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墨子扶危濟困 【百舍重繭】解救宋國

歷史長河

墨子扶危濟困 【百舍重繭】解救宋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墨子扶危濟困 【百舍重繭】解救宋國

2019年11月14日 10:00

墨子實學實踐行天下,做人的體會更深。

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時期,「先秦七子」為七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除了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荀子,及道家代表老子、莊子,有法家代表韓非子,還有墨家的代表墨子。在眾多諸子經典以及先秦典籍及歷史中,貢獻了不少的成語典故。當中有關墨子的,粗略估算就超過30個,主要出自《墨子》。

墨子畫像 (網上圖片)

墨子畫像 (網上圖片)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除了思想、政治,也是一位卓越的自然科學家。據了解,墨子可能屬於當時「士」階層,但他本人曾經當過工匠製造器具,具有豐富的工藝技能。據說他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歷史上最著名巧匠魯班還要高明。

相傳墨子初學於儒術,但由於不滿儒術所提倡「禮」的繁瑣,學習大禹刻苦簡樸,因而自立新說,創建墨家學派。墨子的學說對當時的思想界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家學派就是儒家學派的主要反對派。墨子的門徒很多,大多來自社會的下層。他們組成一個組織嚴密政治團體,紀律要求嚴格,均要吃苦耐勞,勤於實驗,作戰果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墨子一生都為扶危濟困而奔忙,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這套主張也產生了不少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楚國依仗勢力強大,又有公輸盤發明的利器雲梯,準備攻打弱小的宋國。墨子得知,關心宋國安危,立即由宋國白夜趕至楚國郢都。在楚王面前,墨子和公輸盤模擬攻守之戰,相互對抗。因為墨子善於防守,公輸盤多次攻城都沒成功。墨子最終說服楚王放棄攻打宋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墨子為了止楚攻宋,不顧路途遙遠,一刻也不停息,雙腳磨出了一層又一層的繭子。《戰國策·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聞之,百舍重繭,往見公輸盤。」故有了「百舍重繭」成語。「舍」為古時行軍單位,三十里為一舍;百舍即形容路途遙遠;至於重繭就是老繭又生出新繭。所以成語形容長途奔走,十分辛苦。

墨子主張「非攻」,反對發動對別國的戰爭,因為戰爭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的創傷。當時,諸侯國出征打仗一般選在春秋,冬天夏天因為太冷太熱不利行軍。但是,他們不知道春秋正是農產兩個重要季節,一旦種收耽誤就會顆粒無收,影響甚。所以國家一次軍事行動,損失的不只軍事資源,死傷枕藉。戰亂時人民不能安居樂業,飢寒交迫。所以,要想把國家治理好,使人民安居樂業,就要停止戰爭,防止戰爭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成語「不可膀數」,即不能全部數完,形容數量極多。是古今常用成語。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墨子主張的「非攻」,他認為攻打別國是不義之事。史書上流傳下來很多攻打別的國家的記載,這本是不義之事,卻沒有受到指責。是因為沒有人認為,攻打別人的國家是不義,就像一個人嚐了一點兒苦味說是苦,嚐了很多苦味的卻說是甜,這是因為他不知道苦味和甜味之分別。《墨子·非攻上》:「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甜,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辨矣。」

成語「不知甘苦」,即分不清是甜還是苦,形容做事不容易或對前人的艱辛沒有深刻體會。

往下看更多文章

劉璋請劉備入蜀抗曹 殊不知「放虎歸山」遭殲滅

2024年10月11日 20:00

「放虎歸山」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西晉司馬彪所寫的《零陵先賢傳》。

當中有言:「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覆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三國時期,各路豪強爭霸不休。經過赤壁一役後,曹軍退守襄陽,荊州三分,是為三國鼎立之勢。雖說曹操潰敗而歸,但劉備要是想一統天下,結束這風雲亂世,還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和領土。同樣地,吳國孫權也想成就一番大業,便把目光投向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的四川。然而,曹操怎麼會把這塊香餑餑拱手相讓?早想統一中原的曹操巧妙地牽制住了孫權的勢力,一時間誰都無法對四川下手。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網上圖片)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網上圖片)

公元211年,曹操進攻漢中(今天位於陝西省跟四川的交界處),而張魯降曹則令益州劉璋的形勢一下子變得相當危急。嚴峻形勢,益州內部卻是爭權奪利、分崩離析。劉璋每天都為曹軍攻蜀一事急得如坐針氈。走投無路下,只得請求劉備前來協助抵禦曹操。正當他派遣法正前去迎接劉備時,一旁的謀士劉巴卻規勸他說:「劉備,確實是個英勇之人。倘若貿然讓他入蜀,就如放蛟龍於深水,勢必會對您的利益構成威脅!」可是,劉璋對劉巴的忠告充耳不聞,堅持要迎劉入蜀。

三國形勢圖。劉璋、張魯、曹操勢力相連。(網上圖片)

三國形勢圖。劉璋、張魯、曹操勢力相連。(網上圖片)

劉備得訊,自然喜不自勝,這不是正中下懷嗎?他還愁現在陷於僵局,找不到好時機進軍四川!他讓關羽留守荊州後,便親自率步卒萬人入益州。這時,看不過眼的劉巴再次向劉璋勸道:「如果您讓劉備去討伐張魯,那無異於放虎歸山!」他的意思是,劉備的野心太大,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將來一定後患無窮。然而,劉璋仍選擇一意孤行,推舉劉備為大司馬,領司隸校尉;而劉備也推舉劉璋為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這樣一來,劉璋便誤以為自己就可以與劉備共治蜀地,安享太平了。

巴蜀早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不僅體現在產糧大戶上,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意味著蜀地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巴蜀早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不僅體現在產糧大戶上,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意味著蜀地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豈料,一日,劉備接到荊州來信,說曹操興兵攻打孫權,便急忙忙請劉璋派一萬精兵及軍糧前去助戰。劉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四千老兵出川。本來劉備正想找個出兵的借口,就乘機大罵劉璋:「我為你抵禦曹操,你卻吝惜錢財,我怎能和你這種人成就大業!」於是,就反戈一擊,向劉璋宣戰。劉備勢如破竹,一路勝仗,直取成都。就這樣,四川這塊人人夢寐以求的寶地就落入劉備手中。完成了佔領四川的計劃後,劉備也順利擴充了實力,為往後蜀國的基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後人由此提煉出「放虎歸山」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把老虎放回山去;今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