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強擄到日本的中國倖存勞工代表,在北京與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公司簽署協議,接受其謝罪及達成和解,收取10萬元人民幣賠償金。三菱企業表示會在日本修建紀念碑,讓後人銘記歷史。
據載,在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共有四萬名中國勞工,分批被侵華日軍以及相關企業捉去做勞工,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11歲,以30歲以下者居多。據日本外務省在1946年的統計,期間多達6800人死亡。至於戰後返回中國的三萬多名勞工中,部分因身心嚴重摧殘,長期生活在痛苦中。
據原日軍軍官小山一郎回憶,1942年,中國山東東平湖西邊:「幾萬名日本兵帶著配刺刀的槍,繫著太陽旗,相隔10米的間隔排開,齊聲大喊著。捉住15歲到50歲的男子,綁起來。我們大隊大約捉了300名中國人。」當時,中國日本大使館、總領事館、在華日軍、汪偽政權等,都一起展開行動,以華北為中心,將農民、路人等男丁抓起來或強擄,當中也有醫生、教師、囚犯等。
其中一名被捉的李良傑,當時才14歲。他們在塘沽等待被運往日本,每天都被日兵打,一天只給兩個玉米麵窩窩頭,表示「很多人喝不上水,只好喝別人的尿,連牲口都不如」後來,他和500多個勞工被日軍塞進大船,經海路走了七天七夜到日本:「我親眼看見,有的人生了病,被日本兵直接扔進海裡,不到一天就死了十來個人。」據記錄,李良傑等297名中國勞工被分派到福岡縣三井煤礦,「我們這297人,不到1年就死了56個。」
當時,從塘沽出發被運走的「勞工」,一人只獲發一件單衣及一件棉襖,其他地方的人甚至只得兩件單衣。北京昌平的農民趙宗仁,當時只得14歲,回憶時指:「冬天沒有棉被,發毯子,每天就看到他們把毯子往腰上一繫,把腳縮到褲管裡,還有人繫水泥袋,就這樣過日子。」在日本度過兩個冬天,即使最冷天氣也不會停工。有部分地方,在接近零攝氏度低溫,住的只是單層松木板大屋,沒有保暖措施,即使沒凍死,得了疥瘡,也沒有醫療措施。
這批苦役,當然有逃走的念頭。14歲的趙宗仁目睹試圖脫走的工人,被捕後打得渾身鮮血淋漓,趁礦工中午吃飯的半小時,拉到礦工面前示眾。隨後他被拉走,此後再沒看見他。逃跑、被抓、受苦刑,即使這個循環是悽慘,也有勞工經歷多次最終成功,他叫劉連仁,最終躲進北海道的深山老林,過了13年野人生活,戰後的1958年才被人發現,震驚了日本及海外。
一班苦役者,除了逃走,也試過一起反抗,爆發地點於日本秋田縣,史稱「花岡暴動」,當時約千人的勞工中,能動的、有力氣的只剩200多人,手無寸鐵起來反抗。最終115名暴動勞工被毒打、虐待致死,前後共418人死亡,史稱「花岡慘案」。
在戰後,中日不斷就中國二戰勞工賠償方面周旋,試過達成協議,但因為賠償金額太小,又或者被日本高等法院推翻地區法院的賠償訴求等等,又或者就「認罪」、「賠償」、「救濟」等字眼上而有所延緩。涉及的日本企業有鹿島建設、日本冶金工業、西松建設及三菱材料公司。
當中三菱材料公司及舊日本政府,強擄了3563名中國人到日本九個地方工作,其中704人死亡。在2010年8月,三菱總公司承認指控,並願意負責。到了2016年6月1日,倖存勞工代表在北京與三菱公司簽署協議,接受謝罪及達成和解,收取每人10萬元人民幣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