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劏房數目5年間增16% 21.6萬人居住

社會事

劏房數目5年間增16%  21.6萬人居住
社會事

社會事

劏房數目5年間增16% 21.6萬人居住

2023年10月18日 16:15 最後更新:17:29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全港在2021年及2016年分別有約10.8萬個及9.3萬個劏房,有約21.6萬人及21萬人居住,即5年間劏房數目增16%,居住人數增6000人。

據2021年統計數據,有10.8萬個劏房 (資料圖片)

據2021年統計數據,有10.8萬個劏房 (資料圖片)

據統計處人口普查數字,2021年劏房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310元,較2016年的13,500元上升13.4%,當中22%的住戶每月住戶收入為10,000元以下,與2016年相若;24.5%住戶收入為10,000元至14,999元,較2016年明顯減少;19.4%則在15,000元至19,999元,亦較2016年下跌;而34.2%為20,000元及以上,則較2016年的14.6%有明顯增加。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居於劏房人士中,87.6%為華人,其次6.3%為南亞裔人士,菲律賓人則佔2%,與2016年的情況大致相若。另約5分之1劏房住戶有至少1名成員為內地來港定居未足7年人士。 

特首李家超曾與何永賢到訪元朗劏房戶。(資料圖片)

特首李家超曾與何永賢到訪元朗劏房戶。(資料圖片)

房屋局表示,由於政府沒備存按住戶人數劃分的劏房住戶收入資料,故未能提供劏房住戶當中,家庭收入超出申請公屋入息限額的數目。此外,政府亦沒備存有關未有申請公屋的劏房住戶收入以及相關人士資料。居於劏房的人士或因為其自身的考慮或各種不同原因,包括交通及地理位置等而未有申請公屋。

劏房數目5年間增16% (資料圖片)

劏房數目5年間增16% (資料圖片)

民建聯的調查發現,近8成受訪劏房租戶認同透過設立劏房居住環境的最低標準,可以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最多租戶關注是可以盡快上樓及提升居所防火安全,民建聯倡議以「早鳥計劃」吸引業主盡早為劏房認證。

民建聯

民建聯

民建聯在上月至本月初,透過網上及面對面的形式,收集劏房租戶的意見,成功訪問了477人。告別劏房行動召集人兼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政府落實簡樸房規管制度,是改善劏房環境的重要里程碑及轉捩點,但明白過程並不容易,認為政策有效執行仍取決於多方面努力,包括當局要制訂好租戶安置計劃,也要劏房業主或代理人配合。

2024施政報告_低收入_劏房

2024施政報告_低收入_劏房

民建聯提出倡議,包括政府可推出臨時安置計劃,在過渡性房屋加設新類別的申請資格,讓因實施登記期或寛限期期間,被迫離開居所的住戶可獲得安置;另外要持續營運過渡性房屋,以社會房屋模式運作,以支援有住屋困難的合資格住戶。

針對業主方面,民建聯提出「早鳥計劃」吸引業主盡早為其劏房登記及認證,建議登記期一年之內,在前半年內完成登記的業主,其後寛限期內的認證費,可獲減免。在寛限期三年內,前兩年半內完成認證者,也可獲減免認證費用。另外當局必須加強執法及巡查,並設立舉報機制,避免劣質劏房「地下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