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30歲男痛風未遵醫囑 因「一不良習慣」腎功能退化至60歲

樂活道

30歲男痛風未遵醫囑 因「一不良習慣」腎功能退化至60歲
樂活道

樂活道

30歲男痛風未遵醫囑 因「一不良習慣」腎功能退化至60歲

2023年02月07日 07:00

險些要洗腎度日

台灣一名30歲男子早前腳部受傷求醫,經檢查後發現是急性痛風發作,醫生經詢問下確認是其飲食習慣所致,惟男子當時未有在意,直至兩年後覆診時,醫生發現其腎功能已幾乎退化成老人,險些需要洗腎度日。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1飲食習慣致急性痛風

台灣腎臟專科醫生洪永祥在其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指,該名男子起初因右腳腳趾關節紅腫求醫,他原本以為自己衝浪時意外受傷並感染,惟檢查後發現是急性痛風。

洪醫生其後追問男子的飲食狀況,結果得知他前一日與朋友吃海鮮喝啤酒,光是他自己一人就喝了5瓶酒。洪永祥指啤酒與海鮮都是高嘌呤食物,容易引致痛風,並勸喻男子少食高嘌呤食物和多喝水,不過男子事後並無遵守,即使痛風接近每月發作一次,他仍只會到藥房買止痛藥或到診所打止痛針。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腎功能退化成60歲

男子2年後再次到洪醫生處覆診,結果發現腎功能退化了許多,腎絲球過濾率由80分降到60分,等同60歲長者的腎功能,將來更可能要洗腎度日。洪醫生解釋指,海鮮和啤酒都是高嘌呤食物,會增加患上痛風的風險,酒精會加速體內嘌呤的代謝,產生過多嘌呤,增加尿酸;酒精同時又會令體內乳酸增加,減少尿酸排出,令尿酸沉積在腎臟,影響腎臟功能。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洪醫生建議,痛風患者不能同時吃海鮮和喝啤酒,如果真的要吃,就應該在進食前先喝500毫升的水,吃完再喝500ml水,減低海鮮和啤酒的影響。

6招預防痛風

營養師陳怡婷曾於其Facebook專頁上表示,一旦嘌呤代謝異常,便會導致高尿酸血症,而高濃度的尿酸容易累積在關節、腳趾、手指等形成痛風結石,造成發炎反應產生腫脹、疼痛。

陳怡婷又指出,雖然尿酸高不一定會有痛風,但絕對是引致痛風的主要危險因素,而且亦會提高罹患腎結石、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他又教6招預防痛風:

1.補充足夠水分

補充足夠的水分能預防痛風發作及減少尿酸結石

2.維持標準體重

肥胖應慢慢減重,「快速減重」會造成體內組織分解產生標吟,有引起急性痛風發作的風險

3.避免飲酒

酒精會在體內代謝成乳酸,加速尿酸的形成,並與尿酸競爭代謝途徑,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導致痛風發作

4.減少高票吟食物

蛋白質類:內臟、海鮮(海參、海蜇皮除外)、肉類應適量

蔬菜類:麗乾的乾香菇、乾紫菜應適量

5.避免含果糖飲料

果糖會抑制人體的尿酸代謝,減少手搖飲、碳水飲料、果汁,以新鮮水果取代果汁

6.減少高油食物

高脂肪食物會抑制尿酸排泄,應減少油炸、肥肉、動物皮等高油食物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痛風患者能否食用黃豆製品?

有關痛風飲食習慣,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黃豆、豆漿可以吃嗎?」營養師陳怡婷引述台灣學者研究,指出豆製品並非誘發高尿酸、痛風的主因:

痛風患者能否食用黃豆製品?

根據台灣學者的分析,約60%的人痛風發作前有喝啤酒,約18%有吃海鮮,約14%有吃內臟類食物。

豆製品幾乎不是誘發痛風發作的原因,有國外研究曾追蹤47,150名40至75歲的男性長達12年,結果顯示攝取較多肉類及海鮮的人,有較高患上痛風的風險。但吃植物性食物(黃豆、菇類等)並不會提高相關風險。這表明,豆製品並非誘發高尿酸、痛風的主因,痛風患者可適量攝取豆製品。

同場加映:32款高嘌呤食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生戴定恩在其Facebook專頁上表示,尿酸過高是都市人常見的問題,特別是愛飲用火鍋湯底人士,喝下去會導致嘌呤超標;嘌呤經身體代謝後會形成尿酸,水平過高會導致關節疼痛,引起尿酸代謝異常、腎臟排泄尿酸受阻、痛風及腎臟等問題。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他指出,以下32款食物的嘌呤含量相當高:

1.肉類

2.內臟(肝臟、腸等)

3.馬鮫魚

4.白鯧

5.鰱魚

6.虱目魚

7.吳郭魚

8.皮刀魚

9.竹莢魚

10.牙帶魚

11.鳥頭

12.鰻仔

13.鯊魚

14.小魚乾

15.沙旬魚

16.大地魚乾

17.象拔蚌

18.蛤蜊

19.扇貝

20.海鰻

21.生蠔

22.蘆筍

23.乾豆類

24.蘑菇

25.金針菇

26.木耳

27.豆芽

28.火鍋湯底

29.長時間熬煮的肉湯

30.牛肉汁

31.雞精

32.啤酒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熬夜後昏昏欲睡? 營養師強推5食物提神 比咖啡更健康

2025年02月19日 07:00

營養師指出,熬夜後別只靠咖啡提神,有5種食物能助精神充沛之餘還更加健康!

咖啡攝取過量恐對健康造成負擔

熬夜後回到工作或學習崗位,許多人都會習慣性飲用咖啡提神。不過,食品專家提醒,成人每日咖啡因的攝取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內,過量飲用不僅無法達到提神效果,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負擔。

示意圖

示意圖

營養師推介5種提神食物

通常情況下,一杯中杯美式咖啡(約360c.c.)大約含有200毫克咖啡因,而拿鐵中杯大約有160毫克咖啡因,所以一天2杯就可能超過建議攝取量。為此,營養師余朱青提供了5種能夠代替咖啡,幫助提神的食物。

1. 可可與朱古力

朱古力雖然含有咖啡因,不過含量相對較低,適量食用有助提神。值得注意地是,為了避免血糖波動導致昏昏欲睡,建議應選擇低糖朱古力。

示意圖

示意圖

2. 柑橘類水果

柳丁、檸檬等柑橘類水果富含檸檬酸與維生素C,這些成份有助鐵質吸收,進而製造運氧的血紅素,減少大腦缺氧引起的疲倦感。另外,柑橘類水果還能提供清新口感及精神充沛。

3. 堅果

杏仁、核桃、腰果等堅果富含健康脂肪、蛋白質及維生素E和B群,能為大腦提供所需的營養,改善大腦功能、增強注意力以及保持精神集中。

示意圖

示意圖

4. 高纖維食物

全穀物、燕麥和豆類等高纖維食物可穩定血糖並提供持久能量,有助保持精力充沛,避免血糖劇烈波動引起的疲倦感。

5. 蛋白質食物

魚類、瘦肉、豆類及乳製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能提供大腦所需的胺基酸,有助於維持大腦功能與情緒平衡。

適度運動能釋放壓力提升活力

營養師還建議,若覺得精神不佳,不妨透過輕度運動來釋放壓力,散步、慢跑或瑜珈都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以此提升活力,保持清醒。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