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朝鬼才蒯祥18歲設計天安門 不用一釘一鉚卻屹立百年不倒

歷史長河

明朝鬼才蒯祥18歲設計天安門  不用一釘一鉚卻屹立百年不倒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明朝鬼才蒯祥18歲設計天安門 不用一釘一鉚卻屹立百年不倒

2024年07月29日 10:00

魯班是木匠行業的祖師爺,人們常用「在世魯班」來形容某個木匠的手藝精湛,但若皇帝都贊譽一個木匠為「活魯班」,那這個人就不只是手藝超群了。明朝就有這樣一個木匠,他就是香山幫匠工的鼻祖蒯祥,他的第一個代表建築就是驚艷世人的天安門,蒯祥以其鬼斧神工的建築技藝,被皇帝譽為「蒯魯班」,為明朝的建築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了表彰他的功勞,皇帝封他為工部侍郎,成為史上唯一一個以工匠身份做到二品侍郎的人。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一、巧奪天工的天安門

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後,取代侄子朱允炆在南京做了皇帝,但是他對自己曾經的封地,燕京的感情非常深厚,登基之初就想遷都燕京。

然而,遷都不是小事,朝臣反對不說,重新建立一個新的都城,僅皇宮、官署等大批建築就很勞民傷財。而且,明朝從建立已經建了南京皇宮、鳳陽行宮兩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建國短短幾十年,此時不適合再大規模搞建築。

但是,朱棣對自己的「龍興之地」始終念念不忘,而且軍事上燕京的位置也很重要。他是個開拓性帝王,想做個「守國門」的天子。盡管如此,此時不是遷都的最佳時機,經過綜合考慮,朱棣還是決定時機成熟了再遷都。

雖然不能立即搬遷,但是准備工作仍需提前做好。首先,需要確定皇宮的位置。曾經的燕王府肯定不適合做皇宮,於是在1406年,他召集大量工匠,以修繕行宮為名,派他們到已經改名為「北京」的燕京,為建造皇宮做准備。

這個准備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建築所需的木料、石塊等物資要從全國各地運到北京。經過整整十年的籌備,准備工作才算完成,1417年,以南京皇宮為模板的北京皇宮正式動工,歷經三年建造而成。

1421年正月初一,朱棣在奉天殿開了新皇宮的第一次大朝會,自此,北京正式成為國家的政治中心,一直持續至今,北京城也因此得到了全面建設。

這麼一個大規模建築工程怎麼能缺少設計者,蒯祥就是負責修建皇宮重大工程的主要設計者,蒯祥的父親曾經是皇宮匠人的「木匠首」,父親告老還鄉後,完全繼承了父親手藝的蒯祥世襲了父親的職務,靠自己爐火純青的技術,小小年紀也成了「木匠首」。

剛上任的「木匠首」就趕上了修建北京皇朝的任務,正式動工之前,年僅18歲的蒯祥作為主要設計人員要先行北上,做設計畫圖紙。蒯祥不但要設計皇宮,更是直接主持了承天門,也就是如今天安門的建設工作。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1420年,蒯祥設計的承天門正式竣工,那時候的承天門完全仿照南京的樣式,是一座黃瓦飛檐、三層五座的木制牌坊,牌坊正中懸掛匾額,上書「承天之門」,意味「承天啟運,受命於天」。

承天門是全木構造,不使用一釘一鉚,完全靠卯榫拼接。卯榫結構的美觀遠勝於釘鉚結構。作為皇宮的正門,蒯祥設計的承天門大氣莊嚴,完美的設計再加上精湛的建造工藝,蒯祥得到了朝臣的一致誇獎。明成祖朱棣也對其贊不絕口,稱蒯祥為「蒯魯班」,給予了極高的榮譽。

這座木結構的牌坊式承天門本來極其堅固,如果沒有意外,它絕對能夠屹立百年。但是意外無處不在,承天門似乎就是一個命運多舛的門樓。或許是承天門巧奪天工的設計和工藝遭到了天妒,1457年7月的某一天,承天門建成37年後,一道天雷擊中了承天門,引發了熊熊大火,承天門在大火中被毀於一旦。

1465年明英宗命令工部重修承天門,工部尚書白圭再次請出了蒯祥主持修建,再建的承天門可能是吸取了火燒的經驗,形制和規模都做了改變。

原本是寬5間、進深3間的全木質牌坊式,改為寬9間、深5間的兩層式宮殿結構。上下分為兩部分,下面是石頭做的城台,上面依舊是卯榫結構的木質城樓。這次重建的樣子和現在我們看到的差別不大。

重建的承天門真的做到了屹立百年不倒,直到179年後的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進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只不過這次不是毀於天災,而是毀於人禍。

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清世祖福臨下令在承天門的廢墟上擴建,改名「天安門」,意喻「受命於天,安邦治國」,這次擴建依然是蒯祥的形制,後來數次的修繕或者重建,也一直使用蒯祥設計的形制。

二、年少成名,奉獻一生

天安門只是蒯祥技術生涯中的第一個藝術品。在他長壽的一生中,蒯祥對明朝建築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承天門只是一個開始。

盡管承天門的完美設計得到了朱棣的賞識,但蒯祥並沒有變得驕傲,他依舊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朱棣。網上圖片

朱棣。網上圖片

在北京生活了40多年,蒯祥主持修建了多個建築。史書記載:「凡百營造,祥無不與」。這些營造包括宮殿、府衙、陵墓等各種建築。蒯祥設計修建的建築中,光陵墓就有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明仁宗的獻陵,以及年近70歲時為明英宗朱祁鎮修建的裕陵。

除了陵墓,蒯祥還在明朝正統年間,即明英宗時期,接到了奉天殿、謹身殿和華蓋殿這三大殿的重修工程。

說起這三大殿,簡直比承天門還多災多難,原本在1420年,和紫禁城一起完工,誰知3個月後,就遭到雷擊著火,自此開始到明朝滅亡,這三大殿就遭遇了無數次的火災,有大有小,多不勝數。

自第一次著火開始到1440年之前,三大殿燒毀後只能進行修補。在20年間,盡管三大殿遭遇了數次火災,修繕的速度始終跟不上失火的頻率。朱棣每天都要在頹敗的皇宮建築中辦公,不知道他內心是否難受。

有人會問,為什麼在過去的20年裡三大殿一直只是修補而不是重新建造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朝廷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北京皇城,國庫空虛,而朱棣連年北征,導致資金短缺。因此,即使自家房子被燒成廢墟,也沒法承擔再次重建的費用。直到1440年,實在無法繼續修補,才決定重新建造。

蒯祥主持了三大殿的重建工程,從施工到設計全權負責。從1440年開始,歷時一年,三大殿第一次重建完成。

重建之後的三大殿並沒有擺脫火神的青睞,還是大小火災不斷,仍然經歷了多次燒毀和重建,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歷史記錄著正統年間的修補記錄:「正統五年三月建奉天、華蓋、謹身三殿……發現役工匠,操練。」

蒯祥一生經歷了明朝8任皇帝,每個皇帝對他都很看重,為了獎勵他的卓越貢獻,1457年,景泰帝朱祁鈺加封蒯祥為工部左侍郎,二品官員享受一品官員的俸祿。

蒯祥靠自己的絕對實力,從一名世襲工匠,升至工部侍郎,成為天下百工的領袖和楷模,這是帝王給他功績最大認可。

三、成為少年天才必備的能力就是精湛的技藝、超強的審美和藝術的天賦

蒯祥能在建築商取得這樣大的成就,一是自身具有天賦,另外就是和家庭有關,蒯祥的老家是江蘇吳縣,這裡自古就是建築工匠聚集地,他們自成一派,就是有名的「香山幫」。

香山幫彙聚了各種能工巧匠,蒯家則是其中的翹楚,蒯祥的父親蒯富就是因為技術高超,被修建皇宮的朱元璋選中,成為修建南京皇宮的御用「木匠首」。

蒯祥。網上圖片

蒯祥。網上圖片

蒯祥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父親的言傳身教,再加上刻在骨子裡的基因,很快就把木工手藝練到了爐火純青。他「文」能設計圖紙,「武」能動手操作,牢牢掌握了建築行業的精髓。

除了出色的大腦,蒯祥還具有獨特的審美和藝術天賦。他有一項絕技,就是雙手同時作畫,畫出來的兩幅圖能做到一模一樣。他雙手畫龍更是栩栩如生。

此外,他還有一個別人難以企及的技能,就是不需要尺子,僅憑雙手比劃就能判斷建築物是否與圖紙一致。

蒯祥在承天門建成時便展露出他的這一技能。當他用手比劃後宣布尺寸正好時,許多人不相信。為了驗證,他們進行了實地測量,結果發現確實和圖紙毫釐不差,這才讓大家信服。

史載「略用尺(淮下加十)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釐」,這正是在描述蒯祥的這個本事。

蒯祥的所有建築都具有濃郁的「香山幫」特色,建築結構緊湊,制造精美。香山幫至今仍存在,他們運用自己精湛的手藝在全國範圍內做生意,甚至還拓展到國際市場,讓全世界人們感受到中國建築之美。

蒯祥為明朝的建築事業奮鬥了差不多一輩子。即使在80歲高齡時,他仍在為朝廷服務。1481年,這位德高望重的匠工界泰鬥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

去世後的蒯祥魂歸故裡,被安葬在了蘇州太湖之濱,墓碑旁放著皇帝御賜的「奉天誥命」石碑。如今五百多年過去了,蒯祥在蘇州依然受人尊重,墓地經常有人祭拜。

人們之所以這樣尊重蒯祥,一是他把香山幫的技藝融到了皇城建築裡面,另外就是他讓香山幫名揚全國。

蒯祥的墓地現在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江蘇省修葺了蒯祥墓地,墓地牌坊上題字「閭闕巍巍共仰香山鼻祖,園林處處不忘胥水良師」,表達了人們對蒯祥的崇敬之情。

沈陽一位年過九旬的老太太不幸去世,臨終前說出了一句令人震驚的遺言:「我就是國民黨一直在找的軍火大盜。」這一消息迅速傳開,立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許多人紛紛對這位老太太的遺言進行解讀和思考,試圖揭示其中的真相和內涵。這位老太太的名字叫高崇德,她的遺言與中國的歷史和政治背景密切相關。

在1949年之前,國共兩黨長期進行著殊死搏鬥,而軍火則是雙方都非常重視的戰略資源。因此,在那個時期,國民政府積極追捕和打擊各種從事軍火販賣的黑市分子和犯罪團伙。同時,國民黨對共產黨持敵視態度,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因此對共產黨進行了強烈的打壓。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不讓國民黨的軍火浪費在內戰中,共產黨及其他勢力都希望獲取這些軍火資源。那麼在當時社會治理不足、制度法治不完善的情況下,高崇德是如何在國民黨的監視下偷運軍火的呢?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大勢所趨

1904年,中國正值晚年光緒帝統治,國家處於內憂外患、動蕩不安的時期。作為中國的傳統邊疆地區,東北地區也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歷史。當時,日本和俄羅斯這兩個列強對東北地區虎視眈眈。尤其是日本,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武器,逐漸在東北地區擴張,勢頭迅猛。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生在東北地區的高崇德親身經歷了日本人殘忍殺害中國平民百姓的場面。這些殘酷的現實讓高崇德從小就對日本產生了深深的反感和憤怒。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崇德成為一個有志青年,她認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奉獻,才能夠挽救國家和民族的危難。然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想要獲得改變國家命運的力量和影響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崇德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勤奮和努力的人,為了維持生計,她經常制作手工藝品並在街頭販賣。當時日本人在東北地區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遼寧的街道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定居的日本人。

有一天,高崇德的母親帶著她一起去擺攤,在販賣過程中不小心將染色的顏料濺到了一名日本人的鞋子上。母親立即向那名日本人道歉,但日本人卻無視她的道歉,直接扇了母親一個耳光,並不停地辱罵她。這時,高崇德內心湧起強烈的憤怒和不滿,她衝過去試圖保護自己的母親。然而,高崇德只是個孩子,力量微弱,面對那個高大的日本人顯得無力。

盡管如此,高崇德並未退縮,她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體擋在母親面前,向那名日本人表達了她的不滿和抗議。最終,高崇德遭到了嚴重的毆打,遍體鱗傷。然而,這次經歷激發了她內心的復仇情緒,她下定決心加入軍隊,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抗爭。

在那個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者通過侵略、屠殺和奴役,對中國人民進行長期的壓迫和剝削。他們給中國的社會和經濟帶來了嚴重的破壞和影響。面對這種情況,高崇德像許多愛國青年一樣,表達了對日本侵略行徑的不滿和抗議,激勵中國人民勇敢抵抗。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參軍入伍

高崇德是一位傑出的女戰士,她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展現出了堅韌、勇氣和激情。在抗日戰爭末期,高崇德進入了八路軍的訓練營,並與後來的丈夫呂正操相遇。在訓練營裡,高崇德經歷了艱苦的訓練,學習了射擊、爆破、醫療等多項技能。她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一名排長,並被推薦到總部接受更高級別的訓練。

呂正操的父親和哥哥都是抗日英雄,而呂正操自小就對軍事充滿熱愛,對軍事技能有著極高的興趣和熱情。和高崇德一樣,呂正操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戰士。兩人很快成為戰友,在訓練中彼此交流技巧,共同進步。呂正操對高崇德的勇氣和智慧非常贊賞,他對她的敬佩之情也日益加深。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崇德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神槍手。在戰爭中,她用手中的武器幫助戰友們一次又一次逃離敵人的進攻。高崇德在炮火下表現得沉穩果斷,多次成功完成上級安排的遠程射擊任務。只要有她在戰場上,就沒有敵人可以逃脫她的射擊。高崇德的射擊精准度受到眾人的贊譽,每次出擊都為隊伍帶來勝利。

而在那個時期,呂正操逐漸被高崇德的才華所吸引。在一次共同的任務中,高崇德獨自前往敵人的據點搜集情報,差一點被巡邏中的日本兵發現。正是這次任務讓呂正操對高崇德的敬仰達到巔峰。在彼此的心中,他們早已培養起深厚的感情,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未能公開表白。

在攻打駐守南京的日本軍隊時,兩人被分到同一小組。由於對敵人人數的誤判,他們陷入了被敵人捕獲的危險之中。就在那個危急時刻,呂正操終於向高崇德表白,並表示願意永遠守護她。高崇德毫不猶豫地回應了呂正操的愛情,表達了對他的感激和愛意。

隨後,他們得到了戰友的支援,成功脫離險境。回到部隊後,他們立即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儀式。在那漫長而艱苦的歲月中,他們相互扶持,共同度過了人生的每一刻。在後續的戰鬥中,高崇德經常被派遣去潛入日本軍隊,收集情報。她與呂正操緊密合作,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們一起度過了余下的歲月,在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中經歷了許多風雨和生活的考驗。高崇德的愛情故事也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一個縮影,呼喚著全民族團結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偷運軍火

1928年6月,日本情報部門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當時東北軍總司令張作霖。這一事件導致中日兩國關系急劇惡化。隨後,日本繼續對中國發動侵略,並於1931年9月18日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進一步加劇了中日兩國之間的矛盾。

在抗日戰爭期間,高崇德結識了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林伯渠。林伯渠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一直致力於解放中國農民,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林伯渠非常欣賞高崇德的勇氣和機智,認為她是一位非常能干的戰士。為了打擊國民黨軍隊,林伯渠決定利用高崇德的身份滲透國民黨,並利用她的智慧和勇氣來竊取國民黨的軍火。

當時,國民黨軍隊擁有強大的武器系統,對新中國的建立構成了巨大威脅。因此,林伯渠認為通過秘密轉移大量武器可以有效地削弱國民黨軍隊的實力和聲望。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高崇德被派往南京,利用她的軍太太身份接近國民黨高層,並獲取軍火情報。高崇德的任務是將軍火信息及時匯報給中共地下組織,為抗日事業提供有力的支持。憑借她對武器的深入了解,高崇德成功地從國民黨的軍火庫中盜取了大量的軍火和彈藥。

然而,在向外傳遞軍火情報時,國民黨軍隊對武器庫存數目保密十分嚴格,短時間內高崇德無法直接傳遞信息。因此,她與買通了街頭乞討的老人小孩,每次將重要情報藏在饅頭內分發給他們,並讓他們將信息送到秘密根據地。通過這種瞞天過海的招數,大量的軍火得以秘密轉移。

高崇德還不斷收集日本人和國民黨勾結的情報,揭露了許多國民黨軍隊針對共產黨的密謀和陰謀。她多次幫助共產黨擺脫國民黨和日軍的夾擊,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高崇德在南京秘密從事軍火偷盜的工作持續了一年之久,直到1938年該計劃才被國民黨當局發現。國民黨當局在這時才意識到他們的武器庫已經被盜了一年,損失慘重。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國民黨高層的警覺,他們派出特工展開調查,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取得調查結果。國民黨當局對此非常惱火,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安全漏洞。

據稱,國民黨當局將這個事件定性為政治案件進行調查,因為他們認為這涉及國家安全問題。而此時,高崇德已經離開南京,返回蘇維埃區域。盡管高崇德沒有被捕,但她也無法再返回南京,否則將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在日寇和國民黨的聯合追捕下,高崇德不得不四處躲藏,期間她隱藏自己的身份,默默地向抗日組織傳遞日軍的情報。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高崇德才有機會正式亮明身份,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並成為一名高級軍官。高崇德的勇氣和聰明才智受到許多人的贊揚和敬意,成為抗日戰爭中的傳奇人物之一。

高崇德經歷了長達90余年的風雨歷程,見證了國家的變遷和世界的巨變,也深切感受到戰爭和混亂給普通百姓帶來的痛苦和苦難。從高崇德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她堅韌和勇敢的人生態度,以及在任何時刻都要珍惜與家人、親朋好友之間的關系。

除了在軍事領域做出傑出貢獻之外,高崇德還積極支持和參與教育事業和婦女兒童公益活動。她關注教育事業,認為教育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為此親自參與了多項教育項目。在建設大西北時期,高崇德自掏腰包在當地建設了兩所小學。同時,她也關注婦女和兒童的健康和福利,協助政府部門成立婦聯組織,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和壓力,也可能犯下錯誤和失誤。但正如高崇德所展現的那樣,面對敵人的入侵,勇敢地為祖國人民而戰,這種抵御外敵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在當今和平社會,我們也不能忘記前輩們的犧牲,應時刻警醒自己努力奮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高崇德是陰影中的抗日英雄,值得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敬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