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天津疫情再證大範圍檢測必要性

博客文章

天津疫情再證大範圍檢測必要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天津疫情再證大範圍檢測必要性

2022年01月20日 17:30 最後更新:17:42

天津月初爆發Omicron本土傳播,校園更加成為疫情重災區。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韓金豔1月12日的記者會,就能從人群、時間、地區、發現方式和疫苗接種史等方面,分析107份確診者的完整流調報告,有些數據值得參考。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韓金豔。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韓金豔。

一、人群分佈

107例感染者中,男性42例,女性65例;年齡最大74歲,最小5歲,年齡中位數30歲,新增感染者中成人比例升高。職業分佈情況為學生48例,幹部職員14例,服務行業人員7例,離退人員6例,還有其他一些行業及無業人員。由此可見學生是一個易感群組。

二、時間分佈
現有107例感染者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按發病時間分析:發病時間最早為2021年12月29日,前期呈散發狀態,1月4日起發病數逐漸增加,1月8日驟然增多,並進入平台期。

三、地區分佈
本地疫情波及津南區(100例,佔比93.5%)、河西區(3例)、西青區(3例)和濱海新區(1例)共13個街鎮,主要集中於津南區。顯示疫情主要封阻在津南區。

病例波及單位:目前病例數2例以上的單位包括咸水沽第七小學(18例)、高莊子小學(17例)、卓瑞托輔培訓機構(8例)和富豪國際大酒店(2例)。主要是學校和教培機構。另有11起家庭聚集疫情。

四、發現方式
107例本地病例中,1例發熱門診就診發現,1例為願檢盡檢發現,55例為密接篩查發現,26例為封控區篩查發現,5例大規模篩查發現,19例隔離點篩查發現。由此可見只篩查密接者只能找到一半多一點的病例,其他要靠各種篩查檢測發現。

五、疫苗接種史分析
107例感染者中,103例完成全程接種(包括完成第3針加強接種32例),3例僅接種1劑次滅活疫苗,1例未接種。

天津市疫情。

天津市疫情。

從本輪天津市疫情可見,Omicron在校園擴散速度驚人,學生佔患者約4成,且大多在津南區,佐證該區全體封校的必要性。同時,接種疫苗並非免疫金牌,再加上Omicron帶來的症狀輕微,很少確診個案是由患者就診時發現,反而大多是透過密接及封控區篩查發現,再次引證核酸檢測抗疫的必要性。

單是天津大學,據《中國教育報》周二(17日)報道,全校超過3萬名滯留學生,在9天內作了至少7輪全員核酸檢測。

如今Omicron病毒襲港,香港還欠缺足夠的核酸檢測能力,難阻疫情爆發。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確診

在中美因關稅問題關係持續緊張之際,75歲的共和黨人珀杜(David Perdue)正式獲美國參議院以67票贊成、29票反對,確認為新任美國駐華大使。

美媒報道,珀杜在本月初的確認聽證會上將中美關係稱為「21世紀最關鍵的外交挑戰」,承諾以「細致、跨黨派且具戰略性」的方式應對。然而,作為特朗普的長期盟友,珀杜強調對特朗普的「忠誠」,並採取強硬對華立場,無端指責中國對世界秩序構成威脅,聲稱中國在與美國進行「新型戰爭」。他還重覆特朗普政府在芬太尼問題上的甩鍋說法,稱限制中國前體化學品出口是他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之一。盡管言辭強硬,珀杜也表示希望尋找中美「利益契合點」,構建「更良好、更安全的合作關係」。

珀杜。AP圖片

珀杜。AP圖片

珀杜擁有40年國際商業經驗,曾在香港和新加坡生活多年。2024年12月5日,特朗普宣布提名珀杜擔任新一屆美國政府的駐華大使,稱其亞洲經驗將有助於「維護地區和平」並與中國建立「富有成效的關係」。

與前任職業外交官伯恩斯不同,珀杜的職業生涯主要在商界,曾在莎莉集團、銳步和達樂等企業擔任高管。2014年,他首次進入政界,當選佐治亞州參議員,2015年至2021年任職,2022年競選州長失敗。珀杜長期支持特朗普,甚至推廣所謂2020年選舉舞弊的說法。據美聯社,他曾因將工作外包至中國而受批評,但如今他積極擁護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強調保護美國安全與經濟利益。

珀杜的立場轉變引人注目。《政客新聞網》分析,他早年作為參議員時支持改善對華貿易關係,曾被視為「親華派」,但近期轉為鷹派,與特朗普的強硬路線一致。《國會山報》指出,在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內,珀杜還對中國處理香港事務表示理解,同時呼籲更精準的關稅措施。

分析人士對珀杜緩和中美關係的前景表示懷疑。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對《政客新聞網》表示,在當前激烈對抗下,珀杜的任務「極為艱難」。奧巴馬時期的駐華大使鮑卡斯建議,珀杜需展現對中國的尊重,同時堅定表明美國不會被「欺負」。路透社援引分析稱,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外交事務主要由他本人及財長、商務部長等高層主導,珀杜的影響力可能有限。

然而,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則認為,在關稅戰背景下,珀杜上任剛好有利於建立「可靠的溝通渠道」。

結論就是珀杜需要在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政策框架下,平衡對華鷹派立場與尋求合作的可能性,因此難度不小,而且他能否在緩和中美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亦很成疑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