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哭鬧到底應不應該即時安撫呢?
對此有兩種看法,一是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外,無理的哭鬧應冷處理對待,狠下心腸讓他哭個夠。因為若父母隨傳隨到他們便會意認到只要我一鬧就有人過來,日子一久便培養成依賴性,助長他們變本加厲。
但也有說法是盡快安撫才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新生嬰兒極需安全感,缺乏安撫會對心理發展和親子關系造成不良影響。在 70 年代也曾有研究指無視嬰兒哭鬧的次數越多,他們就會鬧得越久越頻密,所以還是盡快安撫為妥。
那到底那一種說法才正確呢?
新手父母很多時候遇到沒有原由的哭鬧時會不知所措,明明全身上下檢查過了也找不出問題來,但無論如何哄震天的哭聲就是不肯停下。身為父母只能著急的同時在心裡亮起無數問號,是我有甚麼地方做得不夠好嗎?還昰有甚麼疏忽了?
父母焦急的心情很能理解,但哭鬧其實是嬰兒們的天性,並不代表他們有任何不妥。特別是初生的嬰兒頭三個月會有很多不明所以的哭鬧,當中有約四成是即使你光速照料也是無法安撫的。而最要命的是你即使如何用心如何服待周到也好,也不會減少他們的哭鬧次數。
再說每次哭鬧隨傳隨到也並不現實,只會徒添父母壓力令他們過於勞累,增加焦慮和不安。
相反適當地讓他們自己哭一下是能夠讓他們學懂自制的,這來自英國的研究包括了近二百對母嬰,統計了嬰兒的哭鬧次數和他們冷處理的次數,在嬰兒 18 個月大時由心理專家觀察,評估行為和親子關系方面的發展。
結果是:
當然完全無視哭鬧的話做父母的大概會心裡過不去,但隨傳隨到和鐵石心腸之間是有很大的距離,處理哭鬧的做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是一個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會學習的過程,嬰兒出生後不久大概會比較緊張,但長大一點後母親會明白到嬰兒自己嚷一會就會停下來,而嬰兒自已也會漸漸學會自制能力。
那實怎樣做才算是合適的冷處理呢?這個研究就發現推遲照看時間可能是最佳的方法。
研究包括 43 名 6-16 個月大的嬰兒,在開始前全部在六個月大左右就有半夜哭鬧的問題。嬰兒們被分成三組接受不同的訓練方法:
研究發現用採用推遲安撫的嬰兒們平均快對照組 13 分鐘入睡,半夜醒來的次數也較少。而推遲睡眠時間的嬰兒們平均快 10 分鐘入睡,但半夜醒來哭鬧的次數並沒有分別。
所以推遲安撫是最有效的做法,能讓嬰兒漸漸習慣即使哭喊也不會即時有人照看,在研究中只用了一個星期就將間距由 2 分鐘增加至 35 分鐘。
當然這方法最擔心是會令嬰兒缺乏安全感,影響日後發展。研究也收集了嬰兒唾液樣本來檢測皮質醇的含量。皮質醇也叫壓力荷爾蒙,人在焦慮不安時便會分泌,而結果發現三組之間的皮質醇含量並無顯著分別,所以推遲安撫並不會令嬰兒不安受驚。
所以新手父母想要睡得安穩,大可以用推遲安撫的方法來訓練,無需擔心會對嬰兒日後發展有不良影響!
容謹 - 科普醫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