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文學大師黃侃天賦過人 七歲寫詩向父索錢全篇無一「錢」字

歷史長河

文學大師黃侃天賦過人 七歲寫詩向父索錢全篇無一「錢」字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文學大師黃侃天賦過人 七歲寫詩向父索錢全篇無一「錢」字

2024年07月15日 10:00

一個七歲的孩子,在給父親的家書中沒有用到任何與金錢有關的字眼,卻能夠表達討要生活費的請求,這種品質和情感深度令人驚嘆,好友甚至計劃把女兒嫁給這位絕世才子。這位七歲給父親寫詩的孩子,就是後來的民國文學大師黃侃。黃侃,字季剛,1886年出生於湖北蘄春。自幼天資聰穎,從小就背誦《史記》《漢書》,被人稱為「神童」。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他的父親黃雲鵠曾在朝廷擔任重要職務,因此黃侃從小家境比較優越。父親非常注重他的教育,,年幼的時候就送他去私塾讀書。他三歲時就開始學習論語,並熟讀十三經。這為他後來成為文學大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黃侃展現出非凡的文采和才華,令父親感到非常欣慰和驕傲。然而,隨著父親辭官,家境逐漸衰落,父親只好離家謀生。黃侃和母親不得不面對生活的艱辛。

有一天,母親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淚灑衣襟,黃侃得知父親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寄生活費了,於是決定給父親寫信。當父親打開兒子的家書時,他驚訝地拍了一下腦門:「糟糕了,我竟然忘記給家裡寄生活費了!可憐了我的孩子和夫人!」

旁邊的好友王鼎丞無意中看了一眼家書,驚嘆不已。他興致勃勃地朗誦道:「父作鹽梅令,家存淡泊風。調和天下計,杼軸任其空?」意思是說:父親當年為官清廉,所以家中尚有淡泊名利的家風,如今父親終日在外為大事忙碌,難道任憑家中無米下鍋嗎?全詩通篇沒有提一個錢字,卻把家中的困境告知了父親。

這樣一封發人深省的家書讓他對黃侃刮目相看,認定他是個神童,未來必將有大作為。王鼎丞立即提議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黃侃。而黃侃也沒有讓人失望,在以後的文學道路上綻放光芒,成為一位備受矚目的民國時期文學大師。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古怪狂妄、獨特魅力

1905年,黃侃踏上了遠赴東京留學的征程,有幸成為文學大師章太炎的大弟子,也成為了魯迅的師兄。周作人曾評價黃侃:「國學是數一數二的,可是他的脾氣怪癖,狂妄自大,和他的學問成正比例,做的很多事情著實不敢恭維。」

然而,黃侃一生卻桃李滿天下,他的弟子被稱為「黃門侍郎」。他的教學風格和獨特的見解,很受學生們的愛戴和尊敬。

黃侃最講究吃喝,喜好美酒佳肴,他只要得知有沒有品嘗到的某物,必千方百計得到,以飽口福,不惜使用任何手段。由於他的學識淵博,在北大任教期間很受學生們歡迎,從他那裡可以學到很多見識和知識。學生們都喜歡和他探討文學。一次課上,他突然停下來對學生說:「這段古書後面藏著個巨大的秘密,想知道麼?要聽,飯館請!」他用此方式吃到了許多的美味佳肴。

在北大任教授的時候,他竟然依著自己的個性行事:刮風不來、下雨不來、下雪不來。忌憚他的才學,校方也只能勉強同意!他從不留作業,也不批改試卷,在校方的多次談話下,他竟然給所有的同學,一律打出80分的成績。讓學生高興歡呼,讓校方頭疼不已。

黃侃罵胡適是不分任何場合和時間的,他們的主要衝突是因為:他提倡文言文,而胡適推崇白話文。兩人的矛盾達到了針尖對麥芒的地步,每次在上課之前,他都要罵一遍胡適,才開始正式講課。胡適能躲則躲,不願意和他起正面衝突。

後來黃侃轉去南京的大學任教也不放過胡適,說他是「太監」這讓學生們很疑惑,他解釋道:「太監者,上部分存在,下部沒有了也!」原來,胡適的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在創作過程中只完成了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因某種原因而無法繼續完成。黃侃諷刺的正是這件事。

對比他文學上的造詣和美名,他的怪誕和狂妄不值得一提,這也只是他人生的錦上添花罷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教學嚴謹、生活放蕩不羈

黃侃是中國近代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先驅,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語言文字學家。然而,人們也戲稱他為民國時期三個著名「瘋子」之一的「黃瘋子」。

黃侃治學非常勤奮嚴謹,對待著述十分謹慎、認真。他深知中國學問猶如仰山鑄銅,煮海為鹽,終無止境。他在經、史、語言文字等方面具備卓越才能,不辭辛勞,反復閱讀數十遍各種經典著作。幾乎能熟練地口述具體的篇章、頁碼和行數,幾乎沒有出現錯誤。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不輕易將自己的思想寫成文章。

他經常教育學生,學者應該謙虛,不可隨意自詡或洋洋自喜,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他認為,所謂的「發明」,未必是真正的發明。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學者,必須做到「學無止境」、「誨人不倦」。

黃侃治學嚴謹,但在生活上卻放蕩不羈。他除了治學之外,還愛好外出游山玩水、下圍棋、打牌。他喜好美食美酒和美色,一生結婚達九次之多。

黃侃是一位非凡的國學大師,與他火爆的個性形成了鮮明對比。不管他有著怎樣的瘋魔人生,但他出色的文學才華仍然贏得了廣泛的贊賞。正如他許多學生所評價的那樣,黃侃是當之無愧的學術大師,為我國現代文學奠定了基礎。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葉公好龍」未料真龍現身 嚇得三魂丟七魄

2024年08月26日 20:00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它,甚至畏懼它,出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後世據此提煉出「葉公好龍」這個成語。

據傳說,楚國人沈諸梁是葉地縣尹,人們稱他為「葉公」。葉公常常對人說,他最喜歡的是呼風喚雨、能變化無窮的龍。他在自家大門前的石柱上雕刻了一對大龍,龍身盤繞著柱子,龍頭高高抬起,瞪著眼、張著嘴、舞著爪,非常威風。屋頂上也有一對大龍,面對面地爭奪著一顆龍珠。花園裡到處都是龍的圖案,石頭、牆壁、台階都用「龍」裝飾。此外,屋內的家具、餐具、寢具都與龍有關,讓人感受到濃郁的龍文化氛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葉公熱愛龍,不僅在他家的裝飾中無處不見龍的形像,他的生活也離不開龍這一主題。每當有空閑時,他都會拿起筆畫畫、寫字,畫的是龍,寫的也是龍。他甚至將孩子們的名字都與龍相關聯,老大叫「大龍」,老二叫「二龍」,老三叫「三龍」,女兒取名為「龍女」。天界的真龍得知葉公如此喜愛龍,十分感動,決定下凡來到人間,向葉公表示謝意並給予恩惠。

有一天,葉公正在午睡,突然外面刮起大風,電閃雷鳴。葉公驚醒後,趕緊起來關窗,沒想到此時真龍從窗外探頭進來,葉公被嚇得魂飛魄散。當他轉身逃進堂屋時,發現一條巨大的龍尾橫在面前。葉公無處可逃,嚇得面如土色,最終癱倒在地,不省人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真龍看著被嚇昏在地的葉公,感到十分疑惑,只好失望地飛回天界。實際上,這個葉公並不是真正熱愛龍,他只是喜歡那些類似於龍卻不是龍的東西,借以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而已。

通過葉公的虛假與真龍的真誠的對比,這個故事無情地諷刺和嚴厲地抨擊了那些表裡不一、口是心非的政客和名不副實的人物,揭露了他們只會口頭上高喊口號,而不關注實際問題的壞思想和作風。它比喻了那些表面上對某個事物表示特別喜歡,實際上並不了解、甚至反對它的人,一旦真正接觸,不僅不會喜歡,甚至還會害怕它。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