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小品《坑》剛結束,多個話題就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就小品諷刺的幹部問題,中紀委網站更深夜發聲表示,不能讓「躺平式幹部」再坑人。
小品辛辣諷刺又充滿笑點,上演一齣「官場現形記」,講述了一個躺平式的幹部,在工作中不思進取,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面對領導和面對百姓的時候,態度截然相反。
節目截圖
沈騰扮演病假回來的郝主任,他平常工作中只想休病假、蒙混過關,出場就是「病假到期了,不得不來了」「不想來啊」。
隨後,這個「一提工作壓力就大」的郝主任,為了在新來的局長面前表現,還搜刮下屬的「工作成績」,卻不願主動作為,不願把屬地路面上的坑填上,原因就是需要協調七八個部門,太麻煩了。
節目截圖
節目中「群眾反映問題要走流程」、「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等官話讓大家笑聲不斷的同時,也深刻諷刺了躺平、糊弄(hea做)式的幹部們。
節目截圖
節目一播完,相關的數個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22日凌晨,中紀委官網針對小品揭露的幹部問題發表評論文章,表示不能讓「躺平式幹部」再坑人了。
文章引述網友點評表示,沈騰、馬麗、艾倫等帶來的小品《坑》辛辣諷刺,全程滿是笑點,受到諸多觀眾的好評。
沈騰在《坑》中非常形象刻畫了一名「不擔當不作為、不肯幹也不敢幹、捲起袖子在一邊看」的「躺平式幹部」。這位郝主任缺乏責任擔當,漠視群眾疾苦,還常常為自己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藉口,比如「人民群眾對道路潛在風險防範意識不足」,讓人哭笑不得。這出「官場現形記」最後的結局是,那個半年都沒填上的坑,不僅坑到了新到任的馬局長,也坑掉了郝主任自己的形象和位置。
文章指出,「躺平式幹部」的社會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他們的行為,貽誤的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損害的是民生福祉,而且正如馬麗飾演的馬局長所言,他們傷了百姓的心。
文章強調,和掛在牆上充當「軟裝」的假錦旗相比,群眾的口碑才是真正的豐碑。為官避事平生恥。身為黨員幹部,應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設身處地瞭解群眾疾苦,以擔當做事為榮、以為民服務為樂,擺正工作態度、改善工作作風。同時,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鍛鍊,著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本領,避免被「協調七八個部門」這樣的問題難住,不斷靠自身的擔當作為為群眾創造更大的幸福。
文章指出,治「躺平式幹部」需對症下藥、多管齊發,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建立健全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激勵擔當作為,識別、選準、用好幹部,堅決對「躺平者」說不,堅定為擔當者叫好,選拔出「闖將」「幹將」,避免「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錯誤觀念大行其道。
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公報中對於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治「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擔當、不用力」「玩忽職守不作為」等作風問題作出部署,要求紀檢監察機關深挖根源、找准癥結,精準糾治、增強實效。
懲治「躺平式幹部」,需要紀檢監察機關動真碰硬,嚴肅執紀問責,亮紅牌、發警示,釋放「是幹部就不能這麼混日子」的強烈信號。同時強化日常監督,創新監督手段,拓展監督渠道,對黨員幹部在工作中出現的拈輕怕重、偷奸耍滑、不思進取等各類「躺平」,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讓「躺平式幹部」心中有責、心中有畏,摒棄私心雜念、努力造福人民,營造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氛圍。
文章呼籲,一年之計在於春,奮鬥創造奇跡。廣大黨員幹部應多一分「動如脫兔」的機警和敏捷,切實做到「在位善為」,敢幹事、願幹事、真幹事、幹成事,願混日子、不作為、甘於躺平的幹部再無立足之地。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大家可能會覺得俄羅斯的工業繼承了蘇聯「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產業結構,但這個說法在現今並不準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未能實現經濟轉軌,整個工業部門都處於低迷的發展狀態中。原本孱弱的輕工業未能實現顯著進步,而曾經強大的重工業,也不斷衰落。
那麼,俄羅斯人需要的工業製品都從哪裡來呢?答案是中國。
據內地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憑借冠絕全球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日趨密切的雙邊關係,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製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然而,俄羅斯也是所謂「資源詛咒」的典型案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令俄羅斯始終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發展相對落後。
當下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基地,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圍繞原材料展開。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原材料部門,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燃料能源,大部分投資也流向了採掘工業。2016-2018年,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63%增至67.5%。
原料很多,產品很少。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始終與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也就是說,俄羅斯需要把國內的原材料賣給外國,並從外國購買各種工業製品。
具體來說,俄羅斯賣得最多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和瀝青;而買得最多的則是機械設備、電氣機械和交通工具。
剛好,俄羅斯的南方好鄰居中國,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又有天量的工業產能。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俄羅斯賣給中國的,絕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原材料及其粗加工產品。
那麼,俄羅斯從中國又買走了什麼呢?四個字:衣食住行。
先來說「衣」。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針織和非針織)超過30億美元,在同類全部進口中佔比超過50%。
同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34億美元的鞋子,佔俄羅斯鞋類全部進口的76%。這些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義烏、溫州、廣州和佛山。
此外,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人民還離不開羽絨服和皮草。這份溫暖,由江蘇常熟、河南台前以及浙江海寧承包。
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超過2億美元的羽絨製品,佔俄羅斯羽絨製品全部進口的98%;還有5億美元的毛皮、人造皮,佔俄羅斯此類全部進口的92%。
然後說「食」。雖然俄羅斯不太從中國直接進口食品,但用來生產食品和日常吃飯的工具卻離不開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各種農用機械,而中國作為農機強國,能夠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種農機產品。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俄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佔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9.8%。俄羅斯一直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俄機電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俄羅斯人的餐桌上還擺滿中國製造的餐具。2023年,俄羅斯63%的進口餐具來自中國,合計價值超過12億美元。
至於「住」一個俄羅斯人的房間里,很可能擺滿了來自中國佛山、東莞和廣州的傢具和床品。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15億美元的傢具和床上用品。
同時,俄羅斯人的房間還會插滿來自中國的家用電器。俄羅斯市場上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均名列前茅。在歐美品牌退出俄國市場之後,中國品牌更成為俄國顧客的心頭好。
目前,海爾已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緊隨其後的還有小米和海信。此外,海爾還是俄羅斯排名第一的洗衣機品牌。
「行」則更是中俄貿易的重頭戲。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汽車及配件,佔同類全部進口的80%。
這一年,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本土品牌伏爾加,排名第二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三則是吉利。還有,奇瑞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衣食住行以外,中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俄羅斯市場大放異彩。中國品牌手機在俄羅斯佔有率已過8成,紅米、傳音和Realme名列前茅,而華為則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平板電腦品牌。
可以看到,承包俄羅斯人民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兩大經濟中心——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是,價值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光是製造還不夠,還需要合適的物流運輸服務才能完成貿易。這時候,北方城市的口岸就要閃亮登場了。
其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和服裝大多會通過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這座口岸也是中俄貿易最重要的口岸,承擔了陸路運輸60%的貨運量。服裝、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則會走黑龍江的綏芬河口岸及黑河口岸。化工產品則通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
大連港和天津港則是海運的主要擔當,汽車和機械設備主要會通過這裡進入俄羅斯。
此外,哈爾濱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日益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運輸手段。
可以看到,隨著中俄貿易關係的深化,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無論是衣物、食品,還是日常用品和科技設備,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中國,極大地滿足了俄羅斯人民的需求。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6.3%,歷史性地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2401.1億美元。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有望在更加多元的領域展開,包括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展。
2023年,兩國簽訂了關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建設的多個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已陸續啓動。
中俄之間的鐵路運輸路線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通道,特別是「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擴大運輸量。2023年,「中歐班列」中經由俄羅斯的貨運量增加了近30%,兩國之間的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高度成熟。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國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AliExpress),已經成為俄羅斯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預計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也將顯著增長。
在貿易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量土地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場地。2018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約有220萬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中國人參與經營的土地約佔16%。
可以預見,未來中俄經濟將形成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的局面,為兩國的長遠發展提供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