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就是那種「強國人」戲仿惹的禍

博客文章

就是那種「強國人」戲仿惹的禍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就是那種「強國人」戲仿惹的禍

2023年05月24日 19:49 最後更新:20:14

國泰航空發生空中服務員歧視非英語內地乘客事件,從網絡發布的錄音中,一位空中服務員以英文明確表示,如果乘客不能用英語溝通,就不能獲得毛氈服務。空中服務員的態度遭乘客實名投訴,引發軒然大波。

事件在內地反應極大,官媒也加入批評,例如《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在5月23日發表評論,引述網民發帖指,國泰航空服務員歧視內地乘客的消息不是孤例,多年來曾不時冒頭。 評論指出,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和內地的支持,內地遊客是香港服務業的衣食父母之一,內地之發展也早已超出一些井底之蛙的眼界,無論從哪個角度,員工歧視說普通話的內地人,都是絕不應該發生的事。國泰航空不能只是每次道歉,而應重拳整頓,建章立制,從根子上剎停歪風。

國泰航空在事件發生之後也迅速作出反應,除了發聲明道歉之外,也解僱了3名涉事空中服務員,並全面檢討相關的制度及有關的培訓。

我認為內地旅客投訴的很好,這不單是對國泰航空,不單是對香港服務業,也是對香港提出一個重要的警示。

這些歧視非英語內地旅客的行為,背後潛藏著嚴重的歧視性心態,這些心態本質帶有政治性,經過多年傳播,深入民心。最突出的例子是已經結業的《蘋果日報》,過去經常將內地人說成「強國人」,將簡體字說成「殘體字」,有意歧視內地人。把歧視作為諷刺,結果令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在潛意識內早已經種下歧視內地人的惡劣心態,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表露出來。

祖國同胞,與我們血脈相連,姑勿論是否遊客,都應有同胞之情,但現實卻相反,部分人對內地同胞感到厭惡,甚至是客人都不例外,這是極其惡劣的情況。

香港撥亂反正也都要從意識形態的深處開始,徹底清除這些仇恨國家、歧視內地的心態,應該從幾方面去研究解決:

第一, 平機會應考慮追究責任。香港有《反歧視條例》,平機會過去怯於政治壓力,只做政治正確的事情,對《蘋果日報》過去將內地人說成為「強國人」的講法默不作聲。而發生今次事件,理應對歧視行為採取行動作出追究。

第二, 國泰要認真檢討,應重拳整頓,建章立例,應該明晰各種歧視行為的內部處罰制度,嚴重者一律革職。更應在培訓時加強教育新入職員工。

香港是一個1114平方公里的小地方,靠服務業搵食,對待包括內地同胞在內的不同文化、不同族裔的客戶,都應該有一流的服務態度,才能令香港保持國際服務中心、購物天堂的美名。

第三,應該從文化教育根本上入手,由學校開始就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視內地人為一母同胞,敬之愛之。對各種歧視行為,自小就要教育改正。

不要以為說說無害,其實影響深遠。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

 

西方對香港的雙重標準,真的到了令人齒冷的地步。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發表最新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的排名跌至歷史新低點,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無國界記者」指,香港的情況跌入「非常嚴重」範圍,歷史上首次在新聞自由地圖上顯示為最差的紅色,外媒被拒入境,本地傳媒又被查稅等等。

我專門去「無國界記者」網站看一看它的排名,看看比香港排名高的地區,有什麼新聞自由操作,值得香港學習觀摩。

看到台灣排24。台灣綠營政府對不喜歡的媒體直接關停,在2020年就決定不續牌給藍營電視台中天新聞台,理由是中天新聞台內控機制失靈,以及持有人蔡衍明嚴重介入新聞製作等。用「無國界記者」的標準,這些理由全是莫須有的理由,可能「無國界記者」喜愛獨派政府,就把台灣捧到天上去。

看到美國排57。美國的新聞有那麼自由嗎?據記錄美國違反新聞自由的智庫「新聞自由追蹤者」數據顯示,2022年全美發生128起違反新聞自由的事件,其中攻擊新聞記者40宗,逮捕或起訴15宗。2023年,美國至少12名記者被捕及面臨指控,多名記者因正常新聞報道遭刑事定罪。所以說香港起訴記者,美國對記者也絕不客氣。

到特朗普政府上任就更厲害了,他把《美國之音》封掉,因為那裏有很多他不喜歡的記者。美國政府亦以「媒體年度輪換計劃」為由,更換傳媒在官方大樓內的採訪資格名單。被撤銷的4間媒體,都曾報道特朗普負面新聞。特朗普對《美聯社》最不客氣,因為《美聯社》不肯把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特朗普一度直接禁止《美聯社》進入白宮採訪。

當然更嚴重的是殺害記者了,這些情況屢見不鮮。當中最典型的是「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伊拉克軍隊一段秘密片段,顯示美軍阿帕奇直升機2007年7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向手無寸鐵者開火,路透社伊拉克籍攝影記者納米爾努爾-艾爾丁和司機賽義德查馬赫,遭美軍殺害。其實美軍涉嫌殺害記者的事件有很多,這件事的震憾性在於有影片記錄完整事發經過。事後並無美軍要負上殺人的責任,亦無跡象顯示美國有任何措施可以阻止類似事件再發生。「無國界記者」把美國排上57的高位,在他們的眼中,記者的命不是命。

也看到以色列排112位,這就更精彩了。2023年以軍攻入加沙,當年11月2日,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Hatab)及其11名親屬,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家中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全部喪生。噩耗令穆罕默德正在做直播的同僚崩潰,對着鏡頭失聲痛哭。

記者在鏡頭前被殺也所在多有。2022年5月11日清早,《半島電視台》最知名巴勒斯坦記者──夏琳.阿布阿克利赫(Shireen Abu Akleh)──在報導以色列軍隊掃蕩巴勒斯坦難民營時,遭以軍打來的子彈貫穿頭部,當場死亡,終年51歲。

敢問「無國界記者」,香港有殺過一個記者嗎?有什麼比記者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這些公然射殺記者的國家的新聞自由排名,比香港高那麼多?死了的記者還有自由嗎?面對強權不敢吭一聲的「無國界記者」,憑什麼對香港指指點點?你們那麼厲害,先去為死去的巴勒斯坦記者討回公道吧。

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保障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是有邊界的,沒有濫發假新聞的自由,沒有煽動香港暴亂的自由,也沒有接受外國政府資助顛覆香港政府的自由。香港新聞界是專業的,但也有被政治凌駕的慘痛歷史,對2019年的慘痛教訓,我們沒法忘記。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