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的渲染,以及讀過諸葛亮《出師表》,後世對劉備的兒子劉禪的生平,最熟知的必定是他「幾乎折了趙雲」、「扶不起」,以及「樂不思蜀」。尤其是「樂不思蜀」,日後成為「忘本」之意的成語,但其實劉禪的做法,充滿著智慧。
當蜀漢後主劉禪投降曹魏後,魏國權相、晉王司馬昭給與他的待遇相當不錯,不僅建議魏元帝曹奐封他為安樂公,並且經常設宴招待他。司馬昭深知,劉禪在蜀中稱帝多年,懷念他、希望他復闢者大有人在,如果不做必要的提防,恐怕鬧出大亂子。所以,為了弄清劉禪是否有東山再起之心,司馬昭決定考察。
據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載,當司馬昭在宴請劉禪時,故意派蜀漢昔日宮女唱歌跳舞,以此觀察他的表現。在這個時候,「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即蜀漢舊臣觸景傷情,劉禪卻相反。司馬昭也看不下去了,於是私下跟心腹賈充講:「劉禪竟如此沒心沒肺,怪不得諸葛亮、姜維不能輔佐他成為明君。」
不過,司馬昭依然不放心,進一步試探劉禪,便在某次宴會時,趁著他津津有味地觀看歌舞時,突然問他:「頗思蜀否?」沒想到劉禪沒有片刻的遲疑,脫口說道:「此間樂,不思蜀也。」司馬昭聽後哈哈大笑,便繼續和劉禪飲酒作樂。
事後,蜀漢舊臣郤正對劉禪講:「陛下怎能這樣回答?若以後晉王再問這樣的問題,請陛下務必要一邊流淚,一邊回覆:「先人墳墓遠在蜀中,我的心中甚是傷感,沒有一天不思念的。」若能如此,晉王必定會憐憫陛下,讓陛下返回蜀中。」劉禪聽後,貌似若有所悟地點點頭。
果不其然,等到司馬昭在宴會上再問這個問題時,劉禪便按照郤正教導他的話回复,只是說完閉著眼睛,卻沒有流出一滴眼淚。司馬昭略微沉思一下,然後跟劉禪講:「這些話是郤正教給你說的吧?」劉禪聞言大驚,連忙睜開眼睛說道:「的確如此,晉王怎麼知道的?」司馬昭聽後哈哈大笑,左右隨從也被劉禪的傻勁逗得大笑了,宴會上一片歡樂。
後人讀史至此,往往扼腕悲嘆,認為劉禪沒心沒肺、不可救藥,枉費諸葛亮當年對他的教導、輔佐之功。然而,有些學者認為,劉禪非但不是個傻子,而且還是個心思縝密、能屈能伸的大才,一肚子的權謀詐術,「厚黑學」功底絲毫不亞其父劉備。近代考古、歷史、民俗學者羅開玉,以及謝輝著有《三國蜀後主劉禪新論》,認為劉禪是裝傻扮懵,不僅是養晦自保,更關係著一大批降臣的命運。「樂不思蜀」的表現,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表現更精彩。
劉禪深知,依照歷史套路,亡國之君難有好下場,全部的權臣武將很大機會被殺。所以為了能保住家族及舊臣性命,需要他忘卻昔日的輝煌尊貴,深藏國恥家仇,掩蓋故國之思,寧願背負無情、無恥的罵名,也要以蠢人的面目示人,以此來麻痺能操縱他生死之人,在殘酷冷漠、殺機重重的亂世,延續自己和家族的生命。畢竟,只要活下去,便存在各種可能。所謂「留得青山在,那怕沒柴燒」。
回想那充滿殺機的一幕,面對著一道殺機重重的問題,還有極可能已經做了叛徒的郤正,劉禪以一種自污的方式完成救贖,看似蠢不可及、形像大毀,但卻以最合理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目的。在一片笑聲中,司馬昭虛榮心滿足,再也提不起對一個「傻子」的殺機。與此同時,劉禪的計謀同樣得逞,雖損貶自己形象,但卻保全了身家性命。值得嗎?很值。
當然,深諳「厚黑學」的司馬昭,極可能也看出劉禪在演戲,但他在清楚劉禪並無異心的情況下,決定放他一馬。在這場權謀對決中,司馬昭及劉禪摸清對方「底牌」,最終互相釋然。劉禪在亡國後,存活了八年,直到西晉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才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曰思。 「五胡亂華」期間,匈奴人首領劉淵起兵,自建國號為漢,並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劉禪結果「復闢」成功,即使那是被劉淵利用,也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