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韓信背水結陣 「背水一戰」大勝敵軍

史空穿梭

韓信背水結陣 「背水一戰」大勝敵軍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韓信背水結陣 「背水一戰」大勝敵軍

2023年10月23日 20:00

「背水一戰」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當中有言:「漢將韓信率兵攻趙,出井陘口,令萬人背水列陣,大敗趙軍⋯⋯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楚漢相爭之初,劉邦的兵力不及項羽,所以每次兩軍相交劉軍總是望風而逃,屢戰屢敗。有見及此,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就向劉邦提議,先拿下關中,再東渡黃河。劉邦接受了韓信的建議,不過韓信的計劃卻不易實行。因為韓信的部隊首先要通過一道叫井陘口的山口。此山口極為極狹,只能夠幾個人通過。因此,如果敵軍把井陘口堵住,然後另派兵從側抄小路切斷了漢軍的糧草,那麼韓信的部隊就會因為失去後援而潰不成軍。

影視劇中的韓信(網上圖片)

影視劇中的韓信(網上圖片)

不過敵將陳余仗首着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韓信知道後,就命令部隊安營在離井陘不遠的河邊上。當時眾將領就疑惑地問:「為什麼要背水結陣呢?這樣不就死路一條嗎?」韓信聽過問題後卻笑而不答,只讓將士們吃飽飯。

到了半夜,韓信一方面派一萬軍隊誘敵出營,另一方面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出陣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並在趙軍營地換上漢軍的旗號。

天亮以後,所有都部署就緒。敵將趙王與陳余見劉軍背水結陣,心中竊喜,便率先領軍全面出擊。那兩千輕騎兵看到趙營已空,就迅速闖入趙營,並把趙軍的旗積換成了漢軍的旗幟。戰場上,韓信見漢旗飛揚,便佯裝敗退。趙軍自然不會放過此等機會,馬上就追殺到河邊去。本來他想把漢軍都趕到河裡,但他們沒想到,正因為背水紮營,後退無路,漢軍此時個個奮勇無比,幾乎以一敵十,甚至轉眼間就把趙軍打得落花流水。

趙軍見形勢不利,正想撤回,卻突然發現營中漢旗飄飄。頃刻間,趙軍軍心大亂。在混亂之間,趙軍數員大將被斬殺,甚至連首將趙王也被漢軍俘獲。

背水一戰(網上圖片)

背水一戰(網上圖片)

後來在慶功宴上,韓信才回答當初眾將領的問題:「兵法上不是有說過『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當初紮營的地方有退路,士兵早就逃散了,這又怎能讓他們拼命呢?」

於是,後人把「背水一戰」這個成語從故事中提煉出來,原指背靠河水之地擺陣;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了出路而決一死戰。這成語多用於軍事行動,不過也可用在有「決戰」性質的行動上。

往下看更多文章

儒家學說「汗牛充棟」 陸淳融會貫通集大成

2024年09月16日 20:00

「汗牛充棟」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朝柳宗元所寫的《陸文通墓表》,當中有言:「 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陸文通是唐代很有聲望的大儒,其本名為陸淳,後因避皇帝諱,改名為質。他熟讀經學,文才遠播。不但連淮南節度使陳少遊鎮守揚州時曾當面讚揚過他的才學,就連柳宗元也要對他執弟子禮,並奉他為「永貞革新」的導師。這樣的人材朝廷自然看重,文通任職淮南節度使府從事不久,便被擢升為太常寺奉禮郎,後則改任為國子博士。

柳宗元家勢顯赫,且世代為官,故年輕時仕途得意,平步青雲。曾參與王叔文的永貞革新,不幸旋即失敗,獲罪貶謫永州。自此之後,柳宗元就開始了他寂寞痛苦的流放生涯。(網上圖片)

柳宗元家勢顯赫,且世代為官,故年輕時仕途得意,平步青雲。曾參與王叔文的永貞革新,不幸旋即失敗,獲罪貶謫永州。自此之後,柳宗元就開始了他寂寞痛苦的流放生涯。(網上圖片)

然而,在永貞革新失敗的兩天後,陸文通卻不幸去世。陸文通死後,柳宗元則為他寫作墓誌銘《陸文通先生墓表》。 在此,柳宗元感謝了陸文通對儒學研究所做的貢獻。依他所言,孔子寫的《春秋》流傳了一千五百年,在此期間有數不盡的人為其作傳、作論、作注,光是為他作傳的就達五家,人數可謂成百上千。因此,《春秋》的研究説法多而雜亂,要是把所有學者寫的書都保存下來的話,不僅滿屋典籍,還有可能讓拉車的牛馬都累得出汗。然而,孔聖人之言實在太難解讀。書中有的意見相合卻隱晦、相悖但顯淺。面對如此多的資料,後人也是束手無策。哪怕學到老死,也不知道箇中深意。意見的分歧,不但令父子間傷了和氣,更會令君臣相互詆譭。

弟子禮,是指對待比自己學問好、道德高的人,以弟子對待師長的禮節來對待對方。(網上圖片)

弟子禮,是指對待比自己學問好、道德高的人,以弟子對待師長的禮節來對待對方。(網上圖片)

正因如此,陸文通的存在尤顯重要。他博學多才,善於把各種説法融會貫通。即便是市井百姐、婦孺之輩,都能夠聽懂文通的講學説道。他在學習期間,也不忙於著書立説。他所寫的《舂秋集傳纂例》、《春秋微旨》、《舂秋集傳辨疑》一啟後人懷疑經傳的疑古思潮,更是讓他名噪一時。皇帝欣賞他,便命他為皇太子侍讀,而他過世後,更是得到「文通」先生的諡號。

《春秋》本指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但因後世不傳,故現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魯國《春秋》。(網上圖片)

《春秋》本指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但因後世不傳,故現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魯國《春秋》。(網上圖片)

後人從《陸文通先生墓表》中提煉出「汗牛充棟」這個成語,其原意是指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用來形容藏書非常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