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秦始皇為何要「焚書坑儒」? 真的是為了迫害儒家嗎?

歷史長河

秦始皇為何要「焚書坑儒」? 真的是為了迫害儒家嗎?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秦始皇為何要「焚書坑儒」? 真的是為了迫害儒家嗎?

2022年07月11日 16:25 最後更新:21:31

秦始皇作為我國古代第一位完成大一統的皇帝,他的歷史功過往往都是讓人爭論不休的,而在公元前213年,他焚書坑儒一舉更是使他在史書中「殘暴不仁」、「法家忠誠追隨者」的形像更為深入民心。在我們的認知當中,我們普遍地會把「焚書坑儒」與「迫害儒家」寫上等號,但事實真的如是嗎?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秦始皇為甚麼要下「焚書令」。秦始皇曾自言「吾前收天下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當中的「不中用者」意指不能為治國之用的書,或是會影響國家政策上行下達之書,所以秦始皇銷毁民間的文學史書很明顯不是僅僅針對儒家學說,而是因為「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也」。因此,我們要明白「焚書令」的針對對象並非習儒之人,而是「以古非今」者。因此,秦始皇銷毁諸子百家之書是為了禁止民間私學,希望從而可以減少民間抨擊朝政的可能性。

秦始皇下「焚書令」。

秦始皇下「焚書令」。

不過其實為了符合當時專制王朝的政治需求,比起滅絕儒家及其經典,秦始皇更像是試圖把儒家的發展納入可控的範圍之內。在焚書一事中,詩書百家確實遭到創傷,但也非滅絕了。六國史書肯定是被燒毀了,但《詩經》和《尚書》仍被官中博士們所掌管着,書的抄寫副本亦收藏於秦宮中。加上博士們為統治者提供治國良方,常常要追溯儒家經典和諸子著作,所以他們手上的書理應才是精髓之所在。而秦宮的古書也只是僅被封存,沒有被燒毀。國家藏書真正遭到浩劫是在咸陽之役中,可是後人對秦始皇焚書的讉責遠超於項羽的付諸一炬。

儘管秦帝國歷來路線依賴、倡導法家,但秦始皇與漢武帝的「罷黜百家」不同,他由始至終都未有明言要滅絕儒家,甚至一反常態把朝廷重任托負於儒生。根據秦朝的文化政策,在中央中存在「博士」一職,其數量居有七十人之多,而正七十人正正是史籍所載的「從齊魯之儒生」。雖然博士官也非儒家的特權,但也可以證明始皇對法家以外的思想形態是存在一定的包容性。加上,始皇之所以想招攬儒生是因為他「欲以興太平」,可見始皇帝某程度上是認可儒學的教化功能、穩定政權的功益。再者,始皇跟秦二世身邊不乏有儒學博士。據《史記》記錄,始皇帝平時不是與丞相論政,就是博士們議事,而朝中著名儒生伏生與叔孫通都能夠御前議政。他們能夠以這樣的方法參與核心政治,就說明了儒學之士在秦朝的地位未有我們想像中低。此外,秦丞相王綰本人也是帶有濃厚的崇古儒家氣息的,他一直主張實行周朝的封建禮制,可見在秦朝儒學的發展未有因秦始皇崇法一事而被遏止。

孫叔通(網上圖片)

孫叔通(網上圖片)

秦國的崛起可以說是全乃於商鞅變,所以可以理解秦始皇重用法家之由。不過法家家派能夠得以成立,全靠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李悝等人予以發展,並由韓非最後集其大成。正因為法家成熟稍晚,所以我們有時可以看到當中揉雜了其它家派學說的色彩。加上始皇帝也明白法家的天生不足是在於缺少民族情感和缺乏民俗文化中的心靈契約。因為硬梆梆的法律條文很難在民智未開的社會激起發自內心的追隨與遵守,所以始皇亦有意在以法家主導政治秩序時,以儒家思想來倡導文化秩序。試舉一例,儒家思想「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其實在《秦律》中是有跡可尋的,只不過它是以硬性條文的方式表達出來。在雲秦雲簡《法律答問》中,也有寫到如果拔落他人的頭髮,而被拔的一方有感覺,則可追究對方責任。再論,始皇在秦山、琅玡刻上的「專隆教誨,男女禮順」其實也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男耕女織」——典型儒式社會(網上圖片)

「男耕女織」——典型儒式社會(網上圖片)

沒錯,秦始皇推崇法家,但他未有故意為難儒家,因為他深瞭儒家學說的重要與必要性。在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法家未有壟斷思想市場。世人仍可以在法律條文與生活間找到其他學派思想的穿插痕跡。與其說法儒思想文化在秦朝有所爭鬥,倒不如說它們之間更多只是有主導與輔助之分。

往下看更多文章

「矮子看戲」隨之起哄 旁人一問原來壓根沒看到

2024年10月07日 20:00

「矮子看戲」這個成語是出自於南宋黎靖德編成的《朱子語類》。

在卷二十七中有提及:「正如矮人看戲一般,見前面人笑,他也笑,他雖眼不曾見,想必是好笑,便隨他笑。」

古時候,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生活著一個身高不足三尺的小矮人。這人沒什麼特別愛好,尤其喜歡湊熱鬧。不論鎮上舉辦何種慶典或活動,他總是積極地參與其中,渴望親眼目睹每一場精彩。

古代的一尺是33.33厘米,所以三尺大概就是100厘米,也就是一米哦!(網上圖片)

古代的一尺是33.33厘米,所以三尺大概就是100厘米,也就是一米哦!(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正如往常一樣在街上閒逛。突然聽到一陣激昂的鑼鼓聲遠遠傳來,他好奇地想:真是熱鬧啊,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麽事情呢?這種熱鬧事怎麼少得了我!我一定要去看看!於是,他順著鑼鼓聲的方向前進。只見不遠處聚集著一群人,人頭攢動,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小矮人試圖進去看一看,可是他個子太矮,怎麼擠都擠原進封去。哪怕他跳了起來,也看原到裡面。雖然心裡感到一絲挫敗,但他堅定地搖搖頭,馬上打起精神向旁人打聽道:「大哥,里面在做什麽啊!」一旁的男人聽見後頭也不回,只管喊道:「在演戲呢!」

人頭湧湧。(網上圖片)

人頭湧湧。(網上圖片)

小矮人一聽到有人在演戲,就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演戲,是多麽令人興奮的事情啊!想必一定非常精彩,不然那位大哥也不會一直看著。內心不禁升起一股期待,立刻追問道:「演戲啊!演得好嗎?」「演得可⋯⋯」頓時,一陣鑼鼓聲打斷了男人的話。男人聽到了鑼鼓聲,也顧不上小矮子,立刻跟著周圍的人喝彩助力。

儘管小矮人站在外圍看不清,但聽到別人喝彩,他就跟著喝彩;聽到別人叫好,他也跟著叫好。表演完結,人群一哄而散,只剩下小矮子仍沈醉在表演的餘韻中。「實在太精彩了,太好看了!」這時,過路的人問小矮人:「喂!戲好看嗎?」小矮人想也不想,連忙點點頭說好看。那人詫異地問道:「你長這麼矮,怎麼看得見裡面啊?你親眼看到表演了嗎?」這次小矮人卻不解地問道:「我沒看到就不能說好看嗎?別人都說好看,那肯定是好看嘍!」

戲曲是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多種藝術因素的有機綜合,融唱、念、做、舞於一爐。民間戲曲多在歲時節日演出,酬神兼以娛人,而且與集市貿易相聯系。廟會是戲曲演出的重要時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民俗宗教性的戲曲演出如開光戲,求雨戲,豐收戲,還願戲,謝神戲等。(網上圖片)

戲曲是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多種藝術因素的有機綜合,融唱、念、做、舞於一爐。民間戲曲多在歲時節日演出,酬神兼以娛人,而且與集市貿易相聯系。廟會是戲曲演出的重要時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民俗宗教性的戲曲演出如開光戲,求雨戲,豐收戲,還願戲,謝神戲等。(網上圖片)

「矮子看戲」這個成語便是由此典故演化而來,比喻只知道附和別人,自己沒有主見;現今也用來比喻人見識不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