在轉賬時,如果收款帳戶與「防騙視伏器」的詐騙資料庫記錄相符,系統便會發出警示。在2024年的第三及第四季,系統已經發出超過51000次「高危警示」,為市民提供事實查證工具及交易提示的工具。

防騙視伏器系列獲得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防騙視伏器系列」於4月9日至13日在瑞士舉辦的「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以「構建網絡安全」及「應用科技」為主題,獲得「國際傳媒大獎」及金獎。這些獎項證明香港警隊對於利用創新科技推動數碼警政和提升警務效率的實力,更重要是幫助市民預防詐騙及加強警隊的執法能力,通過積極求變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犯罪模式。

警方聯同網上購物平台打擊騙案

另外,警方聯同多個網上購物平台合力打擊騙案,在2024年,警方成功移除超過11000 個可疑的專頁或用戶,而今年首季亦已經成功移除超過2000 個可疑的專頁或用戶,警方期望透過及早移除詐騙專頁及可疑用戶,阻止騙徒繼續犯案。

去年拘10496人 其中有傀儡戶口持有人

除了防騙及宣傳,警方亦展開一系列的執法行動。2024年,警方共拘捕10496人涉及各類型騙案及洗黑錢罪行,升13.6%,其中約7700人是傀儡戶口持有人。就各類網上騙案及洗黑錢罪,警方一直採取積極的拘捕行動,單在今年1月至4月,已展開多個拘捕行動,當中包括名為「火痕」、「世爵」、「雷陣」及「王將」等多個拘捕行動,並以「串謀詐騙」、「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及「洗黑錢」等罪名合共拘捕超過200 人。

左起: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巴士的報記者攝

左起: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梁以德、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香港電商協會會長李基銓。巴士的報記者攝

為提防網購騙案,梁以德建議市民光顧信譽良好的賣家,盡量選擇當面交收;選擇官方銷售渠道區購買貨品;兌換外幣或加密貨幣時,應光顧信譽良好的找換店或加密貨幣交易所;出售貨品時,不應單憑入數收據便相信付款完成,「戶口結餘」金額更新不代表成功過數,「可用結餘」金額才反映真正入賬狀況等。

61歲男商人因彈票黨損失280萬元人幣

問到2024年最大金額單一網購騙案,梁以德表示去年7月一名61歲男商人通過微信認識騙徒,他們之後用WhatsApp聯絡。騙徒跟事主表示,可以用一個優惠的兌換率兌換人民幣。「雙方談好之後,騙徒通過支票的形式,假裝把300萬港元存入事主戶口,事主看過戶口結餘,看到有一筆轉帳後不虞有詐,將接近280萬元人民幣匯款至騙徒的內地戶口。」其後事主被銀行通知,早前的轉帳是張彈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