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冷處理嬰兒哭鬧會有不良影響嗎?

博客文章

冷處理嬰兒哭鬧會有不良影響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冷處理嬰兒哭鬧會有不良影響嗎?

2020年03月28日 08:34 最後更新:08:35

嬰兒哭鬧到底應不應該即時安撫呢?

對此有兩種看法,一是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外,無理的哭鬧應冷處理對待,狠下心腸讓他哭個夠。因為若父母隨傳隨到他們便會意認到只要我一鬧就有人過來,日子一久便培養成依賴性,助長他們變本加厲。

但也有說法是盡快安撫才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新生嬰兒極需安全感,缺乏安撫會對心理發展和親子關系造成不良影響。在 70 年代也曾有研究指無視嬰兒哭鬧的次數越多,他們就會鬧得越久越頻密,所以還是盡快安撫為妥。

那到底那一種說法才正確呢?

新手父母很多時候遇到沒有原由的哭鬧時會不知所措,明明全身上下檢查過了也找不出問題來,但無論如何哄震天的哭聲就是不肯停下。身為父母只能著急的同時在心裡亮起無數問號,是我有甚麼地方做得不夠好嗎?還昰有甚麼疏忽了?

父母焦急的心情很能理解,但哭鬧其實是嬰兒們的天性,並不代表他們有任何不妥。特別是初生的嬰兒頭三個月會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哭鬧,當中有約四成是即使你光速照料也是無法安撫的。而最要命的是你即使如何用心如何服待周到也好,也不會減少他們的哭鬧次數。

再說每次哭鬧隨傳隨到也並不現實,只會徒添父母壓力令他們過於勞累,增加焦慮和不安。

相反適當地讓他們自己哭一下是能夠讓他們學懂自制的,這來自英國的研究包括了近二百對母嬰,統計了嬰兒的哭鬧次數和他們冷處理的次數,在嬰兒 18 個月大時由心理專家觀察,評估行為和親子關系方面的發展。

結果是:

當然完全無視哭鬧的話做父母的大概會心裡過不去,但隨傳隨到和鐵石心腸之間是有很大的距離,處理哭鬧的做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是一個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會學習的過程,嬰兒出生後不久大概會比較緊張,但長大一點後母親會明白到嬰兒自己嚷一會就會停下來,而嬰兒自已也會漸漸學會自制能力。

那實怎樣做才算是合適的冷處理呢?這個研究就發現推遲照看時間可能是最佳的方法。

研究包括 43 名 6-16 個月大的嬰兒,在開始前全部在六個月大左右就有半夜哭鬧的問題。嬰兒們被分成三組接受不同的訓練方法:

研究發現用採用推遲安撫的嬰兒們平均快對照組 13 分鐘入睡,半夜醒來的次數也較少。而推遲睡眠時間的嬰兒們平均快 10 分鐘入睡,但半夜醒來哭鬧的次數並沒有分別。

所以推遲安撫是最有效的做法,能讓嬰兒漸漸習慣即使哭喊也不會即時有人照看,在研究中只用了一個星期就將間距由 2 分鐘增加至 35 分鐘。

當然這方法最擔心是會令嬰兒缺乏安全感,影響日後發展。研究也收集了嬰兒唾液樣本來檢測皮質醇的含量。皮質醇也叫壓力荷爾蒙,人在焦慮不安時便會分泌,而結果發現三組之間的皮質醇含量並無顯著分別,所以推遲安撫並不會令嬰兒不安受驚。

所以新手父母想要睡得安穩,大可以用推遲安撫的方法來訓練,無需擔心會對嬰兒日後發展有不良影響!




容謹 - 科普醫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錯抱嬰兒57年後才知 揭醫院知情不報 挪威母女怒告政府

2024年11月16日 17:20 最後更新:17:38

挪威一婦女57年後發現自己竟與女兒無血緣關係,原因竟是當年嬰兒遭院方「意外調包」,這兩名被掉包的女子及其中一生母已提起訴訟,要求挪威市政府道歉與賠償。

挪威一婦女錯抱嬰兒57年後才知

據外媒報導,這起官司於11日開庭。現年78歲的婦人凱倫(Karen Rafteseth Dokken)泣訴表示:「我從沒想過莫娜(Mona)不是我的女兒。我以我母親的名字為她取名。」莫娜在出庭時則描述自己成長過程中一直感到缺乏歸屬感,最終在2021年進行DNA檢測,結果證實自己並非「母親」的親生女兒。

另一位產婦早知道她抱回的女兒並非親生

有趣的是,當年同家醫院產女的另一位產婦早就知道她抱回的女兒並非親生。1981年,常規血檢顯示她的女兒琳達(Linda Karin Risvik Gotaas)與她沒有血緣關係,但這名婦人並未進一步提出親子關係的申訴。挪威衛生當局在1985年便已知曉「送錯寶寶」的情況,但並未通知相關家庭。

這兩名女嬰的出生日期相差一天,分別是1965年2月14日與15日。現年59歲的兩人都表示,醫院的這一失誤令她們感到震驚,然而,真相大白之後也讓她們原本生活中某些難以解釋的狀況獲得了解釋,例如外貌、舉止與父母的不同。

三名原告:挪威當局損害家庭生活權

莫娜的律師指出,國家「多年來侵犯了她對自身身份的權利,未能告知實情」。莫娜本可以在年輕時就知道真相,「然而她直到57歲才得知一切,而她的親生父親已經去世,與親生母親毫無聯繫」。三名原告認為挪威當局損害了她們的家庭生活權,這是歐洲人權公約所保障的權益。

醫院曾發生多起新生兒調包事件

當年這所名為Eggesboenes的私立醫院送錯寶寶的具體情況尚不清楚,但據報導,1950年代至1960年代,該醫院發生了多起新生兒調包事件,當時新生兒集中在一間病房接受照料,而產婦則在不同的病房休養。其他類似事件的家庭均較早知曉錯誤。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挪威衛生照護部的一名官員表示,政府對這些事件並不知情,且此前也無計劃進行公開調查。代表政府的律師則聲稱,1965年這起烏龍事件發生於私立醫院,而1980年代的衛生當局發現錯誤時並無法定權限通知相關家庭,「當時的文件顯示,政府官員對此事的評估十分困難,且在法律上也不知如何處置」,因此辯方將向法庭提出控方要求賠償無據的論點,並主張索賠行為已超出法定時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