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漢賦大家司馬相如 滿足武帝虛榮心

史空穿梭

漢賦大家司馬相如 滿足武帝虛榮心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漢賦大家司馬相如 滿足武帝虛榮心

2018年04月03日 10:00

漢賦向來被認為是漢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其中西漢的辭賦家司馬相如是其中的佼佼者。

司馬相如 (網上圖片)

司馬相如 (網上圖片)

司馬相如,原名犬子,由於少年時喜愛讀書與劍術,崇敬戰國時代的政治家藺相如,因此改名相如。漢景帝時,司馬相如在任梁孝王的賓客時,結交了一批當時很出名的辭賦家,開始了用賦來寫作。

更多相片

司馬相如 (網上圖片)

司馬相如 (網上圖片)

仇英《子虚上林圖卷》(局部) (網上圖片)

仇英《子虚上林圖卷》(局部) (網上圖片)

漢武帝 (網上圖片)

漢武帝 (網上圖片)

仇英《子虚上林圖卷》(局部) (網上圖片)

仇英《子虚上林圖卷》(局部) (網上圖片)

不過,後來他因病退職,並與當時結識的辭賦家交往甚密。就在這個時候,他寫了一篇詞藻華麗,讚揚漢王朝盛世的《子虛賦》。漢武帝看到之後,甚為驚嘆,於是召他回朝,並作了《上林賦》。

漢武帝 (網上圖片)

漢武帝 (網上圖片)

兩篇作品鋪陳的描寫均達到了極致,顯示出高度的修辭技巧,同被譽為漢賦的頂峰作品。不過,由於過份注重修辭,有批評者認為文章呆板凝重,更甚者,是賦中的描寫渲染了奢侈的帝王生活,極大滿足了帝王的虛榮心,結尾的諷喻之辭根本彌補不了,是這也是後世對漢賦的批評。

《漢書·藝文志》載,司馬相如有賦29篇,今存《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二世賦》六篇,其中《長門賦》與《美人賦》的作者仍有爭論。

往下看更多文章

關羽為流箭所傷 醫生建議「刮骨療毒」

2024年11月18日 20:00

「刮骨療毒」這個成語出自於《三國志・蜀書》,當中《關羽傳》有言:「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東漢末年,政局風譎雲詭。到了三國時期,世間更是惡戰連場、烽煙四起。那時魏、蜀、吳三國各據一方,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三國鼎立的局勢(網上圖片)

三國鼎立的局勢(網上圖片)

有次蜀國武將關羽正揮軍攻打曹兵之時,右臂不幸被流箭所傷。眼見及此,其他將領便提議他回荊州調治傷口,不宜戀戰。不過關羽聽後卻不為所動,大手一揮的拒絕道:「我豈能讓這小小的創傷耽誤了軍國大事呢?」

關羽表面看似雲淡風輕,但事實上右臂的傷口比他想像中嚴重得多。哪怕後來傷口痊癒了,但關羽的骨頭一到梅雨天就會隱隱作痛。不明所以的關羽只好請朗中來為自己診治。在等待的過程中,關羽的右臂已經痛得十分厲害,不過因為害怕自己痛苦的表情會擾亂軍心,只能和馬良下棋來分散注意。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久,醫生就趕到軍營去。他低頭看了一下關羽的箭傷,明白箇中原因後便徐徐道來:「將軍,雖然您治好了表面上的皮肉之傷,卻不曾想到箭頭有毒。因此在毒素深入骨髓的情況下,您不把骨頭上的毒都刮去是難以根治傷口的。」關羽聽過後,便追問道:「可是現在傷口已埋合,該怎樣除去留在骨上的毒素呢?」關羽語音剛落,大夫便仰天大笑道:「那很簡單!若想根治毒素,那就得用刀割開皮肉至白骨。等把骨頭上的毒素都刮去後,再以線縫合。不過⋯⋯我怕將軍會懼怕呢!」

關公聽後笑言自己不是「世間俗子」,更是讓醫生馬上動刀,他讓下人送上些酒食後便馬上伸出了右臂說。醫生見關羽如此爽快,也不多說,馬上從身側包袱中取出一把尖刀。在他看準了位置後,便手起刀落把關公的皮肉割開。

雖然《三國志》有「刮骨去毒」一事,卻沒有點明醫者身份。待《三國演義》出版問世後,醫者就變成了華佗了。(網上圖片)

雖然《三國志》有「刮骨去毒」一事,卻沒有點明醫者身份。待《三國演義》出版問世後,醫者就變成了華佗了。(網上圖片)

眾人屏息以待,很快醫生的聲音便再次響起:「將軍,我現在就用刀把骨上的毒給刮走!」話剛說完,醫生便以嫻熟手法用刀子在關羽手臂的骨頭上來回刮。軍營內時不時傳來的「悉悉」聲,以及一盤盤端出來的血盆子都讓那些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將士們嚇得掩面失色,唯獨關羽本人眉頭都不皺一下,依舊面不改容地喝酒下棋。不久,醫生就把毒給刮盡,並且麻利的替傷口敷上藥後把傷口縫合。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關羽作為大丈夫的豪邁和勇敢,所以後人從這典故中提煉出「刮骨療毒」這個成語,意思是指徹底治療,並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