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經由眼睛傳染的論據,雖於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已曾有人提出這估計,惟是次的調查結果,是由中西方學者,均一致確認及肯定的具規模化研究所得,故更值得參考及取信。
資料圖片
於2020年初時,中國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於湖北隨州市醫院進行支援期間,調查了住院的新冠確診患者,發現每天長時間戴眼鏡的新冠住院患者的比例遠低於一般人群。
資料圖片
至於在另一項更多參與人數的調查中得出,住院治療的全部276名新冠患者中,每天戴眼鏡的比例僅為5.8%,遠低於當地人口近視比例的31.5%。這些數據表明,每天戴眼鏡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更小,說明了眼睛可能是新冠重要感染途徑。其次是因為戴眼鏡也可防止或阻止佩戴者用手觸摸眼睛,從而避免將病毒從手傳播到眼睛。
網圖
近日,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得出同類結果的調查報告,其研究針對19,166人,對比當時內地的相關調查,是次屬於更大規模的調查,當中數據顯示,有22.99%的從不戴普通眼鏡的人感染了新冠,但只有15.63%經常戴眼鏡的人感染新冠。最終在調整多項如年齡、性別、家庭收入和職業等多變因素後,得出了「長期戴眼鏡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降低了15%」的定論。此外,研究亦同時指明,佩戴隱形眼鏡則不會產生這種保護效果。
中外最新調查證實,戴眼鏡降感染新冠風險。
研究指出,吸煙飲酒唔運動等不良習慣對身體造成的健康影響在36歲時就已經顯現,且一直持續至晚年。
不良習慣最早於36歲開始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不少人認為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帶來的健康影響,只會在老年階段逐步顯現。然而,國外一項刊登在《醫學年鑑》(Annals of Medicine)上的研究指出,這些壞習慣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其實早於中年已經浮現,最早可在36歲左右就會明顯對健康造成傷害,且可能一直持續至晚年。
示意圖
擁有不良習慣的受試者中年後健康明顯轉差
芬蘭勞雷亞大學(Laurea University)研究追蹤了數百名從1959年出生的受試者,持續觀察他們從童年到61歲的健康變化,分析壞習慣對長期健康的潛在影響。結果顯示,年輕時經常吸煙、飲酒及缺乏運動的人士,在步入中老年後,身體機能與心理健康出現明顯惡化,也更容易出現抑鬱傾向。
示意圖
不同壞習慣造成的傷害不同
研究作者凱卡萊寧(Tiia Kekäläinen)指出,這些壞習慣所累積的負面效應常會在中年「一次爆發」,大大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甚至提早死亡的風險。團隊亦發現,不同行為對健康的影響略有差異,諸如缺乏運動與身體健康惡化的關聯最為明顯,吸煙則對心理健康影響最大,而酗酒會造成身體與心理雙重損害。
示意圖
壞習慣持續愈久對身體造成的損害愈大
研究團隊表示,這些壞習慣維持時間愈長,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就會愈嚴重,常見後果包括心臟病、肺癌、中風、器官衰竭甚至早逝等。這項研究與一般僅觀察成年階段健康表現的研究不同,他們從受試者年少時期開始追蹤,嘗試追溯「健康崩壞」的真正起點。
壞習慣與健康惡化呈雙向關係
研究人員強調,壞習慣與健康惡化有可能是雙向的,諸如身體或心理不適,也可能導致吸煙飲酒以及久坐不動等。除此之外,由於研究的受試者主要是1950年代末出生的,生活形態可能與當代年輕人不同,因此現代流行的電子煙以及外賣等現代因素未納入研究範疇。
示意圖
中年後改善生活習慣也不遲
儘管如此,研究團隊強調本研究仍具重要啟示意義,證實健康生活方式對延續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無論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開始改善生活習慣「永遠不嫌晚」,即使在中年之後作出改變,也同樣能替老年生活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