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不能內地專家一走,政府又故態復萌

博客文章

不能內地專家一走,政府又故態復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不能內地專家一走,政府又故態復萌

2022年03月10日 20:13 最後更新:20:53

香港疫情爆煲至今,終於見到特區政府有一點點動起來的跡象。3月9日,伊利沙伯醫院已轉為專門醫療新冠患者的醫院,陸續有其他醫院改為專門收治新冠病人的醫院。伊院急症室顧問醫生何曉輝在員工大會發言時泣不成聲,表示「有80%救護車載來都是新冠病人,有病人未能入院,我們同事這個月捱得好辛苦……」。這就是醫療擠兌的結果。

3月9日新華社訪問了特首林鄭月娥,訪問出街之後,不滿政府抗疫工作的市民繼續「鬧爆」,質疑中央是否肯定林鄭政府的抗疫工作。

我細閱新華社的專訪,卻看到完全相反的意思。內地官方媒體,對各地區的抗疫成績的報道,都只會在當地的疫情結束之後才會做,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到整件事情已經定局,盤點成績,一目了然。那有在疫情還未結束,還在疫情高發時,去盤點去肯定的道理?

新華社的專訪,顯然在督促特區政府,要把抗疫工作做好。報道開宗明義就說香港的疫情的形勢十分嚴峻,整篇訪問的要旨是就「如何更好落實特區政府抗疫主體責任,科學精準施策實現防控目標」去訪問林鄭。

在專訪中,林鄭除了提到特區政府如何調動專門醫院去救治新冠病人,和如何用好內地援建的方艙醫院之外,還有兩點值得一書:

第一、特首承認「政府在信息發布等方面做得不太好」,雖然她只提到「信息發佈方面」,但也是開始承認做得不好了。特區政府做得差的地方,遠遠不止於信息發佈,而是整個抗疫工作都做得很糟糕。而核心問題是香港特區政府對自己的抗疫能力太有信心,對Omicron的防備心太低,對內地的防疫經驗太輕視,結果搞到一團糟,背後潛藏著對內地抗疫方法的抗拒。當然,肯承認錯誤總比不承認的好,起碼是一個開始,但市民就希望政府學得更快,改得更多,挽救生命,刻不容緩。

第二、撇開林鄭讚賞中央的門面話,她亦提到原本只邀請內地的專家,主要是在流行病學調查方面的專家來港協助。但中央見到香港老人家確診個案比較多,死亡個案不斷上升,所以派出治療重症的專家來港。林鄭這個講法也反映了在疫情之初,政府根本低估了內地專家對整個疫情防控的各方面經驗。

香港特區政府抗疫的核心問題,在於心態,本地精英潛意識有一種想向西方睇齊的傾向,潛在地想學西方躺平,想7月和外國通關。客觀上先低估疫情,不想學內地較嚴厲的抗疫手法,到疫情爆發個案暴升時,又慌了手腳,跟著形勢之後轉變,在幾個關鍵位置出現重大失誤,誘發大量死亡:1. 叫市民自測,陽性後再去急症室確認,先逼爆急症室。2. 叫確診市民留家隔離,毫無支援,令幼童、長期病者和高齡患者等高危組別,留在社區,互相感染,轉急症時也不來及救助。3. 讓高危區域如老人院自行應對疫情,造成老人院大爆發,成為死亡黑點。4. 全面逼爆醫院,造成醫療擠兌,既把醫護累壞,也增加他們感染的風險,同時大大減少成功救助患者的機會。

有人說Omicron好輕症,如流感那樣吧,不用太緊張。我提兩點反駁: 1. 近年香港流感一年死100多至300多人,現在Omicron大部份是輕症,但一日死200人,已等如過去流感一年死的人數,大家又知不知呢?2. 如果大流行的是Delta而不是Omicron病毒,我們仍用以過去的百孔千瘡式抗疫,會死多少人呢?

有人問,內地專家一走,特區政府又會否故態復萌?

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否則死得人多。

無論特區高官或本地精英,要改變自己的心態,要接受香港抗疫技不如人,切實落實內地專家建議的抗疫方案,不能再「貎似清零,實質躺平」。他們若想躺平,首先就要解答伊院顧問醫生何曉輝的難題,你隨隨便便就說「與病毒共存」,怎樣解決醫生面對的醫療擠兌災難?他們也要回應死者、特別是幼童死者家長的怒吼,你說與病毒共存,誰去保護這些生命?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擴大貿易戰略2.0版  

2024年11月25日 19:34 最後更新:19:44

最近特首李家超到秘魯開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香港和秘魯簽署自貿協定。秘魯十分重視中國,在大合照時也安排習近平主席和特首在重要位置,一右一左站在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身旁。

秘魯處於南美洲的西邊,面向太平洋,遠眺亞洲。而中國投資在秘魯西岸錢凱港建大型貨櫃碼頭。秘魯選了早前亞太經合組織開會期間,在11月14日宣布錢凱港啟用。中國投資興建錢凱港,是另一個大戰略的開始。錢凱港正在見證著亞洲連接拉丁美洲的一條陸海新通道的誕生。

錢凱港第一階段耗資13億美元,涉及4個碼頭及附屬建物,最近落成完工。錢凱港最終計劃建15個碼頭和一個工業園區,總投資34億美元,使錢凱成為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樞紐港和轉運中心。錢凱港一期工程4個碼頭啟用後,可以將秘魯到中國的海運時間由30多天縮短至23天,節約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為秘魯帶來45億美元收入,增加1.8%GDP,創造8000多個直接就業崗位。

秘魯交通部長皮里斯對錢凱港充滿期待,「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拉丁美洲的新加坡。」

在錢凱港建成前,由於秘魯沒有可以停靠大型集裝箱船舶的港口,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等地發往南美的貨物,需要先運到墨西哥、加州等地停靠中轉,產品分裝後才能運送到秘魯等國,貨運成本比較高,時間也長。至於南美對中國的出口,其實不止秘魯,南美多國出口中國的大宗貨物,也大多需要先向北繞行巴拿馬運河,走遠路才運到中國。這條海運路綫又遠又貴,巴拿馬運行一塞,貨物就運不走,最大問題是巴拿馬運河由美國控制。

秘魯錢凱港打通一條更便宜的新海運路線,未來整個拉丁美洲包括巴西這個拉丁美洲的大國的貨物,可以經陸路運到秘魯錢凱港,再出口到中國。這是一條全新的陸海聯通大動脈。過去由於整個拉丁美國和亞洲的運輸不暢通,物流成本昻貴,運輸時間又長,等如把拉丁鎖死為美國的後花園,結果全部發展不起來,部份國家如阿根廷人均GDP一早到達了 1萬美元的水平,但最後都跳不出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發展停滯不前。如今中國就要為拉丁美洲的經濟解鎖了。

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關係就是這樣,東盟國家在2次大戰後跟了美國70年,經濟都無大發展。中國近年大力加強和東盟國家基建聯通,加強貿易關係,東盟大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經濟就動起來。到2018年特朗普發動對中國的貿易, 中國利用一帶一路的網絡,大力加強和東盟的貿易聯繫,這可說是中國的貿易多元化1.0版,以對應美國貿易戰的壓力。這不止是把中國貨借道東盟出口到美國,而是著實發展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把區域經濟帶動起來,要東盟國家人民富起來,他們才有錢買中國的電動車。

看看今年頭9個月中國對外貿易數字,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今年頭9個月,以美元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7158億美元,同比增長7.4%。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是歐盟,貿易規模為5880億美元,同比下跌0.9%。美國只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頭9個月貿易額是5044億美元, 升2.3%。

過去10年,中國成功培育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將美國壓到第3位,這樣中美有貿易糾紛,對中國的影響也會下降。

那麼拉丁美洲和中國貿易額有多少? 中國沒有綜合拉美國家的貿易數字,但我嘗試把拉美人口5大國加起來,就睇到不同的景象。

今年頭9個月,有2.3億人口拉美人口最大國巴西,和中國的貿易總額 1462億美元 ,同比增長10.1% 。其中中國對巴西出口大幅增長24.8% ,從巴西進口只上升2.8%。加上其他4個人口大國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 和秘魯,拉丁美洲頭5大人口國今年頭9個月和中國貿易總額有2881億美元,是同期美國對華貿易的57%,試想若特朗普對中國再打貿易戰,中美貿易額降1000億美元,可否做大中國和拉美貿易1000億美元來填補呢?

中國和東盟貿易漸趨成熟,較難高速增長。但中國和拉丁美洲利用秘魯錢凱港打通一條更便宜的新海運路線,中國又銳意增強和拉美國家的貿易,中國拉美的貿易確實存在大幅上升的空間,這可說是中國的貿易多元化的2.0版。

不要睇少阿爺的大戰略,她要帶動全球南方崛起,取代七大工業國,成為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香港也可以從中發掘商機。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