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積寺之戰唐朝最激烈勝仗 八小時斬級六萬延續國祚

歷史長河

香積寺之戰唐朝最激烈勝仗 八小時斬級六萬延續國祚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香積寺之戰唐朝最激烈勝仗 八小時斬級六萬延續國祚

2019年06月11日 10:00

此戰乃唐軍順利收復長安之關鍵。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12月),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舉兵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叛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陷洛陽、長安。次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唐玄宗則逃往蜀地,建立了137年大唐王朝,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為挽救江山社稷,唐朝發動一場非常關鍵的戰役。

更多相片
以「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為題材的《明皇幸蜀圖》 (網上圖片)

以「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為題材的《明皇幸蜀圖》 (網上圖片)

《望賢迎駕圖》的唐肅宗 (網上圖片)

《望賢迎駕圖》的唐肅宗 (網上圖片)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宋人畫《望賢迎駕圖》,描述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在陝西咸陽迎接由蜀歸來的太上皇李隆基 (網上圖片)

宋人畫《望賢迎駕圖》,描述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在陝西咸陽迎接由蜀歸來的太上皇李隆基 (網上圖片)

以「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為題材的《明皇幸蜀圖》 (網上圖片)

以「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避難入蜀為題材的《明皇幸蜀圖》 (網上圖片)

公元756年7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唐肅宗心裡很清楚,要想重新樹立權威、重獲民心,必須迅速奪回都城長安。於是,唐肅宗調兵遣將,在長安附近展開一系列軍事行動,打開通往長安城之門。公元757年8月,唐肅宗在鳳翔舉行誓師大會,「遣攻長安」。

據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唐肅宗為了贏得戰爭不惜下血本,投入15萬大軍,而且都是「隴右、河西、安西、西域」的精銳部隊。同時,唐肅宗還聽取郭子儀建議向回紇借兵,回紇派其子葉護率領四千精騎。唐朝名義上的主帥是廣平王李俶,實際上的最高指揮官為郭子儀。

《望賢迎駕圖》的唐肅宗 (網上圖片)

《望賢迎駕圖》的唐肅宗 (網上圖片)

安史叛軍於西京留守的大將叫張通儒,手下有兩名重要將領安守忠及李歸仁,擁有兵力10萬左右,其中有不少騎兵,氣焰囂張。早在5月,郭子儀曾與叛軍在長安附近的清渠交戰,因遭叛軍騎兵衝擊而大潰,可見叛軍戰力。

經過一番準備,唐朝15萬大軍於9月27日抵達長安城西郊,在香積寺以北、灃水以東地區擺開陣勢,「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叛軍得知,在唐軍的北面布陣。最初叛將李歸仁挑戰,「官軍逐之,逼於其陳」。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結果叛軍一舉進撃,唐軍處於不利情況大亂,叛軍有機可乘,唐軍輜重還被奪取。交戰之初,唐軍陷入不利狀態,幸虧前軍主將李嗣業赤裸上身,手持長刀,連殺叛軍數十人,才穩住己方的戰陣。據《舊唐書》載:「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李嗣業率領這支軍隊,被人們稱作騎兵的剋星「陌刀隊」。

叛軍陷入不利,但他們並沒有撤退,因為,叛軍將自己的精銳騎兵埋伏在軍陣東邊,準備衝擊唐軍。但唐軍早已發現叛軍騎兵,派朔方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引回紇騎兵前去交戰。

宋人畫《望賢迎駕圖》,描述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在陝西咸陽迎接由蜀歸來的太上皇李隆基 (網上圖片)

宋人畫《望賢迎駕圖》,描述安史之亂後,唐肅宗在陝西咸陽迎接由蜀歸來的太上皇李隆基 (網上圖片)

安史叛軍的騎兵雖然精銳,但打不過回紇騎兵,最終被全部消滅。叛軍聞訊軍心大亂,此時,李嗣業的前軍與回紇騎兵繞道叛軍陣後,與郭子儀前後夾擊,叛軍徹底崩潰。這場香積寺之戰,前後持續四個時辰,即八個小時,戰場上血流成河,《資治通鑑》載:「自午及酉,斬首六萬級,填溝塹死者甚眾」。

戰後,叛軍殘部狼狽而逃,唐軍順利收復長安。香積寺之戰堪稱血腥,但意義重大,是為整個「安史之亂」轉折點,甚至為唐朝續命150年。據指,捷報傳到鳳翔,面對入賀的百官,唐肅宗喜極而泣,淚流滿面。

往下看更多文章

狀元不出!「破天荒」最早竟與科舉試有關

2024年12月27日 10:00

「破天荒」常被文人所用,用指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或第一次出現的事。

在談論「破天荒」前,不如先要了解「天荒」怎解。「天荒」是指未經開辟的或荒蕪的,如漢‧王充 《論衡•恢國》:「匈奴時擾,正朔不及,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內附,貢獻牛馬。」又如唐‧元稹 《古社》詩:「良田千萬頃,占作天荒田。」考究歷史,原來「破天荒」最早出自唐代,而且是與科舉考試有關。

中國歷代狀元題名 (資料圖片)

中國歷代狀元題名 (資料圖片)

中國科舉制度由隋文帝首創,並盛於唐宋年間,因此「破天荒」一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據宋代人孫光憲所作《北夢瑣言》第四卷的記載︰「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曰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話說在科舉制度下,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要經過逐級的選拔。每年學子們在進京之前,都要先在地方上參加考試,由地方官府選拔出成績合格的,再一起解送入京參加京城的省試。所謂省試即中央禮部試,在明、清時改稱會試,因為今次故事典故時代在唐代,所以稱為省試。

中國科舉之難,以致考生身穿麻布坎肩夾帶(作弊內衣)進場 (資料圖片)

中國科舉之難,以致考生身穿麻布坎肩夾帶(作弊內衣)進場 (資料圖片)

正如唐太宗見到新科進士後豪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見科舉試集合全國尖子,要勝出談何容易!故事發生在唐代的荊州,雖屬人才濟濟之地,文士書生眾多,但是解送到京城的舉子卻多年沒有人能夠考中,於是,人們就把荊州稱為「天荒」,又把由荊州解送的考生稱做「天荒解」。「天荒」本來是指混沌未開的原始狀態,用這個詞來形容荊州就是嘲笑這兒從來沒有人中過進士。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從荊州進京參加省試的考生中終於有一個叫劉蛻的考中了進士,破了「天荒」。當時,魏國公崔弦鎮守荊州,得知劉蛻考中進士,寫信表示祝賀,並贈他七十萬「破天荒」錢。劉蛻不肯接受崔弦所贈之錢,在給崔弦的回信中寫道︰「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

考試期間,考生會被會安排在獨立的分區作答。(資料圖片)

考試期間,考生會被會安排在獨立的分區作答。(資料圖片)

之後,文人學士經常用「破天荒」一詞來形容某個人突然之間的得志揚名。宋代蘇東坡的「滄海何曾斷地獄,朱崖從此破天荒」、周必大的「絳帷幸得天荒破,日日當為問道人」、元代人柳貫的「會見天荒破,端令士氣粗」等詩句都含有這個意思。不過現代人使用「破天荒」一詞,就僅用來形容創舉或者是頭一次出現的新解事了。

南京秦淮風光帶名勝江南貢院,曾是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旅遊景點。(資料圖片)

南京秦淮風光帶名勝江南貢院,曾是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旅遊景點。(資料圖片)

至於「破天荒」故事的結局如何呢?其實從上文劉蛻不肯接受崔弦所贈之錢來看,似乎劉蛻不懂得官場上的逢迎文化,日後發展難免要吃虧了。史載劉蛻仕途並不順暢,在朝廷裡先任中書舍人,後任左拾遺,官職都不高。拾遺的職責是批評皇帝的過失,劉蛻很是敬業,經常毫不留情地批評皇帝,惹得皇帝老大不快。

進士出巡用品 (資料圖片)

進士出巡用品 (資料圖片)

唐宣宗十分倚重宰相令狐綯,把朝廷的政務大事都交給他處理。劉蛻認為令狐綯是個陰險小人,不時揭發他的短處。一次,劉蛻向宣宗密奏一本,揭發令狐綯的兒子未經地方選拔而直接參加科舉考試的事。在唐代,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要先地方選送,稱之為「解送」。所以,劉蛻稱令狐綯的兒子叫「無解進士」。此外,劉蛻還舉報令狐綯的子弟受賄的事,說在光天化日見到有人往他的子弟家送金子。宣宗接到密奏,並沒有做出處理,只是告誡令狐綯要謹言慎行。

《劉蛻集》(網上圖片)

《劉蛻集》(網上圖片)

令狐綯打聽到是劉蛻舉報了他,對劉蛻懷恨在心,一心要報復他。劉蛻平時對自己要求很嚴,想找他的茬子不容易,令狐綯就派了一名心腹去給劉蛻當秘書,找機會搜集劉蛻的黑材料。劉蛻是個憨厚的人,沒想到令狐綯會用這樣的詭計,對這個秘書毫不設防。後來,家鄉有個舉人找劉蛻幫忙,要劉蛻幫助他考上進士。以劉蛻的職務,是幫不上忙的,可是看在鄉情的分上,劉蛻破例接待了他。秘書這下抓住了把柄,向朝廷揭發劉蛻受賄十萬。其實,劉蛻連七十萬都沒有放在眼裡,怎麼會受賄十萬呢?但令狐綯把持的朝廷不問真相,把劉蛻貶為了華陰縣令。

後來,劉蛻一直仕途不順,但他癡情文學,成為唐代著名散文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