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南京大屠殺日軍失去人性的原因

歷史長河

南京大屠殺日軍失去人性的原因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南京大屠殺日軍失去人性的原因

2024年10月21日 10:00

1937年11月中旬,國民革命軍淞滬會戰失利,其後南京失守。在南京保衛戰期間,日軍在戰場上俘虜了數萬中國官兵,最終在日軍高層授意下被集體屠殺。中國軍隊全面敗逃,為了逃脫換上平民衣服混進民間,日軍再徹底搜捕這堆潰兵,一有嫌疑就捉,最終逃避不了屠殺命運。

日本歷史學家洞富雄《南京大虐殺》指出,日軍由12月13日攻佔南京開始之時,日軍搜捕潰兵,數萬中國平民受牽連一同被屠殺,在此後的大約六個星期,日軍在城內外隨意殺害平民,被日軍強姦、搶劫的受害人也往往被日軍殺死滅口。據專家指,當時被日軍屠殺的中國官兵和平民在20萬至30萬人以上。

1938年國民黨發表的《日寇暴行實錄》其中一張相片,展示日軍活埋民眾 (網上圖片)

1938年國民黨發表的《日寇暴行實錄》其中一張相片,展示日軍活埋民眾 (網上圖片)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究竟日本士兵為什麼會完全脫離人類基本的行為規範?為什麼日本軍官允許甚至鼓勵這種失控行為?可試從日本的歷史,來了解日軍的所作所為的根本原因。

日本報章當時報道兩名軍官在南京時「殺人比賽」(網上圖片)

日本報章當時報道兩名軍官在南京時「殺人比賽」(網上圖片)

在侵華期間的日本人,民族特質已經由千年社會制度鍛造出來。制度下,社會等級的確立和維持會通過軍事鬥爭實現。千百年來,日本列島上強大諸侯都僱用私人軍隊,互相征戰;到了中世紀,這些軍隊逐漸演變為日本社會獨特的武士階層,他們的行為規範被稱為「武士道」,為主人效忠而死是武士一生中至高無上的榮譽。

除了對其統治者應盡「為國捐軀,無上光榮」的「義務」,日本武士行為規範嚴苛,在道義上,如果沒能光榮完成軍事任務,就要在眾人面前,施展剖腹儀式,大無畏地自殺。這種武士道精神到了18世紀時的現代化戰爭發揮到極致,逐漸滲透到日本文化,獲很多年輕男子尊崇及遵循。從二戰日本面對美國的太平洋戰爭當中,神風突擊隊執行自殺式任務,戰機直衝美艦,日本青年這種誓死效忠天皇、隨時準備獻身的行為,為西方留下深刻印象。

神風突擊隊成員平均年齡17歲 (網上圖片)

神風突擊隊成員平均年齡17歲 (網上圖片)

另一種塑造日本民族這「特殊行為」來自於它的孤立以及西方衝擊。15世紀末16世紀初,日本在德川家族統治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原意保護日本免受外部侵擾,結果事與願違,造成日本社會與正在發生工業革命的歐洲完全隔絕,新技術無從傳入,威脅國家安全。在長達250年的時間裡,日本的軍事技術一直停留冷兵器及火槍水平。到了19世紀列強全球擴張,當時美國大規模以武力展示震懾日本,逼其開放通商口岸。德川貴族階級匆忙藏好細軟準備想應戰時,最終不得不承認美國軍事技術優勢,接受美國要求。美國再為英、俄、法及德等國,打開了與日本通商之門。

據了解,此次蒙羞在日本民族心中留下強烈怨恨,日本當權精英中,部分人敦促領導階層安撫入侵者,師夷長技,徐圖復仇大計:與外國保持交流,學習他們的軍事訓練方法與戰術,等我們(日本)各藩屬國團結如一時,就可以走出去,將外國的土地分封給戰功卓越的將士;這樣士兵們將會勇猛果敢,那時我們再宣戰也不遲。這觀點雖然未公開流行,卻頗有預見性:不僅預示日本將要奉行的戰略,還描述了日本人長期以來認為生命屬於國家而非個人的理念。

現世存有大量「南京大屠殺」的相片 (網上圖片)

現世存有大量「南京大屠殺」的相片 (網上圖片)

日本近代史學家指出,日軍對士兵實施的「非人性教育」,認為只有在「私下制裁」名義下通過暴力以及精神侮辱的手段才能打造出堅強的部隊。本已否定了個人人格的軍隊,壓抑人性,士兵累積在心中的抑鬱,在戰爭中轉化為對弱者的欺凌,殺戮中國手無寸鐵的民眾。

往下看更多文章

關羽為流箭所傷 醫生建議「刮骨療毒」

2024年11月18日 20:00

「刮骨療毒」這個成語出自於《三國志・蜀書》,當中《關羽傳》有言:「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東漢末年,政局風譎雲詭。到了三國時期,世間更是惡戰連場、烽煙四起。那時魏、蜀、吳三國各據一方,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三國鼎立的局勢(網上圖片)

三國鼎立的局勢(網上圖片)

有次蜀國武將關羽正揮軍攻打曹兵之時,右臂不幸被流箭所傷。眼見及此,其他將領便提議他回荊州調治傷口,不宜戀戰。不過關羽聽後卻不為所動,大手一揮的拒絕道:「我豈能讓這小小的創傷耽誤了軍國大事呢?」

關羽表面看似雲淡風輕,但事實上右臂的傷口比他想像中嚴重得多。哪怕後來傷口痊癒了,但關羽的骨頭一到梅雨天就會隱隱作痛。不明所以的關羽只好請朗中來為自己診治。在等待的過程中,關羽的右臂已經痛得十分厲害,不過因為害怕自己痛苦的表情會擾亂軍心,只能和馬良下棋來分散注意。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久,醫生就趕到軍營去。他低頭看了一下關羽的箭傷,明白箇中原因後便徐徐道來:「將軍,雖然您治好了表面上的皮肉之傷,卻不曾想到箭頭有毒。因此在毒素深入骨髓的情況下,您不把骨頭上的毒都刮去是難以根治傷口的。」關羽聽過後,便追問道:「可是現在傷口已埋合,該怎樣除去留在骨上的毒素呢?」關羽語音剛落,大夫便仰天大笑道:「那很簡單!若想根治毒素,那就得用刀割開皮肉至白骨。等把骨頭上的毒素都刮去後,再以線縫合。不過⋯⋯我怕將軍會懼怕呢!」

關公聽後笑言自己不是「世間俗子」,更是讓醫生馬上動刀,他讓下人送上些酒食後便馬上伸出了右臂說。醫生見關羽如此爽快,也不多說,馬上從身側包袱中取出一把尖刀。在他看準了位置後,便手起刀落把關公的皮肉割開。

雖然《三國志》有「刮骨去毒」一事,卻沒有點明醫者身份。待《三國演義》出版問世後,醫者就變成了華佗了。(網上圖片)

雖然《三國志》有「刮骨去毒」一事,卻沒有點明醫者身份。待《三國演義》出版問世後,醫者就變成了華佗了。(網上圖片)

眾人屏息以待,很快醫生的聲音便再次響起:「將軍,我現在就用刀把骨上的毒給刮走!」話剛說完,醫生便以嫻熟手法用刀子在關羽手臂的骨頭上來回刮。軍營內時不時傳來的「悉悉」聲,以及一盤盤端出來的血盆子都讓那些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將士們嚇得掩面失色,唯獨關羽本人眉頭都不皺一下,依舊面不改容地喝酒下棋。不久,醫生就把毒給刮盡,並且麻利的替傷口敷上藥後把傷口縫合。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關羽作為大丈夫的豪邁和勇敢,所以後人從這典故中提煉出「刮骨療毒」這個成語,意思是指徹底治療,並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