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峰期一般為5月至7月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地手足口病活躍程度於過去兩星期持續上升。
中心指,家長如帶同子女外遊,應特別注意個人和環境衞生。資料圖片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院舍/學校爆發手足口病個案由5月5日一星期錄得7宗、涉及33人,增至5月12日一星期錄得16宗、涉及61人。截至昨日,本星期已錄得9宗爆發個案,涉及21人。過去4星期,爆發個案主要集中於幼稚園及幼兒中心。腸病毒71型感染方面,今年截至昨日共錄得4宗個案。
中心指,鄰近地區如台灣近期的手足口病活躍程度亦有上升。家長如帶同子女外遊,到遊戲場地或與其他兒童有緊密接觸時,應特別注意個人和環境衞生。
手足口病全年均會出現,而高峰期一般為5月至7月,10月至12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高峰期。由於幼童易受感染,故家長應多加留意子女健康。學校和院舍幼童有密切接觸,令疾病較易傳播,可能出現爆發個案。
中心已向醫生、幼兒中心、幼稚園、小學和中學發信,呼籲他們留意最新情況。學校須按照「預防傳染病指引」執行預防和控制措施,以及處理爆發個案。如有爆發個案,應呈報衞生防護中心適時跟進。
當局表示將持續監察涉事餐廳,並呼籲出現症狀的消費者主動通報
金沙角小館FB
沙田沙角邨熟食檔「金沙角小館」近日因外送盆菜引發24人食物中毒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焦點。這宗發生於大年初三(1月31日),涉及一個約百人的新春家庭聚餐,目前調查指向食物過早預製與儲存溫度不當為主要肇因。
事件中有24名市民受影響,年齡介乎3至76歲(13男11女),在食用盆菜後10至20小時內陸續出現發燒(最高達39°C)、腹痛、腹瀉及嘔吐等症狀,其中4人需就醫但未住院。
金沙角小館FB
涉事盆菜包含鮑魚、元貝等高價食材,根據「金沙角小館」的宣傳資料,該餐廳的盆菜分為小盆(4-6人)、中盆(6-8人)和大盆(10-12人)三種規格,價格從880至2280港元不等。
新年 盆菜 過年 。巴士的報記者攝
食安中心初步發現盆菜在製作後未保持60°C以上熱存溫度,冷藏時也未維持4°C以下,導致致病菌滋生。 衞生防護中心與食安中心已採集食物及環境樣本化驗,並要求餐廳暫停供應盆菜、徹底消毒及改善烹調流程。腸胃科醫生張世華指出,諾如病毒或沙門氏菌可能是致病元兇,這類病原體在室溫下繁殖速度極快,2小時內細菌量可倍增。
「金沙角小館」位於沙角商場地下熟食中心,日常提供點心及小菜,近期在網上食評平台的評價中出現多宗服務投訴,包括漏單率頻繁,有顧客等待45分鐘仍未獲主食。有人不滿食物品質,例如腸粉皮過厚、蒸排骨使用冷凍食材等負評。亦被指出現員工與收銀爭執、餐具清潔度不足等問題。
衛生防護中心初步調查顯示,受影響人士曾進食由位於沙田沙角邨熟食檔金沙角小館提供及製作的外送盆菜。
衞生部門特別提醒節日期間處理盆菜的注意事項:冷凍盆菜須維持4°C以下,運送時需以保溫設備保持60°C以上。食用前應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達75°C。避免提前48小時以上預製盆菜,高風險食材(如海鮮)應最後加入。而幼兒、長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應避免食用含生冷食材的盆菜。事件再次突顯食肆在大型節慶訂單激增時,容易忽略食物安全管理的潛在風險。當局表示將持續監察涉事餐廳,並呼籲出現症狀的消費者主動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