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被AI「承包」的春節都有哪些新花樣?

博客文章

被AI「承包」的春節都有哪些新花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被AI「承包」的春節都有哪些新花樣?

2024年02月16日 07:00

從「悅人」到「悅己」,內地年輕人過起了自己的「Cyber新年」。

澎湃新聞報道,年輕人成為2024年春節的「過年主理人」後,置辦「電子年貨」的平均時間可能都不會超過半個小時。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和「回家過年模擬器」裡的七大姑八大姨瘋狂對練,以應對回家後各路親戚的問詢;也會為親朋定製龍年相關的喜氣表情包,帶父母體驗AI畫龍等新年俗;還會拿著朋友的照片共同「參演」《新白娘子傳奇》、周星馳系列經典電影等100多個經典影視片段……

這一切,都要從自2023年以來AI行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說起。作為目前全球科技進步最前沿的方向之一,隨著海內外各互聯網企業的佈局和加碼,AI技術逐步走向應用落地。而在這股科技潮流的席捲之下,春節因為AI技術的賦能開始煥發新的生機。

「說起來我已經有好幾年沒回家了,當然這幾年的春節團年也就這麼錯過了。」阿吉是四川人,2018年畢業後選擇留在廣東工作的他,現在是一位負責開發手機遊戲的程式員。

過去兩三年間,阿吉的春節假期基本都消耗在廣東本地,「一方面是我們這個行業這段時間的發展情況還不錯,另外一方面也是顧忌家裡的老人不想把風險帶回去。」

阿吉坦言,大城市雖然繁華且生活便利,但想要感受煙火氣還是第一時間會想到老家,「過去總抱怨『年味』淡不好玩,真正不過年了倒是挺想念的。」畢竟滯留在廣東過年的這幾年,阿吉也嘗試過享受獨屬於自己的春節,比如約上一兩位攝影同好外出採風,或者是和女朋友一起商定一個兩三天的「Spring Walk」計劃,「不管是獨自享受假期還是把時間留給家人,各有各的妙,所以岔著來最好。」

在阿吉心裡,即使自己如今已經在大城市紮下根,也有了固定交往的女朋友,未來或許還會在這裡成家生子長久生活下去,但記憶裡那些大家齊心協力做一頓團年飯、大年初二開始翻山越嶺走親家、接受七大姑八大姨輪番問話的回憶,卻在遠離一段時間後變得越來越清晰。

「今年公司還特意早放了,方便我們安排行程。我之前就和女朋友商量好了,帶她一起回家。」對此,阿吉內心非常雀躍,「雖然已經可以預想到親戚要對我和女朋友各種催婚催娃,但我已經準備好了秘密武器,他們『放馬過來』就是。」說到這裡,阿吉掏出手機,向澎湃新聞展示了他購買的「神器」——一個標價為0.01元的AI「高情商大嬸」。

阿吉的秘密武器——AI「高情商大嬸」。澎湃新聞圖片

阿吉的秘密武器——AI「高情商大嬸」。澎湃新聞圖片

對於這個新鮮事物能發揮的實際效用,阿吉並不擔心,「即使到時候靠『大嬸』說不過真人,總歸大家也可以進行花式提問當個消遣,讓各家的老人感受一下科技高速發展的魅力也挺好的。」阿吉笑道。

與阿吉不同,00後夢琪選擇回歸春節的方式,是在網絡上發帖尋找幾位合心意的「過年搭子(夥伴)」。

小紅書上各種尋找「過年搭子」的發帖。澎湃新聞圖片

小紅書上各種尋找「過年搭子」的發帖。澎湃新聞圖片

剛結束一份工作,想gap一段時間的夢琪順應內心的想法來到網紅城市重慶旅遊,正好撞上了春節,「刷短視頻的時候就很喜歡重慶的魔幻地形,逛了幾天發現計劃的時間太短了,完全看不完大家挖掘出來的這麼多景點,正好現在流行找各種『搭子』,乾脆就再留一段時間,找幾個本地土著體驗一下在重慶過春節。」

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具體需求的夢琪,沒有花費多少時間就順利組局到了幾位年齡相當的小姐姐,大家一起追趕時下最新的過年潮流,辦了相當大一份「電子年貨」:視頻平台會員、新年主題手機壁紙、拜年表情包、微信紅包封面、AI定製拜年短信……

「我們商量好了,除夕晚上直接定了一個有影音設備的地方吃團年飯。」夢琪表示,除夕夜零點時分,她們還將定製好的「雲拜年」短信發送給了遠在他方的親朋好友,把這個年過得相當新穎。

買「電子年貨」、逛「數字廟會」、過「Cyber新年」,這屆年輕人簡直將2024年的春節假期玩出花來。

淘寶路邊社數據顯示,淘寶天貓年貨節期間,淘寶上包括電子紅包封面、影視會員、旅遊出行、各類AI商品等數字虛擬商品增長顯著。

此外,一位網店店主稱,他售賣的表情包商品最近的下單量增長明顯,「比較受歡迎的是嗎嘍(馬騮)拜年、熊貓拜年這些比較個性化和可愛的表情包,和龍年相關喜氣的表情包,很多人會買來打包送給父母用,還有一部分顧客會提一些個性化定製的需求。」

顯然,隨著那群曾經高喊自己不愛過春節的年輕人逐漸成長為家庭的支柱,他們已經接過「過年主理人」的角色,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過春節。

就職於某互聯網公司的林昕,算是第一批沉迷於各種「新年俗」體驗的年輕人,「因為工作的關係,平時我們會關注到一些新的技術迭代和行業變化,去年AI大模型這股科技潮為很多行業提供了進一步的發展空間,沒想到春節也搭上了這趟『快車』。」

林昕注意到,AI畫龍、AI機械人寫春聯、智慧春聯生成器AI、春節全家福AI生成照等各種AI應用型商品的出現,正在極大增強年輕人群體在2024年春節的參與感,「這段時間我們辦公室有人嘗試過這些AI產品,一些覺得不錯的還推薦給了身邊的朋友。」

身處於一個年輕人頗多的團隊裡,林昕更能感受到大家對AI賦能後的春節接受度到底有多高,「比如一些類似於『回家過年模擬器』這樣的AI應用,大家覺得吵贏了AI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那些年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輪番詢問下自己卻訥訥不敢言的心理陰影好像也沒那麼大了。」林昕笑稱,「因為這些產品的出現,可以讓人收獲更多的『情緒價值』。」

回家過年模擬器:決戰拜年之巔。澎湃新聞圖片

回家過年模擬器:決戰拜年之巔。澎湃新聞圖片

不僅如此,AI春節正在成為年輕人追求的最特殊的「儀式感」來源。

或許老一輩的父母親朋對春節的印象還停留在祭祖、掃房、拜年、貼春聯、穿新衣、放爆竹、逛廟會、賞花燈、踩高蹺、划旱船、宴飲聚會、舞獅舞龍等傳統習俗活動,新生代的年輕人卻不然。

通過AI技術,用戶只需上傳一張照片就可以「參演」《新白娘子傳奇》、周星馳系列經典電影等100多個經典影視片段,還可以隔空與親朋好友「合影」;利用AI語音及視頻合成技術,用戶能夠一鍵生成「會說話」的拜年紅包;不用去照相館,AI就能生成用戶想要的寫真場景、新年頭像等;甚至還有AI財神爺,Cyber財神在線為用戶祈福……迎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AI技術重構並創建了不少春節新習俗。

作為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科技的發展正讓「過年」以一種全新的姿態現身人前。

過去一年,可以看到眾多海內外科技公司爭相佈局AI大模型領域。從單一的文本模式,逐漸發展到語音、圖像、視頻等多模態,大型模型相關前沿尖端技術隨之落地,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AI春節在年輕人群體的助力下「出圈」,只是大模型技術走進千家萬戶的一個縮影。其實早在春節前夕,各大互聯網公司就動作頻頻。

百度營銷中心於1月16日公布了「春節AI不打烊·智能體暖心伴你過新年」活動。在活動期間,百度營銷還會推出AI Native營銷平台「輕舸」、AIGC創意平台「擎舵」在內的多個AI前沿解決方案及扶持激勵,助力企業成為「AI營銷大師」。

支付寶在1月23日就宣布了要把2024年「集五福」將升級為「五福節」的計劃,不僅將原先一個短周期的活動變成了一場「數字廟會」,還推出飆戲小劇場、時空照相館、會說話紅包、大家來找福等四大AI新玩法。

支付寶發布四大AI新玩法。澎湃新聞圖片

支付寶發布四大AI新玩法。澎湃新聞圖片

隨著各地文旅「花樣百出」,旅遊過年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新選擇。為此,還有掃描軟件通過AI掃描技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年味記錄」方式,化身用戶的隨身「記憶庫」,幫助用戶留住溫暖的瞬間……

報道指,以上種種,都讓傳統節日在科技的加持下逐漸煥發新的生機,AI技術的各種落地應用也為年輕人帶來更加豐富的互動體驗,進一步推動了AI技術的普及與泛化。更重要的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恰好也是在這一次次的技術進化與迭代中悄然發生。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中美因關稅問題關係持續緊張之際,75歲的共和黨人珀杜(David Perdue)正式獲美國參議院以67票贊成、29票反對,確認為新任美國駐華大使。

美媒報道,珀杜在本月初的確認聽證會上將中美關係稱為「21世紀最關鍵的外交挑戰」,承諾以「細致、跨黨派且具戰略性」的方式應對。然而,作為特朗普的長期盟友,珀杜強調對特朗普的「忠誠」,並採取強硬對華立場,無端指責中國對世界秩序構成威脅,聲稱中國在與美國進行「新型戰爭」。他還重覆特朗普政府在芬太尼問題上的甩鍋說法,稱限制中國前體化學品出口是他上任後的首要任務之一。盡管言辭強硬,珀杜也表示希望尋找中美「利益契合點」,構建「更良好、更安全的合作關係」。

珀杜。AP圖片

珀杜。AP圖片

珀杜擁有40年國際商業經驗,曾在香港和新加坡生活多年。2024年12月5日,特朗普宣布提名珀杜擔任新一屆美國政府的駐華大使,稱其亞洲經驗將有助於「維護地區和平」並與中國建立「富有成效的關係」。

與前任職業外交官伯恩斯不同,珀杜的職業生涯主要在商界,曾在莎莉集團、銳步和達樂等企業擔任高管。2014年,他首次進入政界,當選佐治亞州參議員,2015年至2021年任職,2022年競選州長失敗。珀杜長期支持特朗普,甚至推廣所謂2020年選舉舞弊的說法。據美聯社,他曾因將工作外包至中國而受批評,但如今他積極擁護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強調保護美國安全與經濟利益。

珀杜的立場轉變引人注目。《政客新聞網》分析,他早年作為參議員時支持改善對華貿易關係,曾被視為「親華派」,但近期轉為鷹派,與特朗普的強硬路線一致。《國會山報》指出,在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內,珀杜還對中國處理香港事務表示理解,同時呼籲更精準的關稅措施。

分析人士對珀杜緩和中美關係的前景表示懷疑。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對《政客新聞網》表示,在當前激烈對抗下,珀杜的任務「極為艱難」。奧巴馬時期的駐華大使鮑卡斯建議,珀杜需展現對中國的尊重,同時堅定表明美國不會被「欺負」。路透社援引分析稱,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外交事務主要由他本人及財長、商務部長等高層主導,珀杜的影響力可能有限。

然而,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則認為,在關稅戰背景下,珀杜上任剛好有利於建立「可靠的溝通渠道」。

結論就是珀杜需要在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政策框架下,平衡對華鷹派立場與尋求合作的可能性,因此難度不小,而且他能否在緩和中美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亦很成疑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