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裕容齡和姐姐裕德齡獲選入宮,成為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喜歡跳舞的容齡並獲恩准在宮中鑽研舞蹈,為外國使節及其夫人表演,甚得慈禧歡心。少女容齡也在宮中跟太監談起戀愛來,但注定沒有結果……
1907年,父親裕庚在上海病重,容齡和姐姐便奏請出宮,藝術活動即告停止。不久,父親逝世,接著清朝也滅亡了,姐妹倆也不用再回宮。德齡隨後嫁給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迪厄斯‧懷特,2015年隨夫定居美國;容齡則繼續追求她的舞蹈夢。
1912年,裕容齡嫁給同樣有留學法國經歷的晚清前御前馬官唐寶潮。唐寶潮來頭不小,他是北洋政府首任國務總理唐紹儀的侄子,也是中國陸軍留學第一人,成為中國軍事留學史上的重要坐標。他俩是在巴黎結婚的,他時任總統府軍事參議,少將軍銜。
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唐寶潮出任軍事專員,同年任將軍府參軍,奉派參加英法比三國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大會。1928年,民國政府南遷,唐寶潮蟄居北京。1935年,出任翼察政務委員會參議,「七七事變」後賦閑。
由於唐寶潮的關係,容齡也進入民國政府,1916至1935年間,她先後擔任北平總統府女禮官和冀察政務委員、交際員等,夫婦倆在社交界非常活躍。期間,容齡以唐寶潮夫人身份熱心於公益活動,凡賑災救難籌款,她都積極參加義演,表現了她的善良和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心,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1922年1月8日,容齡參與在上海真光劇院為救濟郊區農民而舉辦的義演,時年33歲;1928年2月18日,她在協利禮堂由京泮中外慈善家舉辦的義演人會上表演了《華燈舞》、《荷花龍船舞》等,時年39歲。
從她的年齡看,她的舞蹈功底顯然非常深厚,而且沒有間斷練習,否則,到這個年齡就很難表演了。
新中國成立後,據說由周恩來總理提名,1955年,容齡獲聘為國務院文史館館員,經常出入西方和東歐各國的大使館,她也教授俄文、法文、意大利文和英文,以及鋼琴和舞蹈。1957年,容齡出版了《清宮瑣記》一書。
1961年6月2日,有作者曾為了研究清宮的舞蹈及中國近現代舞蹈史,訪問過容齡。據說,72歲的她的精神狀態甚佳,講述了清宮演戲、民間「走會」人宮表演,以及她自己在清宮的舞蹈活動等,她很樂於分享。
原本,她以為自己會就這樣慢慢老去,最後安然地告別世界。然而,正是因為這本回憶錄及其她分享的心得,記錄了「清廷女官、慈禧寵臣、到處公開跳舞」的過去,加上自己一直保持貴族般的優雅風度,招人妒忌。
在「十年浩劫」期間,容齡被當作「封建遺孽」而遭抄家,家居用品、藏書字畫或被抄走或遭撕爛燒毀,居住的地方被霸佔,更被紅衛兵推出來批鬥,令這位年近八旬的晚清貴族受盡折磨,甚至因此失去了雙腿。
關於斷腿一事,有兩個版本:一種說法是有人看不慣她那種高貴的氣質。她的穿著打扮一貫優雅,與周圍灰藍的制服形成鮮明對比,還有一筆讓人眼饞的財富。她的那份不向任何人低頭的傲氣,深深刺激了眼紅的人群。在瘋狂又無知的年代,有人隨意呼叫下,大家一擁而上,打斷了她的雙腿。
另一個說法是,她無法理解造反派對她過去跳芭蕾舞的莫名指責, 一氣之下,將自己的雙腿砸斷,用這種方式維持了最後的自尊。
對於一個以跳舞為生、為樂、為榮的女人來說,廢了雙腿,意味著甚麼?何況自己正步向耄耋之年,生活幾乎不能繼續下去。
當她寫信給周恩來總理以後,總理讓人給她送來了床、桌椅等基本的生活用品,才勉強能度日。最後幾年,她與小保姆住在小平房中,互相依存。不過,哪怕這樣,面對慕名而來的陌生訪客,她還能侃談英、法二語的特徵,且隨口朗誦了白朗寧(E. B. Browning)的詩作。
然而,在小床上孤苦度過餘生是件無比痛苦的事情,但對於容齡來說,不管多艱難,都要認真活著。梳洗穿戴從不馬虎,說話談吐,高雅幽默,情趣依然,令每一個見到她的人由衷折服。
1973年1月16日,裕容齡因肺部感染病逝於北京大學醫院,享年84歲。一代舞者含冤而去。
總之,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個人天賦,使裕容齡成為傳播西方舞蹈文化的使者,而她表演的這些舞蹈在中國近代舞蹈史上具有開拓性的地位。2012年5月,中國各地舞蹈史學家齊聚天津,出席「裕容齡舞蹈藝術論壇」,紀念裕容齡誕辰123周年(另一說是130周年)。
在論壇上,中國藝術教育家劉恒嶽這樣評介她:「裕容齡不僅是中國學習西方舞蹈的第一人,也是挖掘整理戲曲舞蹈元素,將中國古典舞向西方傳播的第一人。」算是對這位含冤而逝的一代國寶級舞者的安慰。
順便一提,在絕大部分公開資料如各種網上百科和電視劇、舞台劇等中,都是德齡為姊,容齡為妹。但在史料記載中,容齡為姊,德齡為妹。容齡生於1882年,德齡生於1886年。姐妹二人1903年回國,1904年入宮。畢竟歷史久遠,細末難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