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遇挫折不氣餒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史空穿梭

遇挫折不氣餒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遇挫折不氣餒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2017年07月14日 10:00 最後更新:07月18日 16:22

我們每每遇到挫折,可能都會想過放棄,不過,春秋時代的越王勾踐並沒有因打輸仗而氣餒,反而更加積極做人。究竟勾踐如何實踐他的復仇大計呢?

春秋末期地圖 (設計圖片)

春秋末期地圖 (設計圖片)

春秋時代,位處長江下游的吳國崛起,吳王闔閭連年征戰,打了很多勝仗。但在攻打越國時意外戰敗,傷重而亡。夫差繼承父業,為父報仇,再次出兵攻越,擒下越王勾踐。夫差捉到勾踐後,並沒有殺死他,而是要好好地侮辱他一番,將他當成奴隸看待。

勾踐臥薪嘗膽,終於滅了吳國報仇。(網上圖片)

勾踐臥薪嘗膽,終於滅了吳國報仇。(網上圖片)

勾踐為了活命,不單甘願為夫差做牛做馬,唯命是從,甚至替夫差嘗大便,以探知其病況。經過三年之後,夫差認為勾踐已沒有任何野心,於是放他回國。

越王勾踐劍,至今仍保存下來。(網上圖片)

越王勾踐劍,至今仍保存下來。(網上圖片)

事實上,勾踐內心根本沒有放棄復仇的大計,一回國後,即訓練士兵,勵精圖治,又使出美人計迷惑夫差,令他誤以為越國不會攻吳。為了令自己復仇的意志更堅定,勾踐回國後亦未有過著安樂生活,反而安排了一個艱苦的生活環境,例如晚上睡覺不睡在軟軟的床褥上,只睡在房間薄薄的薪草上,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膽,每當意志薄弱時,便嘗一嘗苦苦澀的膽汁,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在吳國所受的恥辱。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經過二十二年時間,勾踐認為時機成熟,於是發兵攻吳,並大敗夫差的軍隊,吳國亦因此滅亡了。後人於是會用卧薪嘗膽來形容一個人堅忍不拔,勤奮努力不懈。

往下看更多文章

賢人相識「物以類聚」 淳於髡求賢如打水

2024年09月20日 20:00

「物以類聚」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易經.繫辭上》中的「方以類聚,物以羣分」,但最為人熟知的典故應當出自漢代劉向所寫的《戰國策》,在《齊策三》中有提及:「淳于髡曰:『不然。夫鳥同翼者而聚居,獸同足者而俱行。』」

戰國時期的淳于髡雖然是贅婿,但他足智多謀、能言善辯,不但得到齊威王的青睞,成為齊國的大夫,更多次為齊國立下大功。當時,齊威王只管喝酒作樂,終日只問酒色,不理政事,連一旁的文武百官也跟着一同荒淫放縱。戰國時期,風雲詭譎。其他各國見齊國內政混亂,都趁機進攻齊國。國家危在旦夕,但齊王近臣一個個膽小如鼠,都不敢上前進諫。淳于髡深知齊王喜好説謎語,因此淳于髡只好用隱語來勸諫齊威王振興朝綱,強大齊國。齊威王經過他的規勸後便勵精圖治,終於令齊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齊威王八年,楚國出兵伐齊。齊威王命淳于髡帶着黃金、白璧、駿馬向趙國求援。趙國朝堂之上,淳于髡昂首挺胸,從容不迫地向趙王陳明利害,並請其出兵援齊。趙王聽後點點頭,當即派「精兵十萬,革車千乘」到齊國去。楚國見趙兵來勢洶洶,便連夜撤兵。齊威王大喜,決定在後宮擺宴慶慶祝,淳于髡亦因此事被認為是齊國最好的賢士。

淳于髡博聞彊記,善於辯論。雖然身高不足七尺,但出使各國從未曾受到屈辱。(網上圖片)

淳于髡博聞彊記,善於辯論。雖然身高不足七尺,但出使各國從未曾受到屈辱。(網上圖片)

後來齊宣王昭告天下,以重金求取賢士。淳于髡在一天內就給他推薦了七個有才能的人,齊宣王和他們隨便談了談,發現他們果真個個本領高強。齊宣王怎麼想也想不透,淳于髡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這麼多賢人呢?於是,他便低聲問身旁的淳于髡:「人才難得,方圓千里內,如果能找到一個賢士已經很不得了。現在你卻在一天內給我推薦了七個賢士,不知先生是從何處找來的?若照此下去,賢士不是多得連齊國都容納不下了嗎?」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淳于髡聽後,笑了笑回道:「大王有所不知,同類的鳥會聚居在一起,同類的野獸則會走在一條路上。如果到窪地裏去找柴胡和桔梗這類的藥材,一輩子也不會找到一株,但是要是到山的北面去尋,那就多得車都裝運不完。我淳于髡在齊國也算得上是個賢士,所以您叫我推薦賢士,就像是到河裏打水、用打火石打火一樣容易。其實我還準備給大王挑選了另一批賢士,大王可想現在接見他們?」

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有解熱、鎮靜、鎮痛、鎮咳的功效。(網上圖片)

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有解熱、鎮靜、鎮痛、鎮咳的功效。(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物以類聚」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指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但後來多指壞人臭味相投,相互勾結;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