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歷史上四人曾距一統天下僅一步之遙 為何最終都未能實現?

歷史長河

歷史上四人曾距一統天下僅一步之遙 為何最終都未能實現?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歷史上四人曾距一統天下僅一步之遙 為何最終都未能實現?

2024年08月19日 10:00

人們常說,「成王敗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是,有些人即使失敗了,仍然在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讓人們為他們扼腕嘆息。

這四位人物分別是楚霸王項羽、一代梟雄曹操、西漢權臣霍光和農民領袖李自成。他們都曾創造出不朽的功績,但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走到最後一步。所以要想成功,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不可行差踏錯分毫。

項羽。網上圖片

項羽。網上圖片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不久便去世,太子扶蘇被迫流亡,秦二世胡亥繼位後苛捐雜稅、徭役繁重,百姓生活艱難,各地爆發反秦暴動,項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其叔父項伯和亞父範增的協助下,項羽很快成為了西楚霸王。

項羽出身於西楚貴族世家,自幼便精通文武,尤其擅長戰爭和兵法。例如,著名的巨鹿之戰,項羽率領幾萬楚軍擊退了40萬秦軍,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值得我們學習。然而,這位英雄最終卻死在了自己的劍下。

當項羽的西楚大軍蓬勃發展時,草根出身的劉邦也在發展自己的勢力。劉邦的才能讓亞父範增有了很強的危機感,於是建議項羽在鴻門宴上趁劉邦還未成事之前殺掉他,以絕後患。然而,項羽認為範增小題大做,認為草根出身的劉邦怎麼可能與他相提並論呢?劉邦回去後,勵精圖治,最終在楚漢相爭中擊敗了項羽。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自刎於烏江。

無數人為項羽悲嘆,認為這位一代霸王不應該以如此慘淡的結局結束,那麼項羽到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項羽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剛愎自用。作為楚國貴族出身、武藝高強的領袖,項羽在起義之路上一路順風順水,讓他更加自以為是。面對範增的勸誡,項羽認為範增過於謹慎,於是錯過了刺殺劉邦的最佳時機。

其次,項羽失敗的原因也在於他的仁慈。人們常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句話確實有一定道理。在鴻門宴上,項羽不願殺害劉邦,因為劉邦曾與項羽結拜,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曹操。網上圖片

曹操。網上圖片

一代梟雄曹操

提到曹操,往往會想到他的奸詐、自私和「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形像。然而,這只是曹操性格的一部分。事實上,締造了曹魏政權的曹操也是一位胸懷大志的政治家,這一點在他的詩詞中有明顯的體現。

例如,在《短歌行》中,曹操寫道:「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在《龜雖壽》中,他又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些詩詞都表現了曹操的樂觀自信和不斷進取的精神。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曹操也變得越來越自負。他統一北方後,急於南下攻打孫劉聯軍。然而,曹軍不擅長水上作戰,第一次戰鬥便慘敗。接著曹軍又爆發了大規模瘟疫,士氣低落。曹操還下令用鐵鎖將戰船連起來,曹操此舉使船如履平地,但這也給了孫劉大軍機會,孫劉大軍趁著東南風,發動火攻,曹操大敗。這一戰湮滅了曹操的不敗神話,之後曹操更是再也沒有打過長江。至此天下三分,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卻不再擴張而是休養生息,直到曹操病逝,也沒有稱帝。

盡管曹操的兒子曹丕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成為了魏朝的第一位皇帝,但他只在位六年就去世了。隨後,司馬懿奪取了政權,曹魏政權最終易主。這位一代梟雄就這樣在歷史上落下帷幕。那麼,曹操究竟在哪裡失敗了呢?

第一,曹操敗在了過於驕傲,輕視對手。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幾乎沒有敗績,所以曹操自認為所向無敵,剛統一北方之後就南下,面對孫劉大軍的詐降也沒有絲毫懷疑。

其次,曹操失敗在了優柔寡斷上。面對早期勢弱的劉備,曹操沒有采取果斷的行動,反而給了他落腳之處。之後,劉備迅速壯大,並最終與孫權聯合,打敗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軍隊。

霍光。網上圖片

霍光。網上圖片

一代權臣霍光

霍光,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西漢著名權臣,政治家。他以謹小慎微的性格、察言觀色的本事以及翻雲覆雨的手段,在朝堂上屹立二十年不曾出錯,深得漢武帝的信任。

漢武帝重病在床時,召見霍光,讓霍光輔政年僅八歲的太子登基,也就是漢昭帝。漢武帝去世後,霍光獨攬政權,漢昭帝及冠後,大小政事仍為他所掌控。他甚至將自己的外孫女嫁給漢昭帝為皇後,實際上形成了霍家一言之堂的局面。

漢昭帝病逝後,霍光扶持劉賀上位。但劉賀昏庸無能,僅27天後,霍光就廢黜了劉賀,改立漢宣帝。作為歷史上第一位手握廢立皇帝大權的臣子,霍光的一生是極其風光的。霍光去世後,更是以天子之禮下葬,這更是作為臣子的無上榮光了。

縱觀霍光的一生,他少年依靠哥哥蔭庇走上朝堂,在漢武帝身邊兢兢業業,謹小慎微了二十年。中年廢立皇帝,獨攬大權,權侵朝野。但卻一直沒有自立為帝,其原因具體有兩點。

第一,霍光的一切都是漢武帝給的。漢武帝年老後,愈發多疑,卻沒有懷疑過霍光,還將年僅8歲的太子交給霍光,讓霍光輔政。所以霍光感念漢武帝的知遇之恩,一輩子替漢武帝守候劉氏江山。

第二,霍光名不正言不順。霍光盡管獨攬大權二十年,但他依然是劉氏江山的臣子,若霍光自立為帝,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霍光非常聰明,他一生都為漢武帝守著劉氏江山,卻成了劉氏江山的實際掌權人。

李自成。網上圖片

李自成。網上圖片

農民領袖李自成

李自成和朱元璋一樣都是農民出身,但他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朱元璋成為了一代明君,李自成卻最終死在了清軍和吳三桂的聯合絞殺之下。

李自成生活在明末清初,那時君王昏庸,官員貪污腐敗,百姓生活困苦。李自成揭竿而起,跟隨陝西高迎祥起義。八年後,闖王高迎祥離世,作為副將的李自成在其他人的擁護下,自稱闖王上位。

李自成提出的免徭役政策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受到了百姓的擁戴。他以「剿兵安民」為口號,贏得了廣泛的民眾支持,推翻了明朝統治,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隨後定都北京。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定都北京後的李自成缺乏完整的治國方略。他沉迷於享樂,廣納美人,並放任軍隊燒殺搶掠,大肆斂財。僅建立四十天後,大順王朝就土崩瓦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李自成的失敗根源在於農民階層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在組織上沒有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缺乏有效的領導體系;另一方面,在思想上,雖然提出了均田免糧的指導思想,但沒有堅決貫徹落實;此外,在政治上也缺乏合理有效的治國方略。

回顧歷史上的楚霸王項羽、一代梟雄曹操、西漢權臣霍光以及農民領袖李自成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時勢造就英雄,他們有的是亂世梟雄,有的是盛世能臣。但無論面對何種境地,我們都應該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踏實走好每一步。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時局瞬息萬變,但我們仍應該保持自我約束,正直做人,勇敢行動,不畏困難,不忘初心。

往下看更多文章

猴子冥頑不靈 唯「殺雞嚇猴」警告之

2024年09月09日 20:00

「殺雞嚇猴」這個成語常見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姚雪垠所寫的長篇小說《李自成》,在第二卷第二十一章中有提及:「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沒有做聲。」

在很久以前,有個耍猴戲的買了一只猴子,為下次表演在準備。新買的這猴子可機靈,一看就知道是受過訓練的。買牠的時候,明明一聽鼓聲就跳舞,一聽鑼聲就翻斤鬥,可到家後不管新主人如何使勁的敲鑼打鼓,猴子只會眨眨眼睛,紋絲不動地楞在原地,氣得那新主人暴跳如雷。

猴戲,又名猴子戲,泛指猴子或其他靈長類動物參與演出的表演藝術。(網上圖片)

猴戲,又名猴子戲,泛指猴子或其他靈長類動物參與演出的表演藝術。(網上圖片)

耍猴戲的自是不甘心,買牠回來就要用來表演,怎麼可以不聽指揮呢?他歪了歪頭,突然想起猴子是最怕見血的,只要見血就會嚇得全身軟化,想必到時教化牠就容易多了。於是,耍猴戲的連忙趕到市場抓了一只公雞,然後如法泡制的對著公雞敲打鑼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可是,公雞怎麽會演戲呢?它早就因著這震耳欲聾的鼓鑼聲嚇呆了,只見它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唯有從它一搧一搧的羽毛可窺見它的恐懼。耍猴戲的知道猴子在一旁看著,便直接抄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雞給宰了。溫熱的鮮血從公雞的脖子噴灑而出,還有幾點血沫子濺到猴子身上去。這一下可把猴子嚇壞了!由此之後,猴子就變得老老實實,一打鼓就跳舞,一敲鑼就翻斤鬥,一點兒也不敢含糊。

猴戲除了指真正由猿猴表演外,還用來比喻人們一些裝模作樣、流於表面的行為,有極大的負面含意。(網上圖片)

猴戲除了指真正由猿猴表演外,還用來比喻人們一些裝模作樣、流於表面的行為,有極大的負面含意。(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典故概括出「殺雞嚇猴」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懲罰一個不相幹的人,來威脅另一個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